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9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来确定与网络游戏成瘾相关脑区的功能定位.方法 12例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患者,根据不同个体的网络游戏成瘾内容编制相应的网络游戏视频录像作为刺激内容,同时编制生活视频录像作为对比刺激.实验时通过计算机播放并将图像传递给被试者进行刺激,同步使用3.0Tesla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平面回波序列的fMRI检查,采集后的数据使用AFNI进行处理分析,将功能性图像叠加在标准化的解剖图像上.随机抽取相同年龄段的无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志愿者12名,采用上述相同的实验方法进行fMRI检查,并与网络游戏成瘾者进行对比.结果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和正常无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对生活视频录像和网络游戏视频录像刺激均出现相应的脑区激活,但是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对网络游戏内容表现的更加敏感,在双侧枕叶、颞叶、顶叶、扣带回、隔区、前额叶、海马、尾状核等部位出现的激活远远超过对照组.结论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对网络游戏内容刺激出现很强的脑区激活,其中枕叶、颞叶与网络游戏的画面刺激相关,顶叶(颞顶枕联合皮质)与信息的加工和整合相关,而扣带回、隔区、前额叶、海马和尾状核等可能参与了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上述脑区共同构成了网络游戏成瘾的"奖赏系统".  相似文献   
382.
患者男,20岁.因"头痛1年,加重伴行走不稳2个月"入院.查体:双眼球水平震颤(+),双手指鼻试验(+),闭目难立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眼底检查双侧视乳头水肿.  相似文献   
38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值在颅脑恶性星形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恶性星形细胞瘤患者14例,术前行常规MRI平扫、DTI检查、增强扫描及1H-MRS检查,工作站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图(FA图)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图),定义肿瘤实质区为最高Cho/Cr和Cho/NAA比值、异常强化、T2WI信号异常区;定义瘤体边缘为Cho/Cr和Cho/NAA比值异常、无强化、T2WI信号异常区;定义瘤周水肿区为正常MRS表现、无强化、T2WI信号异常区;定义正常白质区为正常MRS表现、无强化、T2WI信号正常区(肿瘤同侧或对侧);分别测量上述区域的FA1—4值、ADC1—4值,分析比较上述4个区FA值、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肿瘤实质区、瘤体边缘、瘤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平均FA值为FA1:0.1822±0.0583,FA2:0.2947±0.0786,FA3:0.1769±0.0942,FA4:0.6668±0.0817。肿瘤实质区、瘤体边缘、瘤周水肿区与正常自质区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0),瘤体边缘与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肿瘤实质区与瘤周水肿区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ADC值为ADC1:11.132±4.101,ADC2:11.175±2.983,ADCB:14.939±2.857,ADCA:7.265±0.914(单位10^-3mm^2/s)。瘤体实质部、肿瘤边缘及瘤周水肿区与正常脑白质区ADC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瘤体实质部、肿瘤边缘与瘤周水肿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而瘤体实质部与肿瘤边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A值和ADC值对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浸润范围的划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84.
目的 研究TNF-α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研究经TNF-α处理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活性,研究了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及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 TNF-α对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生长和增殖具有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下调PCNA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但对抑调亡蛋白Bcl-  相似文献   
385.
Nanog是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和亚全能性的关键性基因,胚胎干细胞的转录因子。近年来,随着对Nanog在干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为研究肿瘤的起源和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肿瘤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86.
目的 探讨胶质瘤微环境中的多种肿瘤自分泌/旁分泌因子对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PubMed、CNKI及谷歌学术数据库以“胶质瘤”“自分泌/旁分泌”“肿瘤增殖”为关键词,查阅2004年1月—2016年5月国内外文献,就胶质瘤自分泌/旁分泌中的多种因子与胶质瘤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胶质瘤微环境中,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非肽类因子、甾体激素等多种因子参与了肿瘤自分泌/旁分泌的信号环路,调控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扩散等多种生物学活动。结论 对胶质瘤微环境中的自分泌/旁分泌的机制研究,为胶质瘤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87.
背景:PEX基因能够干预恶性胶质瘤的侵袭行为,而骨髓间质干细胞是一种靶向肿瘤治疗的新型细胞载体.目的:建立稳定表达PEX基因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E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酶切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cDNA3.1(+)-PEX,并转染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验证真核表达载体在骨髓间质干细胞中的表达.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PEX基因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并用RT-PCR法检测PEX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构建稳定表达PEX基因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结果表明,PEX在转染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中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388.
背景:细胞周期分析已证实,90%以上的干细胞处于G0静止状态,因此采用不含任何生长因子和其他相关营养添加剂的血清剥夺培养基更适合筛选分离肿瘤干细胞.目的:应用血清剥夺法培养胶质瘤U87细胞,并筛选鉴定该细胞系中的胶质瘤干细胞.方法:将U87细胞培养在只含有DMEM和L-谷氨酰胺的培养基中培养6 d,筛选出胶质瘤干细胞,接着更换为神经干细胞培养基,观察细胞肿瘤球的形成过程;将肿瘤球接种于血清培养基,观察其在体外的分化特点;免疫荧光鉴定血清剥夺后尚存的细胞、增殖形成的肿瘤球细胞和分化细胞.结果与结论:应用血清剥夺的方法成功地筛选出了表达CD133的肿瘤干细胞,并能增殖形成肿瘤球;肿瘤球可多向分化,子代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说明U87细胞系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的胶质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389.
目的:对比分析胶质瘤相毗邻皮质脊髓束纤维束成像与患者的临床体征,探究皮质脊髓束纤维束成像的精确性。方法:2006年8月~2008年9月,16例脑深部占位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术前行常规磁共振序列及DTI序列扫描。在FA图上,以一侧大脑脚为种子兴趣区(ROI)以及同侧的内囊后肢为第二兴趣区,FA阈值设置为0.2,采用连续追踪法对双侧的大脑皮质脊髓束进行重建,分析其走行及完整性,对患侧皮质脊髓束的状态进行评估,并与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大脑胶质瘤相毗邻皮质脊髓束的纤维束成像分析发现:皮质脊髓束仅有移位的3例;受浸润9例;完全破坏4例。皮质脊髓束移位3例,患者对侧肢体肌力均正常或者轻度的下降。皮质脊髓束受浸润9例,其中对侧上肢轻度偏瘫2例,中度偏瘫4例,重度偏瘫3例;对侧下肢轻度偏瘫4例,中度偏瘫3例,重度偏瘫2例。皮质脊髓束破坏4例,对侧上下肢肌力均重度偏瘫。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出皮质脊髓束状态的改变,可用于临床手术计划系统的制定。  相似文献   
390.
神经干细胞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干细胞 (neuralstemcell,NSC)的发现和分离成功 ,脑组织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 ,这对“神经组织损伤不能再生”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NSC就是神经系统自我修复的细胞学基础 ,NSC的生物学特性 ,分离和增殖、分化及其调控 ,已成为神经组织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焦点 ,动物实验研究为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一、神经干细胞、祖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的概念1 992年Reynolds等[1] 从胚胎鼠脑的纹状体区 ,首次分离出能在体外持续增殖且具有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群 ,这些细胞群具有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