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抗原增殖反应与干扰素(IFN)疗效关系。方法:用3H-TdR掺入法研究11例经IFN治疗与13例未经IFN治疗病人PBMC的增殖反应以及HCV-RNA阴转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指标。结果:11例经IFN治疗与13例未经IFN治疗病人PBMC对HCV合成肽CP9、NS4增殖反应相比,前者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血清HCV-RNA阴转和ALT复常分别达到36.36%(4/11)和55.55%(5/9),明显高于未经IFN治疗组。结论:IFN治疗丙型肝炎可提高PBMC对HCV抗原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22.
<正> 血吸虫病的病理过程除细胞免疫参与外,体液免疫也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它也是一种免疫性疾病。近几年来对曼氏血吸虫病实验动物的免疫学研究表明,血吸虫能分泌一种抑制因子(SDIF),抑制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在患者的血清中也存在一种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抑制因子,因而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减低,体液免疫功能增高,特别是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患者更是如此。所以对晚血患者除进行病原  相似文献   
23.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逐渐成为热点.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明显、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等优点.该文对常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其靶点检测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并无中和作用或作用很弱。故细胞免疫,特别是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在抗HCV感染中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本文就此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索HCV-DNA核酸免疫效应。方法:将构建的重组体pCD-HCVs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和^3H-TdR掺入法检测了免疫鼠血清抗体、脾细胞和PBMC对HCV抗原的增殖反应。结果:重组体pCD-HCV1、pCD-HCV2和pCD-HCV3均可诱导小鼠(n=6)产生抗体(0.665 ̄0.707,OD值)和脾细胞对HCV抗原增殖反应(n=6,SI为3.89 ̄4.47),但各重组体间的  相似文献   
26.
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性疫苗实验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与HBV慢性感染密切相关 ,这些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 ,是当前人类健康急需解决的难题。以干扰素为主的药物治疗 ,效果不尽人意。用于预防HBV感染疫苗 ,不能治疗持续性HBV感染 ,因此 ,研制对HBV持续性感染的治疗性疫苗 ,已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对HBV治疗性疫苗的初步探索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27.
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性疫苗实验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与HBV慢性感染密切相关,这些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是当前人类健康急需解决的难题。以干扰素为主的药物,效果不尽人意。用于预防HBV感染疫苗,不能治疗持纽性HBV感染,因此,研制对HBV持续性感染的治疗性疫苗,已引起人们重视。本对HBV治疗性疫苗的初步探索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28.
HCV结构区DNA疫苗诱发小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 HCV结构区 DNA疫苗直接免疫小鼠 ,诱发其体内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研究 ,为 HCVDNA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方法用重组的 p BK- CMV质粒体外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 SP2 / 0 ,建立了能体外表达 HCV结构区蛋白的 SP2 / 0 D细胞系 ,分别用 SP2 / 0和 SP2 / 0 D细胞攻击用空质粒或 p BK- CMV质粒免疫过的 Balb/ c小鼠 ,通过肿瘤形成、肿瘤重量、肿瘤组织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及不同免疫组小鼠血清中 IL - 2和 IFN -γ含量来观察小鼠体内 T淋巴细胞的活性。结果用 SP2 / 0和 SP2 / 0 D攻击空质粒或 p BK- CMV质粒免疫过的小鼠 15 d后 ,SP2 / 0 D攻击的 p BK- CMV质粒免疫鼠肿瘤重量 ( 0 .9± 0 .12 ) g明显低于空白质粒免疫组和 SP2 / 0接种组 ( P<0 .0 0 1) ,且该免疫组小鼠血清中 IL- 2和 IFN- γ的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免疫组 ;此外 ,用 SP2 / 0 D攻击的 p BK- CMV免疫鼠 ,肿瘤病理切片中可见明显的 T淋巴细胞浸润。结论重组的 HCV结构区 DNA疫苗 ( p BK- CMV)能诱导小鼠体内特异性 T淋巴细胞反应 ,HCV DNA疫苗可能为临床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9.
为进行HCV-DNA疫苗实验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HCV-DNA重组质粒(含有HCV结构区基因片段1693bp,OkamotoII型)将其转染到Hela细胞中,蛋白抽提物经SDS-PAGE表明,重组质粒能表达约110KD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blot证实该融合蛋白为特异性的HCV结构区蛋白。用核酸免疫方法,将构建的重组质粒注射BALB/c小鼠,经ELISA检测到免疫鼠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30.
不同来源分离的HCV株,经氨基酸序列分析,在E_2/NS_1区的氨基端有一高度变异的超变区。本文就当前E_2/NS_1区中超变区的特征、功能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