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3 毫秒
91.
由于高校就业指导的非系统性以及大学生就业面临着的激烈竞争形势等原因,药学专业教育机构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指导。该文初步探讨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教程、指导学生把职业规划与提高综合能力相结合等方法,针对药学专业的特点教育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将有利于药学学科的教育和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2.
轮叶婆婆纳的抗肿瘤活性二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轮叶婆婆纳Veronica sibirica中二萜类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应用现代提取分离和波谱分析方法对轮叶婆婆纳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以SK-N-SH和BEL-7402肿瘤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从轮叶婆婆纳中分离鉴定了一个新二萜类化合物,鉴定为1,2-去氢隐丹参酮(Ⅰ);其他7个已知化合物:轮叶婆婆纳对醌A(Ⅱ)、轮叶婆婆纳对醌B(Ⅲ)、隐丹参酮(Ⅳ)、弥罗松酚(Ⅴ)、二氢丹参酮Ⅰ(Ⅵ)、丹参酮Ⅰ(Ⅶ)、丹参酮Ⅱa(Ⅷ).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Ⅱ,Ⅳ~Ⅷ对SK-N-SH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化合物Ⅱ,Ⅳ,Ⅵ,Ⅷ对BEL-7402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结论 轮叶婆婆纳中的二萜类化合物对不同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选择性,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93.
41例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病因、临床表现、肾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4月至2005年4月肾活检确诊为AIN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等。结果①肾活检病例为1352例,确诊为AIN 41例(3.03%)。②药物相关性AIN87.8%,抗生素所致的AIN77.78%。③临床表现包括发热(61.98%),无尿或少尿(61.98%)。白细胞尿(48.78%),糖尿(26.83%),皮疹(17.07%),关节痛(12.20%)。26.83%患者需透析替代治疗。④32例(78.04%)患者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或予口服泼尼松治疗1月后,43.9%的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摆脱透析治疗。⑤治疗1月后肾功能未恢复正常者与肾功能恢复正常者相比,前者原有肾脏病的比例高(43.48% vs 11.11%,P=0.026),发病时出现尿糖阳性的比率高(47.82% vs 11.11%P=0.0133)。但肾组织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AIN临床表现多样.药物是AIN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原有肾脏疾病。病程中出现糖尿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4.
187例医院内尿路感染病原分布和抗生素耐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医院内尿路感染的病原分布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其比较与院外尿路感染的差别 ,企图以此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 187例医院内尿路感染和同期住院的 14 5例院外尿路感染进行比较。结果 :医院内尿路感染的优势菌依次为 :大肠埃希菌 2 8.2 4 % ,肠球菌 2 1.37% ,念珠菌 14 .89% ,克雷伯杆菌 8.0 2 % ,假单胞菌 7.2 5 %和链球菌 4 .96 %。其中医院内念珠菌的感染率较院外显著升高 (P <0 .0 1)。有尿路操作者中大肠埃希菌 33.33% ,肠球菌 16 .92 % ,念珠菌 16 .4 1%和假单胞菌8.2 1%。其中念珠菌和假单胞菌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无尿路操作者 (P <0 .0 5 ,P <0 .0 1)。在院内感染者中 ,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哌酮的耐药性 ,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药明显高于院外感染者 (P <0 .0 5 ,P <0 .0 5 ,P <0 .0 5 )。结论 :院内尿路感染中有较多尿路操作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史 ,念珠菌的感染率明显升高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情况较多 ,应注意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5.
53例体检发现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体检发现蛋白尿和 (或 )血尿患者的肾脏临床和病理情况。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 :5 3例患者中 ,有蛋白尿者 48例 (90 .6 % ) ,其中单纯蛋白尿者占 2 5 % ,2 4h尿蛋白定量 >1.5 g者占 14.6 % ;有血尿者 41例 (77.4% ) ,其中单纯血尿者占 12 .2 % ,红细胞形态异常≥ 70 %者占 5 1.2 % ;同时有蛋白尿和血尿者 36例 (6 7.9% ) ;伴高血压者 2 1例 (39.6 % ) ;内生肌酐清除率 <80ml/min者 14例 (2 6 .4% )。病理类型多样 ,其中 31例 (5 8.5 % )为IgA肾病 ;部分病例病理表现严重 ,有明显活动性病变者占 2 2 .6 % ,经治疗大多肾功能有显著改善。结论 :在人群中开展尿常规普查 ,能早期筛选出可疑肾脏疾病患者 ,并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腹部和盆腔手术史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腹膜透析(PD)导管放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111例ESRDPD治疗患者,比较有无先前腹部和盆腔手术史对PD置管手术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111例ESRD患者中,25例原先有腹部和盆腔手术史(A组),86例无腹部和盆腔手术史(B组)。置管术后各类PD并发症,如血性腹透液、腹透管异位、腹透液渗漏、腹部疼痛、出口处感染、腹膜炎、腹透管堵塞、阴囊肿胀等的发生例数在A组分别为2(8.0%)、0(0)、1(4.0%)、3(12.0%)、0(0)、4(16.0%)、0(0)、0(0),而B组分别为3(3.5%)、2(2.3%)、3(3.5%)、8(9.3%)、0(0)、11(12.8%)、2(2.3%)、1(1.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既往腹部和盆腔手术史对ESRD患者PD导管放置后短期和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但置管术前应谨慎评估患者腹腔粘连情况,术中细致操作。  相似文献   
97.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现状的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血压的发病和治疗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 方法 调查对象为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本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900例CKD患者,男性480例,女性420例,其中维持性透析患者354例(血透228例,腹透126例)。 结果 (1)本组CKD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为80.2%,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者(83.5% 比76.4%,P < 0.01);维持性透析患者显著高于非透析患者(90.1% 比73.8%,P < 0.01);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91.7%和8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高血压治疗率为92.4%,透析患者显著高于非透析患者(95.6% 比89.8%,P < 0.01)。(3)非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率(<130/80 mm Hg为标准)为20.4%,而尿蛋白量(24 h)>1 g的未透析患者,其血压控制在125/75 mm Hg以下者仅占8.4%。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率(<140/90 mm Hg)显著低于非透析患者(45.2% 比55.5%,P < 0.01),其中血液透析组高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腹膜透析组(49.8% 比36.5%,P < 0.05)。(4)CKD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随肾功能减退和年龄增长逐渐增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高龄、糖尿病、肥胖、肾功能减退、高脂血症均为CKD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5)CKD患者服用1、2、3和4种降压药物及以上者分别为37.2%、37.5%、19.3%和5.9%。单药用药以钙通道阻滞剂(CCB)最多(74.1%),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分别为48.4%和25.6%,α、β受体阻滞剂为24.7%。联合用药以CCB联合ACEI或ARB最常用。 结论 CKD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很高。年龄、肾功能减退、糖尿病、肥胖是CKD高血压的危险因素。CKD患者高血压的治疗率较高,但控制率较低,透析患者和尿蛋白量较多患者的高血压控制情况更是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8.
缓慢连续性超滤(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SCUF)系通过单纯超滤缓慢地清除体内过多液体.在现有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中,SCUF疗法相对简单易行,对设备要求低,无需借助复杂的CRRT仪器,甚至只需一台血泵就可以在床旁实施治疗,故在基层单位也可以很方便地开展,甚至可以用于就地抢救患者.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新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年龄≥60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至2010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资料。结果共131例血液透析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5(14~41)月,死亡52例,中位生存期48(37.72~58.28)月。主要死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脑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的透始年龄、透析前合并脑血管疾病比例、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比例、Chari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5比例、首次透析血管通路为临时导管比例、透析原因为心力衰竭比例、透始eGFR均显著高于非死亡患者,而CCI=3~4比例、透始尿量、血肌酐、血白蛋白均显著低于非死亡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74.6%、63.2%、48.0%、33.9%。Cox回归分析显示透始年龄(HR=1.070,95%CI1.015~1.127,P<0.05)、透析前合并脑血管疾病(HR=2.052,95%CI1.035~4.068,P<0.05)、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HR=1.888,95%CI1.029~3.463,P<0.05)、CCI≥5(HR=2.675,95%CI1.323~5.411,P<0.05)、透始血白蛋白(HR=0.949,95%CI0.901~0.999,P<0.05)是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疾病。透始年龄、营养状况、合并疾病状况可能是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后血清尿素反弹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稳定的MHD患者124例为对象。取透析前、透析结束时、透析后15 min、30 min血样,定量观察尿素反弹及其对透析充分性指标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和血清尿素下降率(URR)的影响。分析其与患者人口学特征、透析参数的相关关系。 结果 血液透析后的血清尿素反弹平均达13.6%,导致URR和spKt/V分别高估0.04和0.14。影响尿素反弹最重要的因素是透析效率K/V,此外还有较高的血红蛋白、较多的相对超滤量、动静脉通路和男性。 结论 血液透析后的尿素反弹普遍存在。对于特定的个体和透析过程,其对透析充分性指标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