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观察造影剂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远期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经静脉注射消炎痛(10 mg/kg)和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 10 mg/kg)预处理,30 min后实验组大鼠(n=24)静脉注入复方泛影葡胺(DTZ 8 mL/kg)建立大鼠造影剂所致的急性肾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n=24)缓慢推注生理盐水8 mL/kg。给药后24 h、1、2、3个月观察大鼠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血肌酐基线值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注射DTZ 24 h后,血肌酐与基线值相比明显升高[(48.02±5.53)μmol/L vs.(112.7±45.35)μmol/L,P<0.001],肾组织病理改变以片状小管坏死和间质充血为主,尤以外髓明显;注射DTZ 3个月后,尽管血肌酐与基线值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仍存在明显的肾间质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早期损害严重的小管被纤维组织所取代。结论 造影剂对大鼠肾脏造成的急性肾损伤并未完全恢复,而留下长期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72.
<正>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1],约占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死亡原因的60%以上[2]。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不足以解释ESRD患者如此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病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小剂量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残肾功能较好的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疗效。 方法 病情稳定、残肾功能较好(rGFR≥5 ml/min,且尿量≥750 ml/d)的40例糖尿病ESRD患者入选。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小剂量DAPD组20例和小剂量CAPD组20例。DAPD组透析处方为1.5 L或2 L,3次/d,每次留腹3~4 h,夜间干腹。CAPD组透析处方为1.5~2 L,3次/d,或1.5 L,4次/d,夜间留腹。在研究开始及6个月后,分别计算两组腹膜尿素氮清除率(Kt/V)、残肾Kt/V、每周总Kt/V、Ccr、rGFR等指标;测定24 h尿蛋白量、24 h腹透液蛋白、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剂量;用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结果 共35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透析龄、透析液肌酐/血肌酐(D/Pcr)等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CAPD组胰岛素剂量和24 h腹透液丢失蛋白明显高于DAPD组,分别为(33.6±10.9) U/d 比(20.6±6.2) U/d(P < 0.05)和(11.13±4.95) g比(5.66±2.88) g(P < 0.01),而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DAPD组[(29.7±4.2) 比(36.5±3.9) g/L,P < 0.05]。DAPD组与CAPD组相比,24 h净超滤量为(554±187) ml比(309±177) ml,24 h尿量为(1090±361) ml比(750±258) ml,rGFR为(8.21±2.40) ml/min比(4.88±2.11) ml/min,DAPD组均显著高于CAPD组(均P < 0.05)。 结论 对于残肾功能较好的糖尿病ESRD患者,小剂量DAPD较小剂量CAPD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态及保护残肾功能。  相似文献   
74.
芸香科植物疏毛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 Dode) 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是中药吴茱萸的主要基源生药之一 [1] ,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阴止泻之功能 ,用于厥阳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外治口疮 ,高血压等。吴茱萸富含挥发油 ,有关吴茱萸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已有报道 [2 ] ,但疏毛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迄今未见报道。在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系统性研究里 ,我们曾首先对疏毛吴茱萸果实和其复方的生物碱成分进行了研究 [3 ,4] 。本文报道疏毛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低氧预处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凋亡和坏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全骨髓细胞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通过细胞成脂、成骨分化诱导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45)鉴定BMSCs;运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低氧诱导因子 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 1α)基因。将细胞分成6组:正常培养组、正常培养+转染阴性对照组、正常培养+HIF 1α RNA干扰组、低氧预处理组、低氧培养+转染阴性对照组及低氧培养+HIF 1α RNA干扰组,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仪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LDH)活力测定等方法,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凋亡和坏死情况;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PCR 检测各组BMSCs中HIF 1α、葡萄糖转运子 1(glucose transporter,GLUT 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培养的BMSCs具有成脂、成骨等多向分化潜能;流式检测呈现CD29和CD90高表达,CD45低表达;低氧预处理可促进BMSCs增殖,减轻坏死,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低氧预处理组HIF 1α、GLUT 1及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常氧培养组(P<0.05);给予低氧预处理组siRNA HIF 1α后其HIF 1α、GLUT 1及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未干扰前(P<0.05),且细胞增殖受抑制,细胞凋亡和坏死加重(与未干扰前相比,P<0.05)。 结论 低氧预处理可促进BMSCs的体外增殖,减轻坏死,其机制可能与低氧预处理后HIF 1α表达增加及上调其下游基因GLUT 1和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时氧化应激的评价指标,以确定可以稳定反映氧化应激水平的指标。方法:选择2008年7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断为CKD1~5期的住院患者73例,以10例同期在骨科住院行择期手术的无肾脏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CAT)的活力。结果:血浆AOPP和MDA水平CK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血浆AOPP水平随着肾功能减退逐渐升高,在CKD1~5期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浆GSH-PX、SOD和CAT水平CKD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前两者在CKD患者随着肾功能减退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结论:CKD患者存在过度氧化应激。血浆AOPP水平随着肾功能的减退逐渐升高,它是反映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的稳定指标,并可较好地区别CKD不同肾损伤阶段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GSH-PX和SOD是较好的抗氧化指标。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间期的体质量增长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对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肾脏科血液净化中心269例MHD患者作横断面研究。根据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体质量增长量/干体质量×100%)将患者分为≤3.50%(79例)及>3.50%(190例)两组,分析影响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的因素。 结果 269例MHD患者体质量增长量为(2.42±1.01) kg(0~6.33 kg),体质量增长率为(4.25±1.79)%。男性160例,体质量增长量为(2.45±1.09) kg,体质量增长率为(3.99±1.79)%;女性109例,体质量增长量为(2.39±0.85)kg,体质量增长率为(4.64±1.74)%,显著高于男性(P < 0.01)。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3.00%的患者占20%,≥3.00%且<5.00%的占50%,≥5.00%占30%。73.5%的患者体质量增长率超过3.50%。与体质量增长率>3.50%组比较,≤3.50%组的年龄(岁)(60.50±14.49比54.07±13.78)、男性比例(70.88%比54.74%)、体质量指数(BMI,kg/m2)(22.67±3.36比20.91±3.25)、残余尿量(ml)(自然对数:6.19±0.94比5.48±0.81)、干体质量(kg,62.82±10.97比56.69±10.94)及透析频次明显较高(均P < 0.05);血液透析龄(月)(41.03±41.92比58.83±43.57),β2微球蛋白(mmol/L)(31.61±9.82比38.54±10.38)及血磷(mmol/L)(1.92±0.66比2.15±0.58)显著较低(均P < 0.05)。相关分析显示体质量增长率与透析龄、透析前Scr、BUN、磷、β2微球蛋白、透析期间血压下降值和下降率呈正相关,其中透前BUN、Scr、磷及β2微球蛋白经残余尿量校正后,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与年龄、干体质量、BMI、透后收缩压、平均血压及残余尿量呈负相关。 结论 本组近70%患者体质量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年龄小、女性、BMI低、残余尿量少、干体质量低、透析龄长、基础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较多。体质量增长显著影响透析期间的血压变化,应加强MHD患者透析间期的体质量增长的控制。  相似文献   
78.
近年无力型肾性骨病在终末期肾病(ESRD)中的比例显著升高[1-3],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低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症既是无力型骨病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1-3].  相似文献   
79.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新进入透析且年龄≥18岁患者,随访至2009年3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资料。 结果 共460例透析患者入选,其中247例起始采用血透治疗,213例起始采用腹透治疗。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开始透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平均动脉压、进入透析治疗前心脑血管事件、Charlson并发症指数(CCI)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17.9(0.25,51)个月。意向治疗分析结果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透总体生存率优于腹透(P < 0.05,log-rank检验);透析1年内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4),而透析1年后腹透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血透患者(P < 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65岁的非糖尿病肾病血透组生存率显著高于腹透组(P <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经混杂因素调整后,两种透析方式本身对透析生存无明显影响(HR,HD:PD = 0.778,95%CI 0.483~1.254,P = 0.303);而年龄(HR = 1.051,95%CI 1.030~1.073,P < 0.01)、透前有脑血管意外史(HR = 2.032,95%CI 1.125~3.670,P < 0.05)、透前CCI≥5(HR=2.592,95%CI 1.230~5.465,P < 0.05)、前白蛋白(HR = 0.022,95%CI 0.001~0.768,P < 0.05)为透析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透析龄≤1年的血透和腹透生存率无显著差异;透析龄>1年的血透患者生存率可能逐渐高于腹透患者。老年非糖尿病患者血透生存率可能高于腹透。年龄、透前脑血管意外史、透前CCI≥5为影响透析生存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0.
太子参为石竹科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ex Pax et Hoffm.的块根,市场上掺杂的伪品有禾本科淡竹叶、石竹科的石生蝇子草、百合科宝铎草、百部科百部及其他植物相似块根充太子参出售,现将其鉴别方法介绍如下。太子参块根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根头钝圆,有茎基及芽痕,下部细长呈尾状,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具凹陷的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类白色至淡黄白色,粉性或角质样,气微,味微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