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通过41对双生子家系背景的调查积累,探讨双生子研究法引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可行性,重点对1对心脾两虚精神分裂症的双生子进行示范性研究。方法按现代遗传学的方法调查积累了41对双生子,鉴定其卵型、家系双生子对数、双生子的出生时间等,并重点进行西医疾病和中医证候诊断,从而筛选到可以进行病证结合研究的9对13个双生子,最后具体分析1对典型单卵双生子。结果获得家系图谱41张,1个家系中2对以上双生子占总调查对数的45%,41对双生子可以病证结合研究的有9对,其中双生子病证相同相近者3对6人。通过对心脾两虚的精神分裂症双生子研究可见,其天然的对称(对照)性,利于复杂证候的动态的时间空间观的分析。结论双生子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殊产物,同病同证的双生子样品具有可比性和可参照性,是研究证候基因组、病因病机、疗效评价的绝好天然模型,是高质量的科学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32.
肾阳虚证14例的辨证因子与证候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临床很多疾病与肾阳虚相关,故肾阳虚证的研究对于疾病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于四川彭州大保乡卫生院义诊时,从165例患者中筛选出14例肾阳虚证患者(肾阳虚组),男∶女为3∶11;年龄(41.45±12.37)岁。同期选择10例正常人(对照组),男∶女为8∶2;年龄(49.80±13.91)岁。对上述正常人和肾阳虚患者分别以肾阳虚证的评分标准[1]为依据进行评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对辨证因子进行分析,讨论如下。1辨证因子与证候肾阳虚证的临床症状很多,但每一症状对辨证的贡献度并不一样。而证的诊断则往往…  相似文献   
33.
《名医类案》196例七情发病构成及男女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江集成的《名医类案》中七情致病者共196例,构成率8.2%。七情发病以怒气为多,其次是忧、思。七情发病中妇女多发,以怒、忧二气致病为多;男子以思(包括劳心)致病较多。《名医类案》收集的心理治疗医案共7例,也以女性多发,主要采用情志相胜治疗、两极情绪治疗、激情刺激治疗、假借针药疗心病等心理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34.
为发展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笔者对西汉名医淳于意“诊籍”的心理学认识进行理论探索。诊籍中讲述了由于情志所引起的疾病,并且通过诊脉,用中药和针灸治疗此类患者,疗效显著,说明淳于意对情志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的认识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5.
鸟瞰七情的病机证治及研究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瞰古今对七情的研究,探讨其产生之源头及发展过程;报道了七情的治疗个案及其诊断要点;综述情志病的药物、针灸治疗的特点;阐明七情的病因、病机及其发病学的特征;观察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各自的症状和行为的表现。在总结以往对七情病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七情发病的质与量问题,提出七情时空观的概念,论证七情的心理科学观,编制七情的问卷与量表,发展了七情调查与访谈,展示了一系列的新方法、新角度去研究七情。  相似文献   
36.
林乔  王米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2):1571-1573,1577
古人认为衰老是疾病中较轻者,称疾。张介宾释《灵枢·天年篇》“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为“真阴亏竭”之疾[1]。现代医学认为它是一种系统性病理[2],包括蛋白质交联,DNA交联,DNA突变造成主要基因的无益的或功能性的变异,线粒体损伤,氧和营养利用的其他缺陷。《灵枢·天年篇》描述:一般从40岁起“荣华衰落,发颇斑白”,50岁就患“目始不明”的衰疾,60岁“血气懈惰”,70岁“脾气虚,皮肤枯”,80岁“肺气衰”,90岁“肾气焦”,100岁“五脏皆虚”,说明先天性编程系统在后天的表达或突变,随着年龄的推移,发生了普遍的较大的物理或化学的变…  相似文献   
37.
《古今医鉴》七情五郁的心理学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医鉴》中以情志活动与疾病相关为中心思想,有关七情五郁的心理学思想有四方面。七情九气,诸气为纲,在情志疾病中男性、女性具有不同发病特点。健忘心脾虚,不寐心胆怯,从藏象学说出发做三方面的分析。五郁专章论,发挥越鞠丸,《古今医鉴.郁证》专篇着重讨论五郁,该篇引用《丹溪心法》越鞠丸加减变通为“加味越鞠丸、越鞠保和丸”。“梅核气”论气,“胁痛”治肝郁,肝气郁滞为胁痛发病原因之一。古代医家十分重视人的七情等心理因素对机体、疾病、健康的影响,这是一个方向性的提示。  相似文献   
38.
人类基因组信息与证:虚寒证-阳虚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基因为纽带,用阴阳论与功能系统论的方法研究证的基因性病因,推进中医现代化。方法从OMIM库中检索出属虚寒证主要症状的四肢寒冷的相关基因,又用每一基因编号检索出免疫、代谢、神经、能量、体质、疾病等功能的基因以及是否与年龄相关,用阴阳论与功能系统论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通过对本症状的每一基因的功能分析,虚拟出一组虚寒证与用基因芯片功能系统相似的基因谱,以及多种缺陷型疾病可能患虚寒证的基因谱。结论虚寒证可由基因表达失控的一般性群体与疾病缺陷型群体所患,后者常具有家族性,在这两类群体中的个体间,参与影响症状的个体由于体质年龄等的差异,其基因表达谱也不同,对比肾阳虚证曹氏家系的14张芯片,一般有免疫、代谢、能量、疾病、体质、信息分子及对寒冷诱导表达等基因家族成员或同工基因,老年性虚寒证是多因素遗传系统性证。  相似文献   
39.
中医素来重视精神因素,七情应激发病便是一个突出的体现。在七情发病中恐与怒,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验上都研究得较多,较为深入。“弗学而能”的先天情绪,国外小鼠先天“胆怯”和雏鸟惧怕“纸鹰”等实验,对“肾志为恐”的研究可有启示。  相似文献   
40.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研究针刺涌泉穴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健康大鼠机分为模型组与针刺组,两组每日皮下注射10%D-半乳糖0.5ml造模,造模的同时针刺组予以针刺涌泉穴,7周后处死,并摘取肝脏提取mRNA,作逆转录为cDNA以备检测,随机选用2305条大鼠cDNA制备成表达谱芯片,用Cy3和Cy5两种荧光物质分别标记两组大鼠肝组织的cDNA,制备成探针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通过计算机扫描后进行数据分析,初步筛选出了差异表达基因318条,其中表达上调的有137条,表达下调的有181条,并对其中差异最为显著的55条作了初步分析。结果:针刺涌泉穴对衰老大的基因表达的影响涉及免疫、生长发育,基础代谢和细胞骨架运动等多个方面,这从基因水平明显了针刺治疗是一整体调节作用。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同时半定量的研究数千条基因的表达状态,可以从微观基因水平研究针刺的整体机理,并判定其分子疗效,进而提高中医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