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16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237篇
内科学   181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264篇
综合类   675篇
预防医学   23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88篇
  1篇
中国医学   208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HOXA10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对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行IVF-ET的不孕患者220例按照妊娠结局分为妊娠成功组(117例)和受孕失败组(103例),检测两组患者HOXA10基因启动子区SNP位点rs3779456多态性,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探讨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女性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联性。结果对TT基因型和(CC+CT)的比较结果及对CC基因型和(TT+CT)的比较结果显示P均<0.05,且TT在受孕并正常发育组和受孕失败组的OR值为1.45。对等位基因T和C的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型TT有利于子宫内膜对胎儿的容受性,而CC则反之。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常见21种人乳头瘤病毒(HPV)在海南地区的亚型分布、多重感染和不同年龄感染情况。方法使用PCR体外扩增和膜杂交法对2013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10764例女性进行HPV分型检查。结果10764例样本中阳性率为19.38%,多重感染率为4.96%,25岁以下阳性率最高,各亚型检出率最高依次为52型、16型和58型,未检出43型。结论海南地区主要HPV感染亚型为52型、16型和58型,HPV感染有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偏头痛患者伴随抑郁、焦虑症状患病率及既往诊治情况。方法于2010年10月-2012年3月在上海曲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全科诊室连续收集老年偏头痛患者175例,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Ham ilton焦虑量表和 Ham ilton抑郁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被确定为抑郁、焦虑症状的老年偏头痛患者的患病率约为75.4%,而经 HAD 量表确认具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中,抑郁和(或)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49.1%;患者头痛程度、头痛频率越高,其抑郁、焦虑的发病率则越大。结论社区老年偏头痛患者抑郁、焦虑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74.
目的比较通过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CI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成功率以及心肌灌注分级结果。结果经桡动脉以及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抽吸血栓成功率分别为95.45%以及97.7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分级结果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治疗与股动脉途径一样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与股动脉途径的成功率以及近期临床效果均相似值得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比分析5种暂时冠桥材料的抗压强度。方法:参照标准制作直径4 mm,高6 mm的圆柱形试件50个,甲基丙烯酸酯即自凝树脂(A组)、Integrity(B组)、Luxatemp(C组)、Temphase(D组)、Protem 3 Garan(tE组)5种暂时冠桥材料试件各10个,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其抗压强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抗压强度(210.28±20.07)MPa,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5),E组抗压强度最高(304.55±24.50)MPa,B、C、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D、E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和E组间抗压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种暂时冠桥材料抗压强度间存在较大差异,Bis-acryl类材料较甲基丙烯酸酯类材料抗压强度高。  相似文献   
76.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胆汁胰液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并探讨其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取胆汁胰液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57例为胰胃吻合,79例为胰肠吻合.手术主要步骤:①胰胃吻合术后,在距胰胃吻合口远端5~ 10 cm处行近端空肠胃后壁端侧吻合.②胰肠吻合术后,胰肠吻合口10 cm左右将胃后壁与空肠行侧侧吻合.随后在距胃肠吻合口40 ~ 50 cm处离断空肠,形成游离肠袢;远端封闭后与胆管行端侧吻合;在距胆肠吻合口40~50 cm处与游离肠袢的远端行侧侧或端侧Y形吻合.收集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136例消化道重建(含胰胃或胰肠吻合时间)中位时间为71min(62~97 min),手术死亡率为0;术后并发症为13.2%(18例),包括术后出血2例,胆漏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并感染2例,胃瘫3例,腹腔感染3例,胰漏4例(3例A级和1例B级胰漏).结论 胆胰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腹膜后入路手术治疗胰腺坏死并感染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rious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生胰腺坏死并感染在局麻或者全麻下实施了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经过1次手术,4例经过2次手术;8例首次手术为双侧清除引流,1例为单侧.结果 术后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迅速缓解,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首次手术时间60~80 min,平均(73±5.7) min,随访期间8例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无复发,1例患者于术后6周死于心肌梗塞.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胰腺坏死并感染的患者,腹膜后入路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是直接、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总结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2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2例中男4例,女18例;年龄16~74(平均47.0)岁。患者多以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诊,部分无症状。超声诊断灵敏度为86.3%(19/22),CT诊断灵敏度为93.8%(15/16),MRI诊断灵敏度为100%(12/12)。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5例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4例行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5例发生胰瘘,1例发生胰腺残端出血,1例发生胃排空延迟,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10个月至6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 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高,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及自体肋软骨支架法全耳廓成形术矫正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分3期进行手术治疗。Ⅰ期:患侧耳后乳突区皮下埋置50ml肾形扩张器,术后定期注水,扩张皮肤3~4个月,平均注水(80.51±3.87)ml,达预定量后稳定养护1个月。Ⅱ期:取自体肋软骨,雕刻成由4层软骨构成的耳支架,整体为倒立的海螺样外观,将扩张皮瓣覆盖于整个自体肋软骨支架表面,再造耳廓。Ⅲ期:Ⅱ期术后3个月对成形耳进行细节性修整。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成形耳廓大小、外形均与健侧相似,医患双方满意。结论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法所扩张的皮肤,可覆盖于整个自体肋软骨支架表面,术后耳廓外形逼真,立体感强。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SOX7、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与乳腺良性增生病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预后提供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0例浸润性乳腺癌与30例乳腺良性增生病中SOX7、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OX7、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病理学分期(pTNM)、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危险度分组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5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SOX7和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21/50)和70%(35/50),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为70%(35/50).在浸润性乳腺癌中,SOX7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乳腺良性增生病的70% (21/30) (P =0.021<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和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乳腺良性增生病的43.3% (13/30) (P =0.033 <0.05)和20% (6/30) (P =0.000< 0.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5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SOX7和β-catenin蛋白同时阳性表达12例,同时阴性表达5例;SOX7和cyclinD1蛋白同时阳性表达11例,同时阴性表达5例;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同时阳性表达28例,同时阴性表达8例.经Spearman相关分析,SOX7蛋白的阳性表达分别与p-catenin的异常表达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282,P=0.046 <0.05;r =-0.327,P =0.020 <0.05),β-catcnin的异常表达与cyclin D1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33,P=0.018 <0.05).在浸润性乳腺癌中,SOX7蛋白的表达在发病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ER、PR、Her-2和危险度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直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和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ER、PR、Her-2和危险度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X7、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在大多数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异常,且三者在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通过同一通路发挥调节作用.SOX7、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检测三者的表达情况可成为临床上判断浸润性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