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12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10篇
预防医学   10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09篇
  1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比较Diascie Pro 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系统(简称Diascie Pro Bact)与Copan Wasp全自动微生物前处理系统(简称Copan Wasp)及手工法的微生物分离效果,评估Diascie Pro Ba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痰、中段尿样本各50例,分别采用Diascie Pro Bact和Copan Wasp及手工法进行划线接种和分离培养。痰样本采用四区划线方式,35℃5%CO_2孵育箱培养;中段尿样本采用连续划线方式,35℃普通孵育箱培养。24 h后观察2种样本的细菌生长情况,并对其分离的菌种数量、细菌生长量、有效单个菌落分离数量进行比较。结果 (1)分离菌种数量。痰样本中Diascie Pro Bact分离0(无细菌生长)、1、2及≥3种菌的样本分别为1、16、8和25例,Copan Wasp分别为1、14、10和25例,手工法分别为2、14、9和25例;中段尿样本中Diascie Pro Bact分离0(无细菌生长)、1、2及≥3种菌的样本分别为20、16、8和6例,Copan Wasp分别为18、17、9及6例,手工法分别为19、18、7和6例。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生长量。对于痰样本,Diascie Pro Bact分离细菌≤10×10~3、100×10~3、1 000×10~3及≥10 000×10~3 cfu/mL的样本分别为4、5、8和33例,Copan Wasp分别为5、5、9和31例,手工法分别为6、7、10和27例;对于中段尿样本,Diascie Pro Bact分离细菌0(无细菌生长)、10~3~10~4、10~4~10~5和10~5 cfu/mL的样本分别为20、8、5和17例,Copan Wasp分别为18、9、6和17例,手工法分别为19、7、6和18例。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有效单个菌落。对于痰样本,Diascie Pro Bact为9.78±5.37,Copan Wasp为10.48±5.59,手工法为8.82±5.31;对于中段尿样本,Diascie Pro Bact为8.78±4.38,Copan Wasp为9.74±4.49,手工法为7.33±5.03。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ascie Pro Bact各性能指标与Copan Wasp和手工法无明显差异,可替代手工法应用于临床,以提高菌落分离效率,减少再次分离,缩短报告时间。  相似文献   
32.
安宁疗护旨在为生命末期患者提供专业医疗照护,聚焦于提供舒适护理,缓解症状,而不再进行以治愈为目标的治疗。通过多学科团队与患者和家属合作,为患者控制症状的同时,也满足患者和家属在心理社会以及灵性方面的需求,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旨在介绍我院建立安宁病房的探索和实践,并对其展开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33.
总结并分析不同类型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回顾性分析40例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布鲁菌非结核性感染性骶髂关节炎(ISI)16例,结核性骶髂关节炎(TSI)13例,布鲁菌感染性骶髂关节炎(BSI)11例。ISI者中女性11例,TSI者中女性12例。ISI者中骶髂关节单侧受累15例,TSI者中12例。与ISI者、TSI者比,BSI者男性(8例)和骶髂关节双侧受累(6例)多见。磁共振成像(MRI)见骨侵蚀ISI者6例,TSI者7例,BSI者2例;MRI见脓肿形成ISI者3例,TSI者4例,BSI者1例。40例患者经抗感染和抗结核治疗后症状多于1~2周缓解,但MRI恢复较慢,3例(2例ISI者,1例BSI者)患者治疗6(3~9)个月复查MRI基本正常,8例(4例ISI者,4例TSI者)患者治疗3.5(2~18)个月复查MRI仍异常。ISI、TSI多为骶髂关节单侧受累,女性多见,骶髂关节骨质破坏明显,周围软组织受累及脓肿形成多见。BSI较少出现骨质破坏及脓肿形成。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MRI影像学恢复滞后于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4.
尼可地尔降低门脉压力及其血液动力学机制的实验研究董光龙,刘小玲,张贞乾,王俊义,胡家露中华消化杂志;1994;14(3):133利用药物降低门脉阻力和减少门脉血流,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防治上消化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已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利用血管扩张...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病人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12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治疗5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入院时、治疗1周、治疗5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5周,对照组轻度抑郁5例,中度抑郁17例,重度抑郁3例;观察组正常6例,轻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10例,重度抑郁2例。观察组正常比例(24.0%)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而中度抑郁比例(40.0%)明显低于对照组(70.8%;P<0.05)。入院时、治疗1周,两组NIH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5周,两组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抑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研究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变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情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OSAHS患者86例(2019年3月~2020年3月)设为OSAHS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SP-A、SP-D水平,及OSAHS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中SP-A、SP-D水平,Spearman相关性检测OSAHS患者血清中SP-A、SP-D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检测SP-A、SP-D单独或联合检测对重症OSAHS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OSAHS组血清SP-A、SP-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OSAHS组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血清SP-A、SP-D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Spearman相关性检测显示OSAHS组血清SP-A、SP-D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AUC值为0.842,大于单独SP-A检测(AUC:0.758)、SP-D检测(AUC:0.714)(P<0.05)。结论:血清SP-A、SP-D水平在OSAHS患者中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对重症OSAHS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癌组织中KAI1、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22例正常胃黏膜,65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74例胃癌组织中的KAI1、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KAI1和nm23阳性率呈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20.885,P<0.001;x2=29.133,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呈增加趋势,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21.954,P<0.001).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显示在胃癌组中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组内KAI1、nm23及P53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20.885,P<0.001;x2=29.133,P<0.05;x2=21.954,P<0.001);而在年龄、性别组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KAI1与nm23表达呈正相关(r=0.859,P<0.05);KAI1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859,P<0.05),nm23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874,P<0.05).结论抑癌基因KAI1与nm23的缺失以及P53蛋白的过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雷公藤内酯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mass spectrometer,UPLC-MS/MS)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与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浆药物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方法 Sprague Dawley大鼠分别经灌胃与尾静脉注射给药,经颈静脉取血,测定不同时间的大鼠血浆药物浓度,并计算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0.1~200.0 n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血浆雷公藤内酯醇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定量限为0.1 ng/m L,该药稳定性良好,回收率均在95%以上,日内与日间差异均小于15%。口服与静脉给药后,雷公藤内酯醇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均较快,口服生物利用度为9.5%。结论本实验操作简便、稳定可靠、检测限低、效率高、重现性好,可以可靠地用于雷公藤内酯醇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本研究结果为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优化、剂型改进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P波持续时间(P wave duration,PWD)及E/e'对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后心房纤颤(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组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首次环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的房颤患者61例,所有患者均在CARTO 3系统引导下完成环肺静脉隔离(PVI)并成功恢复窦性心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是否有房颤复发。根据术后随访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成功组,探讨PWD及E/e'与房颤RFCA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本研究RFCA术后平均随访6月,导管射频消融术后6月房颤复发14例,成功组47例。①复发组和成功组平均P波持续时间(mPWD)分别为:(141.93±16.75)ms和(118.55±13.75)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和成功组E/e'分别为(15.61±4.11)和(10.53±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PWD和E/e'可作为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78,1.021~1.138,P=0.006和1.420,1.094~1.843,P=0.008。③分别绘制ROC曲线显示,mPWD和E/e'预测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最佳截止值分别为127.5 ms和12,ROC曲线下面积(AUC)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是:0.870,0.773~0.951和0.846,0.738~0.958,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5.7%,78.7%,54.5%,94.9%,80.3%和85.7%,72.3%,48.0%,94.4%,75.4%。结论PWD和E/e'可作为RFCA术后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PWD>127.5 ms、E/e'>12的患者RFCA术后AF复发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