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4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34篇
内科学   144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516篇
预防医学   22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08篇
  4篇
中国医学   188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提高男男性行为者的性病艾滋病预防意识,促进安全性行为的实施,控制艾滋病在此类人群中传播。[方法]建立适应项目工作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结果]建立了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提高了男男性行为者的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促进了安全套的使用率。[结论]在昆明男男性行为者人群中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其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殷晓翔  丁斌  陈元旺  王明 《江西医药》2021,56(3):358-361
目的 分析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49例IBD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29例以及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20例,同时选取25例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PGRN、IL-17和IL-10浓度;魏式法测定ESR;特定蛋白仪测定CRP;同时记录研究对象一般实验室资料.结果 IBD患者具有较高水平的炎症因子如CRP和ESR,CD患者水平相较UC更高.与健康对照相比,IBD患者PGRN和IL-17均显著升高,而IL-10则明显下降,其中以CD更为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UC中PGRN与IL-17和Mayo指数显著相关,而CD中PGRN与IL-17、CDAI指数及IL-10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治疗后IBD患者PGRN均显著下降.结论 PGRN在IBD患者中异常上调,且与IL-17、IL-10等细胞因子及疾病活动度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其可能参与IBD发生发展,且可能成为疾病活动度评分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3.
44.
45.
清代医家孟文瑞撰《春脚集》,共四卷,是一部综合性方剂类著作,临床实用性强。卷一至卷三以人体部位分部设篇,再按病证列方;卷四以内、外、妇、儿分设专篇选方。集历代成方、验方484首。《春脚集》将人体部位共分为十七部,方便读者按图索骥,根据病位、症状检索方剂,便于临床用药。全书选方体现了中医独具特色的“简、便、验”精髓。  相似文献   
46.
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策略(附7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8例手术治疗的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及外科治疗策略。认为胸部CT、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手术治疗应采用个性化方案。  相似文献   
47.
目的找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165例接受DES治疗的LMCA患者,通过5年临床随访将患者分为无事件组(131例)和终点事件组(34例)。本研究的复合终点包括心性死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靶病变血运重建(target-lesion revascularization,TLR)和支架内血栓(stent thrombosis,ST)。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LMCA患者植入DES后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终点事件组患高血压(P=0.046)、糖尿病(P=0.029)及肾功能不全(P=0.049)的患者所占百分比高于无事件组。终点事件组患者的平均血管直径小于无事件组(P=0.047)。随访5年的MI、TLR、心性死亡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5%、10.3%、7.3%和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86,95%CI:1.08~7.56,P=0.017)和肾功能不全(OR=1.96,95%CI:1.32~2.19,P=0.043)是LMCA患者发生复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平均血管直径为其保护因素(OR=0.96,95%CI:0.92~0.99,P=0.035)。结论在无保护LMCA患者中,患有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使术后获益减少;左主干病变直径较小的患者可能更适于植入DES。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SO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激素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SOM患儿作为病例组,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病例组患儿随机分为A组(单纯口服抗生素治疗)、B组(口服抗生素联合局部激素治疗)和C组(口服抗生素联合全身激素治疗)各30例。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比例、CD_8~+T淋巴细胞比例和CD_4~+/CD_8~+T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素-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比较A、B、C组患儿治疗后不同频率下气导听阈情况。结果病例组患儿的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比例、CD_4~+/CD_8~+T淋巴细胞比值和血清IL-2、IFN-γ、TNF-α、IL-6、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B、C组患儿的上述指标均下降,其中B组和C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或C组患儿在各同频率下气导听阈均显著低于A组患儿(P0.05),而B组与C组患儿在各同频率下气导听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M患儿表现为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失衡,在常规抗生素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免疫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微管骨架、水通道蛋白4(AQP4)和K+通道4.1(Kir4.1)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 90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n=30)和损伤组(n=60),损伤组设6 h、1 d、3d、5 d、7 d,每个亚组12只大鼠。用Allen打击法制备T10打击损伤模型。损伤后各时间点各组行脊髓含水量检测、脊髓HE染色,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行微管蛋白、AQP4和Kir4.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观察急性损伤后三组蛋白的表达变化及相对灰度值分析。结果损伤组各时间点脊髓含水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5 d时最高。HE染色显示,损伤后6 h,灰质主要以出血为主;损伤后1 d,灰质出血严重,神经元肿胀加重;损伤后3 d,灰质坏死面积加大,水肿现象明显;损伤后5 d、7 d,灰质坏死更加明显,水肿现象更加严重。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损伤后AQP4在灰质表达逐渐增高,且5 d表达为高峰,微管蛋白和Kir4.1表达趋势基本相同,为损伤后表达逐渐下降,5 d表达最低。结论脊髓损伤后微管蛋白表达与Kir4.1表达趋势相似,与AQP4表达趋势相反,可能共同参与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鞍区BRAF突变型纤维黄色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1-08—2014-11间收治的3例鞍区纤维黄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部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12~51岁,平均33岁。患者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磁共振检查显示垂体内占位性病变。3例均经鞍区组织活检证实。病理检查见较多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散在杜顿多核巨细胞,伴纤维组织增生及散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68(+),CD1a和S-100(-)。3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均为(+)。结论该病罕见,临床表现为头痛,也可无明显头部症状。纤维黄色瘤累及头部时可见鞍区内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需要与垂体瘤及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等疾病鉴别。该病有可能是Erdheim-Chester病早期改变或者局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