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旱獭IL-10分子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克隆旱獭白细胞介素-10(IL-10)全长cDNA序列进行序列分析,为IL-10分子的表达和在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hepatitisvirus,WHV)感染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的土拨鼠IL-10cDNA序列,在5′非编码区和3′非编码区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旱獭脾组织总RNA作为模板,RT-PCR扩增旱獭IL-10cDNA。PCR产物纯化后连接至T载体(pMD18-T),构建重组质粒pMD18-T-cmIL-10。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选择阳性克隆测序。对所获得的序列应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RT-PCR扩增产物为685bp。重组质粒pMD18-T-cmIL-10经EcoRⅠ与PstⅠ双酶切提示含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提示旱獭IL-10的编码序列为537bp,与土拨鼠IL-10的同源性为100%。结论成功克隆旱獭IL-10分子,并构建重组质粒pMD18-T-cmIL-10。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环磷酰胺(CYP)和他克莫司(FK506)在体外对HBV蛋白合成、DNA复制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DEX、CYP和FK506作用于HepG2.2.15细胞系,通过MTT实验确定药物安全浓度范围,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水平,以及细胞内HBV DNA水平来评价HBV的表达和复制情况。结果DEX、CYP和FK506的药物安全浓度范围分别为0~500、0~1000和0~10μg/mL。与培养基对照处理相比,FK506处理后HBsAg、HBeAg分泌及HBV DNA复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处理增加HBsAg分泌,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eAg分泌及HBV DNA复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X作用减少HBsAg和HBeAg的分泌,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细胞内HBV DNA复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安全浓度范围内,FK506对HepG2.2.15细胞HBV DNA复制无直接抑制或促进作用。CYP处理后增加HepG2.2.15细胞HBsAg表达,但HBeAg表达及HBV DNA复制变化差异无促进作用;DEX处理抑制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表达,但对HBV DNA复制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炎症程度是影响干扰素应答率的独立因素,本研究的目的 系从干扰素受体的角度来探讨其机制,此外了解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15健康对照、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另外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的干扰素受体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5例健康对照、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的表达量分别为(21.4060±4.7658)、(23.8365±3.3329)(P=0.374);另外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脏病理的炎症程度分为3组G1(5.6913±1.8422)、G2(7.4706±5.3572)、G3(25.1307±7.0700)(P=0.000).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干扰素受体的表达量与肝组织的病理炎症程度相关,可能是其对干扰素应答率高的原因,而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的表达与HBV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首席教师负责制在八年制医学生感染病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和实践效果。方法:在2008-2011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感染病学临床教学及早期见习中实施。结果:试验组的学习兴趣和各方面学习综合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首席教师负责制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5.
王宝菊 《吉林医学》2014,(27):6013-6014
目的:探讨欣母沛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收治的宫缩乏力产妇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前肩娩出后注射催产素,肛塞米索前列醇,分别为20 U和400μg。治疗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胎儿顺利分娩出后注射250μg的欣母沛。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在分娩后2 h和24 h后的出血量以及分娩后出血率。结果:治疗组产妇在分娩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同时治疗组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欣母沛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将不同基因型中国早獭干扰素α(IFNα)基因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检测其生物学活性,以期利用克隆的中国旱獭IFN在动物模型上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的IFN治疗方案和策略。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14个不同亚型的中国旱獭IFNα家族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将中国旱獭IFNα5亚型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病毒保护实验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比较不同基因亚型IFNα生物学活性的差异,分析中国旱獭IFNα生物学活性的种属特异性。结果l4个基因亚型中国旱獭IFNα中,8个功能基因亚型真核表达产物有生物学活性,而6个假基因亚型产物没有生物学活性,8个功能基因亚型真核表达产物生物学活性仔在差异,且其活性都受种属特异性限制。原核表达纯化产物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中国旱獭IFNα家族基因能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为在中国旱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上探索IFN治疗策略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 克隆、原核表达中国旱獭β2m基因,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 利用RT-PCR技术从中国旱獭脾细胞中扩增β2m基因,克隆至pET28a(+)质粒,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Wβ2m,再转化宿主菌Rosetta(DE3)pLacI诱导其表达.使用切胶回收纯化目的蛋白,将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克隆出的中国旱獭β2m基因,与GenBank已公布的土拨鼠的碱基序列一致;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克隆的β2m基因能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免疫家兔获得了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结论 成功克隆了中国旱獭β2m基因,在原核宿主中进行了高效表达,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为人工制备MHC-Ⅰ类分子复合物,深入研究嗜肝病毒感染过程中特异性CTL应答和效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克隆土拨鼠α干扰素(IFN-α)新亚型基因,用于土拨鼠HBV模型探索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策略;调查慢性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Y)感染的土拨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功能状况。方法 poly(I-C)体外刺激正常和慢性WHV感染的土拨鼠PBMC,分析其表达的干扰素生物学活性。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对土拨鼠IFN-α家族基因进行克隆,并对所克隆的系列基因进行测序、分型并进行真核表达后检测表达产物生物学活性。结果 poly(I-C)刺激体外培养的土拨鼠PBMC后,慢性感染土拨鼠PBMC分泌的干扰素的活性显著差异低于正常土拨鼠(P〈0.01)。获得36个土拨鼠IFN-α基因序列克隆,测序分析后,发现有10个克隆是新亚型基因,其中8个为功能基因亚型,2个为假基因亚型,病毒保护试验证明只有功能基因亚型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 慢性WHV感染的土拨鼠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新的土拨鼠IFN-α亚型基因的克隆为在土拨鼠HBV动物模型上进行干扰素基因治疗和研究干扰素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