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7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5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将14-15天的胚胎脊髓组织移植到成年Wistar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腔,术后1-6个月,通过爬坡,网格板走步,Tarlov运动分级和电生理的检查,评价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程度,在移植组动物,术后可见后肢运动功能逐渐恢复,6个月时,恢复的程度接近正常水平,对照组运动功能检查未见明显的改善,结果提示,胚胎脊髓组织移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2.
复发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发性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复发性颅咽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0~56岁.手术采用原切口入路13例(翼点入路10例,额下入路3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1例,联合入路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1例.术中垂体柄保留6例,断离4例,未见垂体柄5例;术后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单眼失明1例;尿崩12例,电解质紊乱7例;垂体功能低下6例;癫痫3例;无死亡.结论 复发性颅咽管瘤与其周围结构关系紊乱、粘连重或钙化,但手术切除仍然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3.
黑色素瘤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者甚为罕见,目前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我院遇到二例原发性脑与脊髓的黑色素瘤报道如下: 例1,男性,32岁,因腰痛伴双下肢进行性无力,运动障碍4个月,于1984年12月24日入院。体检:皮肤及巩膜未见黑色素痣,颅神经未发现异常,左下肢肌力Ⅳ~0,右下肢肌力Ⅱ~0,双下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左提睾反射减弱,右侧消失。L_1平面以下痛觉消失,深感觉存在。血常规检查正常,椎管碘油造影提示脊髓圆锥受压,脑脊液蛋白292mg%。临床诊断为脊髓压迫症。于1985年1月10日在局麻下以T_(12)—L_1为中心行椎管探查术,术中见T_(10)—L_1硬脊膜外脂肪消失,脊髓无波动,脊髓表面被一层黑褐色的组织包裹,将其剥离后,可见脊髓背侧有大量过曲的畸形血管。术后病理诊断:脊髓恶性黑色素瘤。例2,男性,16岁,因间断性全身抽搐3个月,头痛伴呕吐1个月。于1987年1月  相似文献   
94.
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生存、生长与分化,并维持其功能的执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及其损伤后的再生修复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Bcl-xl和Bax蛋白在深Ⅱ度烧伤愈合后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特点。方法人深Ⅱ度烧伤愈合后不同时期的增生性瘢痕皮肤40例,正常皮肤组织10例。分为增生期组、减退早期组、减退晚期组、成熟期组,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cl-xl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Bcl-xl和Bax蛋白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细胞和真皮层成纤维细胞,增生期和减退早期Bcl-xl和Bax蛋白产物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1),减退晚期和成熟期随瘢痕成熟而逐渐递减接近正常皮肤。结论 Bcl-xl和Bax蛋白表达与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和瘢痕成熟相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产前诊断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测结果,为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咨询积累有价值临床资料.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回顾性分析235例胎儿异常细胞遗传学核型.结果235例染色体异常的胎儿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03例,其中涉及常染色体三体型、性染色体三体型、整倍体异常、标记染色体和染色体单体型等;染色体结构异常132例,主要涉及罗氏易位、平衡易位、倒位和缺失等;染色体多态性变异32例.结论 对明确有产前高危指征的孕妇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遗传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背景:甲醛作为一种有毒物质可给人体带来严重的损害,同时又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目的:观察中药三七复方合剂对甲醛熏染大鼠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甲醛组和三七治疗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甲醛组每天置于静态熏染箱内行甲醛熏染,连续8周;三七治疗组处理同甲醛组,但自第5周起,每日给予三七复方合剂灌胃1次。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甲醛熏染8周甲醛组大鼠肝组织肝小叶形态结构紊乱、肝细胞呈现明显的增殖现象,窦间隙缩窄,而三七治疗组肝组织的形态结构明显恢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甲醛组大鼠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三七治疗组与甲醛组相比则明显降低(P〈0.01)。结果证实,三七复方合剂能够降低由甲醛诱发的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可有效减缓由甲醛诱发的大鼠肝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联合用于全静脉复合麻醉在肝功能异常患者全身麻醉中的作用.方法 125例拟行全身麻醉的肝功能异常患者全部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静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监测麻醉前、诱导后3min、插管后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动态监测麻醉前、手术中、手术后ALT、AST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例数,记录麻醉后清醒时间及麻醉中知晓情况.结果 125例患者诱异后表现出明显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1~2min后,心率,血压能恢复到诱导前水平,所有患者麻醉维持过程中SBP、HP、SP02无显著变化(P>O.05);各时段ALT、AST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6min内所有患者完全清醒,术中无1例诉术中知晓.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静脉气管插管复合麻醉用于肝功能异常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
患者女,20岁.因"周身红斑、水疱、瘙痒1年,腹胀、浮肿1个月"入院.患者于1年前妊娠5个月时腹部出现红斑、水疱,瘙痒重,皮损随怀孕月份增长而明显蔓延至周身;口腔、外生殖器黏膜亦出现糜烂、疼痛,水疱最大约大拇指大小,不易破裂,曾于当地医院诊断"妊娠疱疹".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20例三踝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4例;年龄20~70岁,平均49.6岁;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后踝和内踝。术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