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指征及疗效。方法32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α-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不佳,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术后补充尼尔雌醇2 mg,每半月或一月一次。结果32例随访6-24月,平均15月。术后3月与术前最大尿流率(Qmax)分别为(25±12)ml/s和(7±9)ml/s(P<0.05);平均尿量分别为(403±154)ml/次和(174±152)ml/次(P<0.05);残余尿量分别为(70±112)ml和(355±262)ml(P<0.05)。无尿瘘及尿失禁发生。8例肾功能不全者术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恢复正常。病检报告为膀胱颈纤维平滑肌增生,19例合并慢性炎症。结论α-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的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选择。间歇性补充尼尔雌醇有利于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92.
Studer原位尿流改道在女性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Studer原位尿流改道治疗女性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5年2月20例女性膀胱全切、Studer原位尿流改道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48~65岁,平均56岁。膀胱移行细胞癌19例、腺癌1例。术中取回肠袢约65cm,其中近端10~12cm作为抗返流输入道,远端53-55cmU形折返缝合成球形肠膀胱。结果 手术时间4.5~8.0h,平均6.0h。输血量300-600ml,平均465ml。随访4~84个月,平均25个月。围手术期患者无死亡。早期并发症有黏液阻塞尿道6例、漏尿1例、腹泻4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2年肠膀胱内结石1例,于腔镜下取出。术后肠膀胱容量约140ml,术后3个月平均390ml,1年后平均500ml。患者均利用腹压排尿,剩余尿0~49ml,平均19m1。白天排尿4~6次,平均4.5次,夜间0~4次,平均2次。白天控尿良好,夜间尿失禁1例,需2块尿垫。术后1年尿动力学检查13例:充盈期膀胱压力19~28cmH2O,最大尿流率12~19ml/s。17例术后3个月尿路造影示肠膀胱形态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上尿路扩张,3例患者出现轻微返流,未引起上尿路扩张,B超测定肾皮质厚度无变化。肾功能和血电解质结果正常,无盆腔和尿道肿瘤复发。结论 Studer原位尿流改道治疗女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并发症少,排尿和控尿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93.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第六届二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全球华人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于 2 0 0 2年 9月 1 8~2 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举行 ,这是新世纪泌尿外科的首次盛会 ,来自全国 3 1个省、市及港、台地区和美国、新加坡的 1 2 9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国内外 40余家医药企业在会议期间展示自己的产品及举行卫星会。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第六届二次会议和《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六届三次编辑委员会。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 2 71 9篇 ,内容涵盖了泌尿外科各领域 ,其中泌尿系及男生殖系肿瘤近 70 0篇 ,腔内泌尿外科 40 0余篇 ,良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改良回肠替代原位膀胱尿路重建术治疗膀胱癌T2a~T3aN0M0期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5例T2a~T3aN0M0期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后,以回肠代膀胱原位尿道吻合. 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80±40)min.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和术后早期死亡.术后平均随访16(6~48)个月,无复发.术后早期漏尿1例,经引流后治愈;15例发生轻度尿失禁,均恢复尿道排尿.膀胱容量平均(450±100)ml,剩余尿量平均(15±10)ml.2例出现高氯血症. 结论改良回肠原位膀胱术治疗T2a~T3aN0M0期膀胱癌效果好,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5.
罕见的前列腺混合型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罕见前列腺混合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2月至2008年2月确诊的6例前列腺混合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3例(前列腺混合型小细胞癌和腺癌2例,前列腺腺鳞癌1例)行姑息性TUVP术及内分泌治疗,均于7~10个月死亡。3例(前列腺腺鳞癌2例,前列腺癌肉瘤1例)予以膀胱、前列腺切除并尿流改道,无瘤生存时间均超过1年,2例仍处于随访中。结论:前列腺混合型恶性肿瘤预后差,确诊需经详细病检及免疫组化技术,根治性手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混合型肿瘤较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6.
间苯三酚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间苯三酚对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方法:将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按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39例,术后3d每日予以间苯三酚80mg静脉滴注,B组(对照组)35例,不予间苯三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内出现膀胱痉挛的次数、持续时间、痉挛性疼痛的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出现膀胱痉挛(4.3±1.2)次,持续时间(7.2±2.1)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3.2±1.6)分,对照组分别为(7.5±2.4)次、(15.6±6.8)min及(4.7±2.3)分。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间苯三酚对于防治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比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5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2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URL组)、75例采用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MPCNL组),比较两组微创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两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URL组72%,MPCNL组96%。MPCNL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U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URL组优于MPCNL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URL和MPCNL都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的微创现代治疗方法,MPCNL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同时治疗肾结石的优点,而URL则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因间歇性肉眼血尿就诊,术前检查未找到任何膀胱外病灶,行膀胱全切除术+输尿管造瘘术。结果:术后病检报告为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术后转肿瘤科化疗,目前正在随访中。结论:原发性膀胱SRCC非常罕见,进展快、恶性程度高,局部浸润性生长,有早期扩散转移倾向,预后差。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咀嚼口香糖对膀胱全切并尿流改道患者术后肠蠕动的影响.方法 取2008年3月~2009年5月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将入组患者分入A组(口香糖咀嚼组)、B组空白(对照组)和C组(安慰剂对照组).口香糖咀嚼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起即开始咀嚼口香糖,安慰剂对照组采用按摩腹部的方法 作对照,空白对照组则采用术后常规治疗.记录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长短及肠道相关并发症等进行对比.结果 口香糖咀嚼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相对于非口香糖咀嚼组、按摩腹部组均提前.3组间平均住院日、肠道相关并发症差异没有显著性.口香糖咀嚼医嘱依从性好.结论 咀嚼口香糖可以促进根治性膀胱切除并尿流改道患者手术后肠蠕动的恢复,且方法 简便安全,可以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00.
人工哺育无菌家兔,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强制哺乳,即把胃管经咽喉插入仔兔食管,注入乳汁。此法虽操作主动,哺乳快,易控制哺乳量,但易损伤咽部和食管粘膜;另一种是把乳头插入仔兔口中,诱发其吮吸。此法有利于乳兔消化,不会损伤食管和咽部的粘膜,但哺乳被动、费时,经反复比较我们选用了吮吸法,并成功地哺育了无菌家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