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21.
对开展双生子研究的中医理论意义进行思考和探讨,提出双生子具有“三才合一”的超然体、“象数同源”的太极体、“阴阳离合”的对仗体、“肾精气盛”的偶合体等特征。开展双生子研究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22.
目的 对肾阳虚证流行病调查资料进行肾阳虚证辨证细化分型的探索.方法 通过采集2067例60岁以上老年人肾阳虚证候资料,并结合国家诊断标准对肾阳虚证样本进行筛选,采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阐述其数据的内部关系.结果 2067例样本共筛选出937例符合肾阳虚证诊断的资料.结论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出肾阳虚证内部数据存在着症状亚型,夜尿频多等可作为肾阳虚诊断新的主症.  相似文献   
423.
目的 :观察温针治疗肾阳虚骨关节炎典型病例的疗效 ,通过基因芯片前沿方法研究该疗效的差异表达基因。从而探索辨证论治的个体化医学治疗效果及分子疗效评定的新方法。方法 :对 10例典型肾阳虚关节炎患者 ,辨证评分 ,然后施以温针灸治疗后精选疗效最好者。对其治疗前、后分别采血 ,提取mRNA ,经标记、杂交、清洗、芯片扫描、图象采集与数据分析等过程获得差异基因表达谱。结果 :在 10例肾阳虚关节炎治疗有显著性的背景上 ,所选 1例患者的肾阳虚证、疼痛分分别减少 2 6分、12分 ,基因芯片检测该患者治疗前、后血液获得有表达差异的基因 5 7条 ,其中已知功能的基因有 3 3条 ,与免疫相关有 13条 ,约占整个已知功能基因的 3 6 4%。结论 :温针治疗肾阳虚证有效病例的基因表达涉及广泛 ,其分子机理包括免疫、能量、疾病、肿瘤等多个方面 ,但以免疫方面最为突出。同时也可由肾阳虚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来探讨辨证论治的个体化医学疗效及其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24.
证候-基因组研究实施8年来,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研究心得归纳出样本细化难、采样难、海量数据分析难、中医证与西医病结合难、中医证候理论与基因功能对接难及证候-基因组学应用难6大难题,并提出建立中医证的特征基因数据库、结合已知基因功能阐释证的可能机制,实现中医证候理论现代化;加快未知基因的研究,占领基因功能注释新领地等可能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425.
探讨证候基因组研究中引入双生子方法可行性。证候是中医特有的概念,而双生子证候在遗传背景一致基础上演变出的差异,无疑对证候-基因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梳理。  相似文献   
426.
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的阴阳学说来阐释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形态结构.说明该学说虽然产生于远古,也适用于现代医学;虽然产生于宏观,也同样贯穿于微观的生物分子。运用阴阳平衡学说来阐释高度抽象且密集成网络的海量信息,用无穷的推衍来统帅和分析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有益于加快现代分子生物学自身认识的进程。  相似文献   
427.
弥补时代断层 建立中医遗传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遗传学是中医学传统遗传思想与现代遗传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这个学科的建立中,我们要弥补中医传统遗传学思想与当今遗传学之间的“时代断层”,用现代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整理,研究中医遗传学思想。中医遗传学的研究中既要注重保留中医的合理内核,又要注重利用现代生命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先进研究手段,以求适应时代潮流,获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428.
目的:探讨血瘀证在糖尿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糖尿病家族史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将2269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血瘀证症状评定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血瘀症状评分,统计血瘀症状出现频率,并对2组中血瘀证频数及其症状总计分进行比较。结果:2269例患者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有444例,占总调查人数的19.57%;血瘀证患者占调查总数的29.53%,其中,阳性T2DM家族史组有156例,阴性家族史组有514例,而且阳性T2DM家族史组的血瘀症状总计分明显高于阴性家族史组(P<0.01)。结论:血瘀证在糖尿病患者中集中分布,血瘀证程度和糖尿病家族史的有无存在着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