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目的: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起作用。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颈及股骨干骺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周期,观察其增殖活性。 方法:选择2005-02/2005-05在中日友好医院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ARCO分期Ⅱ,ⅢA),男8例,女2例,平均36.9岁(28~46岁);对照组:无股骨头坏死,无酒精饮用史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 1周)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60岁(55~65岁)。在患者知情同意条件下,手术抽取股骨头颈部骨髓血3~5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股骨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经贴壁筛选法筛选,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水平及细胞周期。 结果:21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流式细胞仪测定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0/G1细胞比例升高,S+G2/M期细胞比例降低,增殖指数降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①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干近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下降。②酒精可能是通过降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或增殖分化能力及改变其分化方向从而引起骨坏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体积与坏死指数及角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51个股骨头,按时钟刻度过头颈结合处将股骨头划分为12等份,平均每份角度为30°。过股骨头球心及1~12点测量每份股骨头坏死角度,排水法测量每份股骨头坏死体积比。对股骨头标本进行二维CT重建,在二维CT重建图像和X线影像中测量坏死角度,并计算得出相应坏死指数。结果12~1点股骨头坏死体积比为(74.5±7.4)%,与过1点平面坏死角度(41.9°±8.3°)呈正相关(r=0.843),1~2点股骨头坏死体积比为(73.7±0.4)%,与过2点平面坏死角度(41.9°±1.8°)呈正相关(r=0.543),11-12点股骨头坏死体积比为(83.6±8.6)%,与过12点平面坏死角度(44.9°±3.9°)呈正相关(r=0.7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头总坏死体积比与过1点平面的坏死角度、改良的坏死指数、坏死指数及Kerboul结合角呈正相关(r=0.798,0.701,0.377,0.398,均P〈0.01)。结论股骨头坏死体积与坏死指数及坏死角度呈正相关,经过股骨头大转子前30°平面坏死角度能较好的反映股骨头坏死体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实施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特点、手术技术难点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对1986年5月~2004年6月34例(41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施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并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完整的临床及X 线片资料,平均随访时间为7.1年(2.2~19.3 年).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3.9分(13.0~59.2分),术后改善为86.2分(72~96分).髋关节术前总活动度为45°(0~150°),术后改善为130°(70°~210°).随访时3例(4髋)出现假体的松动(均为骨水泥假体),其中1例患者术后10年行股骨柄及髋臼杯假体翻修术,其余患者无假体松动和下沉.2例(2髋)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 2例(3 髋)髋关节周围出现轻度异位骨化.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髋关节活动度改善方面略差.术中应注意到此类患者因骨盆旋转对安放髋臼杯假体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减少术后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中、长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FH)是指股骨头的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即骨的活性成分)在一种或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缺血性改变,引起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该病常见于20~50岁青壮年,虽然引起AVNFH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其病理改变基本相同: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及随后出现的修复反应。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早期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胫骨骨密度的变化,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能否发生骨质疏松及局部炎症对骨质丢失的影响。方法:90只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M2组代表免疫后2周,M4组代表免疫后4周,M6组代表免疫后6周)和对照组(N2组,N4组,N6组)。造模2、4、6周后分批断颈处死,取右侧胫骨近端及造模4周后左侧踝关节无明显肿胀的大鼠左侧胫骨近端(M4L),制备不脱钙的5μm骨切片后,用网格行形态计量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组的骨小梁体积(BV/TV%)在造模2周后减少44.89%,4周后减少81.46%,6周后减少81.88%;M4L组的OV/TV明显高于M4组(P<0.05);平均骨小梁厚度(Tb.Th)变薄(P<0.0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就可引起骨质疏松,并且逐渐加重,关节附近的局部炎症有协同加重骨质丢失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起作用.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颈及股骨干骺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周期,观察其增殖活性.方法:选择2005-02/2005-05在中日友好医院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ARCO分期Ⅱ,ⅢA),男8例,女2例,平均36.9岁(28~46岁);对照组:无股骨头坏死,无酒精饮用史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 1周)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60岁(55~65岁).在患者知情同意条件下,手术抽取股骨头颈部骨髓血3~5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股骨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经贴壁筛选法筛选,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水平及细胞周期.结果:21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流式细胞仪测定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0/G1细胞比例升高,S G2/M期细胞比例降低,增殖指数降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①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干近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下降.②酒精可能是通过降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或增殖分化能力及改变其分化方向从而引起骨坏死.  相似文献   
17.
背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存在各种理论学说,脂质代谢异常是其中一种假说,但是脂质代谢如何参与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仍不清.目的:通过对激素性和酒精性骨股头坏死患者血脂改变及股骨头置换标本形态计量学观察分析,探讨脂质代谢改变在非创伤性骨坏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股骨头坏死住院患者162例,包括酒精性骨股头坏死57例,激素性骨股头坏死63例,创伤性骨股头坏死42例,其国际骨循环分期为(ARCO)Ⅱ~Ⅳ期.患者入院后常规抽空腹静脉血行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检测.各组选取12例关节置换股骨头标本,股骨头冠状面正中剖开,在负重区和非负重区取材,对骨髓造血面积、脂肪细胞密度、脂肪细胞直径和脂肪细胞面积等行形态计量学观察.结果与结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三酰甘油升高率显著高于激素性和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P < 0.05).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率明显高于激素性和创伤性股骨头坏死(P < 0.05).与激素性骨坏死患者相比,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脂肪细胞面积和脂肪细胞直径大,但造血面积减小,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推测脂质代谢改变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晚期起重要调节作用,而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晚期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背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存在各种理论学说,脂质代谢异常是其中一种假说,但是脂质代谢如何参与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仍不清。 目的:通过对激素性和酒精性骨股头坏死患者血脂改变及股骨头置换标本形态计量学观察分析,探讨脂质代谢改变在非创伤性骨坏死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股骨头坏死住院患者162例,包括酒精性骨股头坏死57例,激素性骨股头坏死63例,创伤性骨股头坏死42例,其国际骨循环分期为(ARCO)Ⅱ~Ⅳ期。患者入院后常规抽空腹静脉血行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检测。各组选取12例关节置换股骨头标本,股骨头冠状面正中剖开,在负重区和非负重区取材,对骨髓造血面积、脂肪细胞密度、脂肪细胞直径和脂肪细胞面积等行形态计量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三酰甘油升高率显著高于激素性和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P < 0.05)。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率明显高于激素性和创伤性股骨头坏死(P < 0.05)。与激素性骨坏死患者相比,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脂肪细胞面积和脂肪细胞直径大,但造血面积减小,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推测脂质代谢改变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晚期起重要调节作用,而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晚期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背景:以单侧、双侧髂骨取血及取血量是否会影响骨髓单个核核细胞的浓度呢?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浓度差异对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髓心减压加自体单个核细胞移植股骨头坏死患者 120 例/168 髋临床资料,其中单侧髂骨取血 200 mL,27 例/39 髋,单侧髂骨取血 300 mL,29例/40 髋;双侧髂骨取血 200 mL,30 例/42髋,双侧髂骨取血 300 mL,34 例/47 髋。髂骨取血后在细胞分离机将骨髓血梯度离心,细胞分离前后行单个核细胞计数,髓芯减压后移植注入骨坏死区。随访12~36 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 CT 影像学及髋关节 Harris 评分改变。结果与结论 : 单侧及双侧髂骨取血200 mL 分离后所得单个核细胞计数与取血300 mL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双侧明显高于单侧(P < 0.01)。各组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移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Harris 评分及优良率显著提高(P < 0.05,P < 0.01)。与单侧髂骨取血组比较,双侧髂骨取血移植后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髓芯减压加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双侧髂骨取血所分离单个核细胞浓度明显侧高于单侧,且短期随访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常见股骨近端骨折,股骨近端骨折通常采取椎管内麻醉完成手术。但因老年患者大多合并内科系统疾病,椎管内麻醉广泛扩张阻滞区域的血管,麻醉平面不易控制,可引起血压不稳,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再者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