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86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9篇
  3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31.
杨越红  潘敏  陈雪梅 《吉林医学》2012,(10):2080-2081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PCOS伴不孕患者,行腹腔镜卵巢打孔术,监测手术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及雌二醇(E2)水平,观察术后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术后血清LH、LH/FSH、T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而手术前后FSH及E2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7例恢复排卵,3例经克罗米芬治疗排卵,累计排卵率为88.2%,术后随访6~24个月共有25例妊娠,累计妊娠率为73.5%,早期流产1例。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具有微创、术后排卵率高、妊娠率高、流产率低等优点,是治疗PCOS伴不孕较为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732.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 14例正常人和 1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环 6个节段 (后间隔和侧壁、前间隔和后壁、前壁和下壁 )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 ,计算Ve Va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峰、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峰 ,计算E A值。结果 正常人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两组间E A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而扩张型心肌病组二尖瓣环平均Ve Va、平均Ve较正常组显著减低 (Ve Va :0 .89± 0 .11vs 1.76± 0 .76,P =0 .0 0 1;Ve :-4 .79± 2 .2 2vs -8.42± 2 .2 7,P<0 .0 0 0 1) ;正常组中二尖瓣环平均Ve Va与E A显著相关 (r =0 .63 ,P =0 .0 0 8) ,而扩张型心肌病组二尖瓣环平均Ve Va与E A无显著相关。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表现为假性正常化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准确评价其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33.
目的:优选出柴芩颗粒的水提工艺条件,为生产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以葛根素和黄芩苷的综合保留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柴芩颗粒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柴芩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水煎煮3次,加水量分别为8倍量、6倍量、6倍量,煎煮时间分别为2h、1.5h、1.5h。结论:优选工艺条件下,柴芩颗粒的有效成分保留率高,重现性好,确定的工艺条件合理可行,可为柴芩颗粒的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34.
目的:探讨促进椎骨骨折患者手术后的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椎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各项治疗护理,康复指导以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采用手术治疗、完善的各项术后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以及心理的支持,其中1例下肢瘫痪未能完全恢复,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椎骨骨折术后各项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是预防并发症和使患者快速痊愈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35.
目的:优选茵栀祛湿颗粒的水提工艺条件,为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绿原酸和栀子苷的综合保留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茵栀祛湿颗粒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茵栀祛湿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水煎煮3次,加水量分别为8倍量、6倍量、6倍量,煎煮时间分别为2h、1.5h、1.5h。结论:优选工艺条件下,茵栀祛湿颗粒的有效成分保留率高,重现性好,确定的工艺条件合理可行,可为茵栀祛湿颗粒的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36.
目的:观察外固定技术在小儿骨折护理中的有效用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9月到2010年5月的患儿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l4岁;上肢骨折49例(68.1%),其中肱骨睬匕骨折29例(59.2%),尺、桡骨骨折l2例(24.5%),锁骨骨折6例(12.2%),内外髁骨折2例(4.1%),下肢骨折23例(31.9%),其中股骨骨折14例(60.9%),胫、腓骨骨折9例(39.1%).结果:所有患儿均经l~3个月随访,无骨折不愈合或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外固定技术队小儿骨折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7.
目的 探讨景天祛斑片联合丝白祛斑软膏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6月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黄褐斑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景天祛斑片联合丝白祛斑软膏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景天祛斑片治疗,疗程12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VISIA拍摄、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DLQI),在治疗后进行医生整体评价(PGA),同时监测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MASI及DLQI评分别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ASI及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MASI及DLQI差值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GA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分析两组治疗前后VISIA图像,均可见面部黄褐斑好转。结论 景天祛斑片联合丝白祛斑软膏可有效改善和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38.
目的 评价达格列净与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我院心血管中心就诊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标准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达格列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发生率,心力衰竭住院(包括首次和再次住院)、因心力衰竭急诊发生率,全因死亡率,不良事件停药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红细胞压积、N-端脑利钠肽前体、体重、收缩压等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恶化、心力衰竭住院(首次和再次住院)、因心力衰竭急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停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39.
目的:观察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PA)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heterotopia endometriosis, EMS)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动情期雌性SD大鼠,通过子宫内膜自体缝合术建立SD大鼠的EMS疾病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PA(高、中、低)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PA各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8d,空白组大鼠正常喂养。测量大鼠的异位组织体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腹腔积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水平、血清及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组织中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t-ERK1/2)和磷酸化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4d、42d的病灶体积升高,腹腔液炎症因子T...  相似文献   
740.

目的 探讨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行射频消融的肝癌患者(单发肿瘤≤3 cm)211例,男166例,女45例,Child-Pugh A级。根据术中使用药物分为两组:芬太尼组(n=92)和舒芬太尼组(n=119)。记录性别、年龄、BMI、肿瘤大小、手术时间、吸烟饮酒史、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资料和ALT、AST、TBiL、ALP、LDH、ALB、GGT等肝功能指标,以及保肝药物(甘草酸二铵)的使用情况。采用分层Logistic回归筛选肝癌射频消融患者术后1 d ALT>3×ULN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术后1 d的ALT、AST、TBiL和LDH明显升高,术后7 d的ALT和AST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7 d的ALT、AST、TBiL和LDH均明显降低(P<0.05)。与芬太尼组比较,舒芬太尼组术后1 d的ALT和AST明显降低(P<0.05)。分层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使用舒芬太尼且年龄<65岁(OR=0.301,95%CI 0.149~0.610,P=0.001)、肿瘤大小1.1~2.0 cm(OR=0.417,95%CI 0.191~0.910,P=0.028)、手术时间10~20 min(OR=0.231,95%CI 0.081~0.658,P=0.006)是术后1 d ALT>3×ULN的保护因素。
结论 对于早期肝癌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术中使用舒芬太尼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使用芬太尼患者,术中使用舒芬太尼是术后1 d ALT>3×ULN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