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比较免疫磁珠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可靠性。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别分离中性粒细胞,使用血球计数仪结合显微镜鉴定细胞纯度、回收率,以台盼蓝检测细胞活力。结果免疫磁珠法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中性粒细胞纯度分别为(98.76±0.53)%,(92.34±1.57)%,回收率分别为(90.01±2.24)%和(82.20±2.17)%,两种方法分离后中性粒细胞活力分别为(95.60±2.30)%,(94.20±3.11)%。结论免疫磁珠法分离人中性粒细胞纯度及回收率均好于密度梯度离心法,但分离后细胞活性二者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的多水平比对试验,以保证多台仪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方法每月进行1次仪器比对:选择1台参加全国质量评价合格的血细胞分析仪作为参考比对仪器,采用五个水平的新鲜抗凝血进行检测,每个水平检测10次,取10次的均值做为靶值,同时在几台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88)能力比对检验质量要求及NCCLS制定的标准,判断测试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对偏差是否符合标准。结果通过仪器比对,反映了测定仪器与参考比对仪器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对个别超出判断标准的仪器进行校准。结论在保证每台仪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的前提下定期对仪器进行比对分析,可有效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嗜酸粒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6、IL-10、IL-12、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嗜酸粒细胞用CD16抗体磁珠方法从人新鲜外周血中分离;分别进行5×10^5/ml嗜酸粒细胞的单独培养和与LPS(1ug/ml)共培养18h;应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方法定量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从外周血中新分离的嗜酸粒细胞单独培养过程中没有或仅有极少量上述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但新分离的嗜酸性粒细胞与LPS共培养18h后,其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IL-10和TNF-α大量增加(P均〈0.001),而IL-2、IL-4、IL,12和IFN-γ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LPS对嗜酸粒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74.
黄芪总黄酮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黄芪总黄酮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用家兔为实验对象,观察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30min、2h、6h、24h转氨酶(GPT、GOT)和血气指标(pH、PCO2、PO2、HCO-3、TCO2、SBC)的改变以及滴注黄芪总黄酮(TFA)后的影响。结果: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24h血浆GPT、GOT值升高明显,血气指标发生改变,而滴注TFA后可有效抑制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GPT、GOT的升高,血气指标的变化明显改善。结论:TFA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所致肝损伤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支气管上皮细胞后对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分泌的影响。方法:正常和1%多聚甲醛固定的嗜酸性粒细胞分别与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联合培养,应用流式细胞微珠实验(CBA)方法定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浓度,用RT-PCR方法分析经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的基因表达。结果:经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后,支气管上皮细皮中IL-6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蛋白质浓度升高,多聚甲醛固定后的嗜酸性粒细胞能够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基因表达和蛋白质释放。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可活化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基因表达和促进其蛋白质分泌。  相似文献   
76.
TNF-α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ICAM-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支气管上皮细胞活化对ICAM-1基因和细胞表面ICAM-1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ng/ml TNF-α作用于正常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12h,通过RT-PCR分析ICAM-1在BEAS-2B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和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CAM-1在BEAS-2B细胞表面蛋白质量。结果:TNF-α与BEAS-2B细胞共同培养12h。可上调BEAS-2B细胞ICAM-1基因的表达和增加BEAS-2B细胞表面的ICAM-1蛋白质量。结论:TNF-α可诱导BEAS-2B细胞ICAM-1基因和蛋白质表达。  相似文献   
77.
1 POCT的基本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个体健康信息的人群不断上升.因此,临床检验的发展将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在维护人体健康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人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需要未来的临床检验发展向高分析速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水平、高速网络化信息传递、高精密度分析结果的要求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临床实验室发展趋向中心化.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XS-800i&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CBC)和白细胞分类(DC)的性能。方法: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该仪器CBC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并与人工分类进行比较。结果:该仪器CBC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总重复性均符合要求;在正常及常见的病理范围线性良好;与XE-2100的结果比较,相关性好(r〉0.99)。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嗜碱性中粒细胞(Baso)的重复性好;WBC形态正常的样本,仪器与人工显微镜的结果比较,Neut、Lym和Eos相关性较好(r值分别为0.9816、0.9795、0.9629);Mon次之(,值为0.8283),Baso的相关性欠佳(,值为0.5874)。结论:该仪器检测的结果准确、可靠,主要性能指标符合实验要求:对怀疑WBC分类异常的标本,仪器DC结果必须经显微镜复核后才能报告。  相似文献   
79.
80.
背景 住院病人血流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了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的 探讨我中心2018-2020年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血流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VITEK MS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中心2018-2020年3574例患者血培养阳性,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58.26岁,60岁以上患者占53.05%(1896/3574).血培养阳性率排名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及肿瘤科.急诊血培养阳性患者多存在发热或腹痛等急性症状,且伴有不同组织脏器病变,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共检出非重复病原菌442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7.82%,革兰阴性菌占38.12%,真菌占4.07%.前5位分离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05株,34.00%)、大肠埃希菌(659株,14.89%)、肺炎克雷伯菌(469株,10.60%)、屎肠球菌(235株,5.3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35株,3.05%).2018-2020年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04%、2.54%、2.52%,总体耐药率为2.58%;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0.24%、33.33%、57.05%,总体耐药率为43.71%;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3.68%、80.36%、75.00%,总体耐药率为76.4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8.52%、28.00%、39.29%,总体耐药率为26.17%.2018-2020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9.63%、17.39%、26.47%,总体检出率为26.61%.结论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培养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较高,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