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4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我们通过对本院1993~1998年收治的90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病人和9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分析,拟对其发病机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2.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而累及关节的骨折约占75%.其处理相当棘手,治疗不当常遗留跟痛、创伤性关节炎、扁平足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病废率高.  相似文献   
43.
44.
经典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肾虚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制备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生理状态,脏器湿重及血清学指标,以验证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肾虚证表现,为中医药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采用补肾治本的原则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模型组麻醉后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麻醉后行假手术处理,正常组进行麻醉处理。饲养3个月进行股骨的病理组织观察及骨密度检测,确认造模成功后进行大鼠的一般情况观察及生理状态的量化检测。麻醉下处死大鼠,用电子天平称垂体、肾、肾上腺和子宫的湿重,采用ELISA法进行ACTH、E2、T3、T4的血清学检测。结果: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出现体毛稀疏无光泽、畏寒倦卧、群聚角落、精神萎靡、眼睛黯淡、眼球运动慢、反应迟钝、活动迟缓、食欲下降、身体肥胖、嗜睡、大便略稀、小便清长等一系列肾虚证的表现;活动度、肛温及进食量均低于假手术组与正常组;血清ACTH、E2、T3、T4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与正常组;肾上腺、肾、子宫的湿重均低于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结论:采用经典的骨质疏松症造模方法即双侧卵巢切除术制备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具有肾虚的器质性及功能性变化表现,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存在肾虚病机,具有肾虚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5.
破骨细胞血系起源的活细胞成像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活细胞成像技术,观察血系单核细胞诱导形成破骨细胞的全过程,旨在进一步阐明破骨细胞血系起源的发生及其细胞动力学。方法:取成年SPF级纯种雄性SD大鼠1只,体重280 g,腹主动脉采血8 ml,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在RANKL与M-CSF诱导下,分为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组、噬骨试验扫描电镜观察组、活细胞成像组4组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组从培养开始,在数字显微成像系统下,每天观察记录1次;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组培养21 d作酶活性染色鉴定;噬骨试验扫描电镜观察组培养21 d取出骨磨片作扫描电镜观察;活细胞成像组采用多点位缩时电影法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长达35 d的连续观察记录。结果:诱导培养2周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多核细胞形成,外形呈圆形、梭形、扇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突起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绝大部分多核细胞与单核细胞均呈阳性反应;骨磨片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较多骨吸收陷窝、坑洼及沟道,还有位于陷窝及沟道内正在行使骨吸收功能的破骨细胞;活细胞成像观察到起源于周围血的多核破骨细胞是由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与多核细胞及多核细胞之间相互融合而成,其细胞间的融合均发生在贴壁状态,显微缩时电影观察显示破骨细胞形态表现复杂多变。结论:大鼠周围血单核细胞在RANKL和M-CSF诱导下,可以向破骨细胞分化,形成具有骨吸收功能的多核破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形成是发生在贴壁状态下多种形式的细胞融合过程,破骨细胞的粘附特性对其存活及功能发挥至关重要。破骨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其形态结构动态多变。破骨细胞不仅是一种多核细胞,还可能包括单核破骨细胞。破骨细胞通过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特性,可能是其适应功能需求与骨吸收效率的一种特殊生物学行为。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破骨细胞的血系起源学说,并为深入阐明破骨细胞的细胞动力学与细胞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的实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OCM入路下Metha短柄假体植入的手术技术和早期效果.方法 对12例髋关节晚期伤病患者(13髋)采用髋关节OCM入路下Metha短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第3天在助行器帮助下下地,术后1个月无需任何辅助完全负重行走.结果 12例手术全部成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按Harris 评分为88~96 分.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假体深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etha短柄具有外形小巧、依靠干骺部固定的优势,同时也保存了股骨近端的骨量.配合OCM入路,注意正确的植入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中药白附片含药血清对大鼠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1月龄的SD大鼠膝关节关节软骨Ⅱ型胶原酶消化,建立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甲苯胺蓝染色鉴定后,取体外培养第3代软骨细胞随机分为6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空白血清(5%、10%、15%),不同浓度白附片含药血清(5%、10%、15%),继续培养24、48、72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白附片含药血清组吸光度值(OD值)显著高于空白血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白附片含药血清能有效促进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8.
伸直位骨性强直膝的全膝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伸直位骨性强直膝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2000 年6月至2007 年6 月, 对10 例伸直位骨性强直膝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男4 例, 女6 例;年龄29~63岁, 平均49 岁。双膝关节置换2 例, 单膝关节置换8 例。强直性脊柱炎3 例, 类风湿关节炎2 例, 血友病性关节炎1 例, 创伤性关节炎3 例, 化脓性关节炎1 例。膝关节均处于伸直位骨性强直畸形, 活动度0°,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32.5±10.26)分。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10 年, 平均5.3 年。末次随访时HSS 膝关节评分提高至(87.75±6.45)分,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68, P=0.000)。关节活动度提高至97.08°±11.57°,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63, P=0.000)。术后发生皮肤坏死2 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 例、假体周围骨折1 例、假体深部感染翻修1 例。术后X线复查未见假体松动。结论 采用髌旁内侧入路、股四头肌切开、二次截骨加软组织松解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可矫正伸直位骨性强直膝关节畸形, 配合正确的康复锻炼, 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9.
经粗隆下股骨头倒Ⅴ形钻孔加丹参灌注治疗股骨头骨坏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1987年起我们设计并运用股骨头倒Ⅴ形钻孔加丹参灌注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54例,经过2 ̄8.5年临床观察显示,该方法疗效明显,总优良率达81%,Ⅰ ̄Ⅱ期优良率达94%,该方法与同类其它方法比较还具有手术难度小,创伤小,对患者机体负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Ⅰ ̄Ⅲ期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相似文献   
50.
丹参治疗激素性股骨无菌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培建  肖鲁伟 《浙江医学》1997,19(2):73-74,77
对兔肌注类固醇激素制备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然后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和墨汁灌注微血管造影观察股骨头血供情况并作对照。结果显示股骨头骨髓毛细血管网减少,细、小动脉痉挛,全血粘滞度增高,静脉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后毛细血管网增多,小动脉痉挛解除,全血粘滞度降低。说明丹参有一定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