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6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149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569篇
内科学   320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303篇
综合类   1472篇
预防医学   603篇
眼科学   91篇
药学   573篇
  5篇
中国医学   479篇
肿瘤学   11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氟以外机体微量元素与龋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存在于人体的硒,镧,锶,镁,锌,镉,铝,铜,溴,碘,钛,钛等12种微量地 龋病发生。发展和预防中的作用的的期研究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942.
943.
目的:基于成分的敲出/敲入模式辨识藜蒿叶水提物中抗白色念珠菌功效的主要活性物质。方法:对藜蒿叶水提物中可溶性成分进行初步检测分析,并以HPD600型大孔树脂对藜蒿叶水提物进行分离,基于成分敲出/敲入模式,用30%乙醇,50%乙醇,70%乙醇水溶液洗脱所得不同组分及其对应阴性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辨识藜蒿叶水提物中对抗菌功效贡献最大的活性组分,并结合HPLC-MS进行初步的物质成分分析。结果:藜蒿叶水提物可溶性成分中糖、蛋白等营养物质质量分数占78%左右,多酚类化合物占16%左右。藜蒿叶水提物经HPD600型大孔树脂,70%乙醇水溶液洗脱后所得组分C是藜蒿叶中主要的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药效组分,其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呈剂量依赖效应;质谱分析出组分C主要成分为丹参二萜醌类和萘啶酸类化合物,包括脱氢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Ⅰ,以及3种萘啶酸衍生物,以上物质均为首次从藜蒿植株中发现。结论:利用成分敲出/敲入模式辨别分析了藜蒿叶水提物中抗白色念珠菌的主要药效组分,为进一步研究藜蒿叶水提物具有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4.
阳明病发热是临床常见的发热类型,本文以《伤寒论》阳明病发热的相关内容为依据,主要阐述了阳明病发热的机理、类型及特点,同时阐明阳明病发热很容易兼夹其他情况。最后以临床诊治的阳明病发热相关的验案为论证,以期为临床治疗发热尤其是阳明病发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5.
十二烷基硫酸钠抗牙菌斑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doecylsulfate,SDS)常作为去垢剂广泛地应用于牙膏之中。已证实SDS与羟基磷灰石(HA)有高度亲合力,通过SDS与HA的结合,干扰蛋白质对HA的吸附,从而影响牙面获得性膜的形成。为进一步了解SDS的抑菌和抗菌斑作用,本研究利用口腔恒化器和扫描电镜及同位素标记液闪检测技术,对SDS的抗菌斑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经SDS处理后的牙釉质表面没有成熟的牙菌斑形成,仅有少数细菌散在附着,其放射性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SDS具有抗菌斑作用,是牙膏中的天然抗菌斑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946.
利用可溶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研制出一种可吸收性甲硝哒唑(MTZ)药膜,观察其抑菌作用及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24小时内HPMC缓慢溶解,MTZ几乎完全释放,活体牙周龈沟液中24小时后MTZ的量仍维持40μg/ml的水平(远高于牙周病相关菌的最低抑菌浓度),HPMC逐渐溶解消失。  相似文献   
947.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IN )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择256例子宫颈活检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16、P53、P63和Ki-67表达,其中3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为对照组,CIN170例、CIN280例、CIN376例。结果:正常鳞状上皮P16、P53、P63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阴性或弱阳性,而在 CIN 中各级病变均有较高表达,且随 CIN 级别升高而表达增强,各组间有差别并与 CIN 分级呈正相关(P<0.01)。同时P16、P63二者阳性表达均见分层现象,在 CIN1中细胞的阳性表达大多局限于宫颈鳞状上皮的下1/3,在 CIN2中阳性细胞达皮下2/3,而 CIN3中则在上皮下2/3直至全层弥漫阳性。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从 CIN1到 CIN3逐渐增加,多组之间比较及 CIN1与CIN2两组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IN2与 CIN3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颈病变中检测P16、P53、P63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采用经会阴超声评价肌电刺激盆底治疗的疗效,为产后盆底康复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 选择进行产后盆底康复的31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30例非妊娠年轻女性作为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盆底肌电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治疗10次后,采用经会阴超声于安静状态及压力状态下(Valsalva动作时)分别测量患者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Dr、Ds)、膀胱颈角度(θr、θs)、膀胱颈旋转角度(θ),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研究组Dr及Ds均小于对照组(P<0.05),θr、θs及θ均大于对照组(P<0.05);2在肌电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治疗10次后Dr、Ds依次增大(P<0.05),θr依次减小(P<0.05)。结论 自然分娩会对盆底功能造成损伤,肌电刺激盆底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有较好的疗效,经会阴超声检查能够客观地评估肌电刺激盆底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49.
等量附子不同组方中药制剂中碱性物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霖  范哲贤  李孝栋 《中草药》2016,47(24):4364-4369
目的比较等量附子不同组方的4种中药制剂(单一附子汤、姜附汤、四逆汤和参附注射液)中碱性物质的质量浓度。方法以乌头碱为对照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或检测,分别获得单一附子汤、姜附汤、四逆汤和参附注射液(质量浓度均为附子生药0.2 g/m L)中的碱性物质在200~600 nm波长下的吸光度(A)-波长曲线下面积(吸波面积)和415 nm下溴甲酚绿比色法的A值,计算碱性物质量,并对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吸波面积法和溴甲酚绿比色法获得的结果均准确可信、方法可行,线性方程分别为吸波面积法Y=0.145 42 X+3.240 4,r=0.999 3;溴甲酚绿比色法Y=0.008 63 X+0.006 57,r=0.999 5;吸波面积法获得的单一附子汤、姜附汤、四逆汤和参附注射液中的整体碱性物质质量浓度分别为1 137.992、2 907.120、2 455.611、298.208μg/m L,而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得的只是乌头碱类的碱性物质,质量浓度分别为293.824、447.767、343.804、38.382μg/m L;前者的质量浓度比后者的大得多,但均符合姜附汤四逆汤单一附子汤参附注射液的质量浓度趋势。结论等量附子不同组方的中药制剂中碱性物质的质量浓度不同,吸波面积法测得的整体碱性物质质量浓度比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得的乌头碱类碱性物质质量浓度更全面,对附子中药制剂的配伍机制、量效关系和安全性研究将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0.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因其在早产儿中发病率高、预后差,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一直是新生儿医师关注的热点。针对其以肺部炎症持续性存在为特点的病理变化,糖皮质激素成为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一种治疗药物。目前针对不同的糖皮质激素类型及给药方式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小剂量、短疗程的地塞米松在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文对炎症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激素防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