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急进性肾炎-附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急进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或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GBM)水平的影响。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5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例合并2型糖尿病,3例伴有两肺间质性炎症。肾活检示新月体比例为56.7%~5.9%,在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的同时,运用葡萄球菌A蛋白吸附柱进行免疫吸附治疗。结果单次免疫吸附治疗后,血清ANCA-MPO较治疗前明显下降([54.34±31.73)vs(87.96±46.67),P=0.003];抗-GBM亦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13.00±11.61)vs(23.53±24.27),P=0.079]。肾功能显著改善,2例治疗前需透析的患者中有1例无需维持透析,血肌酐由治疗前710μmol/L降至350μmol/L;3例治疗前无需透析的患者肾功能明显好转,由治疗前586μmol/L、197μmol/L、367μmol/L降至261μmol/L、136μmol/L、236μmol/L。肺部间质性炎症均有明显好转。免疫吸附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常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均保持稳定。5例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葡萄球菌A蛋白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能快速、显著降低急进性肾炎患者循环中的ANCA、抗-GBM等自身抗体,改善肾功能和肺部病变,使患者迅速达到临床缓解,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单中心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现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所有患者均空腹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并进行透析充分性评估。同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病史资料。结果:203例患者平均TC为(4.45±1.16)mmol/L、TG(1.93±2.18)mmol/L、HDL-C(1.16±0.34)mmol/L、LDL-C(2.51±0.93)mmol/L。其中,132例患者(65%)存在至少1项血脂异常。女性患者血清高TC和高LDL-C比例高于男性,低HDL-C比例低于男性(P0.05)。年龄≥60岁组患者血清TG水平高于年龄45岁组和45~59岁组;年龄45岁组患者血脂异常比例最高(P0.05)。透析龄60个月组患者TG异常比例低于透析龄12个月组和透析龄12~60个月组;透析龄12个月组患者TG异常比例最高(P0.05)。HbA1c≤6%组TG水平低于HbA1c6%组;HbA1c≤6%组患者血脂异常比例低于HbA1c6%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发生率高;女性、年龄45岁、透析龄12个月、HbA1c6%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免疫吸附和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照观察免疫吸附和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例自身免疫性患者 ,原发病为原发性小血管炎 6例、抗肾小球基膜抗体肾炎 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3例 ,非随机分为免疫吸附组 7例和血浆置换组 7例。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病程、血红蛋白、血肌酐、低分子肝素用量、激素和环磷酰胺用量、肾穿刺肾小球新月体百分比 (% )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保持平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NCA -MPO、抗 -GBM、抗ds -DNA均下降 ,但仅有免疫吸附组治疗后ANCA -MPO的下降有极显著差异 (5 4 .34± 31.73vs 87.96± 4 6 .6 7,P =0 .0 0 3)。血浆置换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出现明显异常 ,治疗中血钾、磷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降低 ,1例患者术中出现寒战 ,经处理后好转。患者经治疗后 ,3例好转 ,4例死亡 ,死亡率为 5 7.1% ;免疫吸附组治疗中凝血功能、电解质和血糖保持稳定 ,未出现不良反应 ,经治疗后 ,7例患者均好转。结论 :免疫吸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能优于血浆置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左室重构和肥厚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中十分常见,并与其不良预后相关。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 sST2)是一种与心脏重构相关的新型循环标志物。本研究探讨了CKD患者sST2和传统心脏标志物与左心构型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病科诊治的CKD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心脏标志物sST2、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 hs-cTnT)。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结构,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elative Wall Thickness, RWT)定义左心室几何构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 ROC)曲线分析各心脏标志物对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ension, LVH)的预测效能。采用事后检验分析各左心构型间心脏标志物的组间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脏标志物与心脏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CKD患者652例。LVH的检出率为33.4%,检出率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而增加,在CKD5期患者为64.3%。与正常构型患者相比,NT-proBNP和cTNT水平在向心性或离心性肥厚组中均显著升高,而sST2水平仅在向心性肥厚组中显著升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NT-proBNP与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质量和LVMI相关,hs-cTNT与左房内径、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质量、RWT和LVMI相关,sST2与左房内径、LVMI相关。 结论 sST2在向心性肥厚的CKD患者中明显升高,这一特征不同于传统心脏标志物。ST2/白细胞介素-33通路在CKD患者心脏重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暴发性肝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暴发性肝衰竭是一危重病症,如不进行肝移植,死亡率可高达80%。近年来德国研制的一种新型人工肝支持技术——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在肝衰竭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我科引进该技术用于肝衰竭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报告我院应用MARS人工肝成功救  相似文献   
16.
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高脂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单次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非家族性、难治性高脂血症的短期疗效。方法  2 0例非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接受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 ,其中 14例患者治疗前血浆总胆固醇 (TC)大于6 .8mmol/L或甘油三脂 (TG)大于 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均高于 3.1mmol/L。取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的血样 ,分别测量血浆TC、TG、LDL、Apo(A)、Apo(B)、Lp(a)、HDL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结果11例患者具有完整的记录 ,其平均年龄 (4 5 .2 5± 8.33) (2 6~ 5 9)岁 ;平均病程为 6 .7年。单次治疗总置换量为 (4 183± 6 6 7) (30 0 0~ 5 0 0 0 )ml,治疗前后TC、TG、LDL、Apo(A)、Apo(B)、Lp(a)、HDL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 (6 .86± 1.17)mmol/Lvs (3.4 2± 0 .6 3)mmol/L、(3.92± 2 .13)mmol/Lvs (3.5 7± 1.82 )mmol/L、(4 .0 3± 0 .86 )mmol/Lvs (1.13± 0 .6 6 )mmol/L、(1.34± 0 .37)g/Lvs (0 .85± 0 .30 )g/L、(1.34± 0 .5 7)g/Lvs (0 .70± 0 .34)g/L、(176 .14± 75 .5 3)mg/Lvs (98.4 3± 4 4 .0 8)mg/L、(1.0 3± 0 .2 8)mmol/Lvs (0 .6 8±0 .2 2 )mmol/L、(2 6 3.6± 86 .4 9)mg/dlvs (15 4 .88± 4 4 .12 )mg/dl。TC平均下降 5 1% ;LDL下降约 72 % ;Apo(a)和Apo(b)分别下降 32 %和 4 4 %左右。Lp(a  相似文献   
17.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置换液配方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时置换液的合理配制问题。方法应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37例MODS患者,前瞻性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置换液配方生理盐水2500ml、注射用水1000ml、50%葡萄糖水10ml、5%NaHCO3250ml、10%KCl12ml、10%葡萄糖酸钙40ml、25%MgSO43ml。以前稀释方式输入,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结果37例患者共治疗171例次,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血钾、钠、氯、钙、磷、镁、ALT、AST、白蛋白、球蛋白、血糖等生化指标治疗前后稳定。血pH、PCO2、HCO3-等酸碱指标治疗前后稳定,PO2、BE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后TB、CB、Cr等指标则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结论本院自制置换液配制简单、离子浓度准确,可安全应用于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  相似文献   
18.
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IgA肾病治疗中的价值,为其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79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活检后平均随访( 39. 6 ±42. 2 )个月;治疗前尿蛋白量为( 1. 57 ±2. 40 )g/24 h, 治疗后则降到(0. 43±1. 07)g/24h(P=0. 000 );治疗前平均内生肌酐清除率为( 86. 64±29. 99 )ml/min,治疗后为(92. 06±35. 90)ml/min(P>0. 05)。同时不同蛋白尿程度、有无高血压、治疗前有无肾功能受损及不同的肾脏病理表现的患者激素治疗后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能显著降低其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少量蛋白尿和(或)血尿IgA肾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表现为少量蛋白尿和(或)血尿IgA肾病(IgAN)患者的肾脏病理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方法 对1993年1月至2009年10月肾活检确诊为IgAN,且表现为少量蛋白尿 (<1 g/24 h)和(或)血尿,Scr<133 μmol/L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理学分级参照Lee分级及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标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肾脏病理损伤的危险因素。 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共316例,男123例,女193例,肾穿时年龄(33.10±10.69)岁。蛋白尿伴血尿占84.5%、单纯血尿占7.6%、单纯蛋白尿占7.9%。16.5%患者伴有高血压。CKD1、2、3期分别占76.9%、20.9%和2.2%。Lee Ⅲ级及以上患者占31.3%。52.8%患者有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20.3%伴新月体形成;22.5%伴小管萎缩;16.8%有间质纤维化;24.7%有血管病变。肾小球硬化积分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与蛋白尿及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与eGFR及血红蛋白(Hb)呈负相关;与尿蛋白量呈正相关。血管病变积分与MAP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活检时尿蛋白量(OR = 8.564,P < 0.01)、Scr(OR = 1.031,P< 0.01)及Hb(OR = 0.975,P < 0.01)是肾脏病理损伤(LeeⅢ级以上)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部分表现为少量蛋白尿和(或)血尿IgAN患者的病理改变并不轻,且肾功能已减退。尿蛋白量、Scr、Hb是预测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肾活检对这些患者明确诊断、判断病情和预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邹建洲  滕杰  方艺  孙丽  丁小强 《上海医学》2002,25(5):292-294
目的 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1973年 1月~ 1998年 12月间住院的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伴MODS的ARF发病率占总ARF的6 0 .5 % (190 / 314例 ) ,死亡率 83.2 % (15 8/ 190例 ) ;随着功能障碍脏器数量的增多 ,ARF死亡率明显升高 ;引起伴MODS的ARF的原因中以感染性疾病、晚期肿瘤和胆道疾病多见 ;透析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低于非透析患者。结论 MODS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伴MODS的ARF的发生比例高 ,死亡率亦高 ,对于伴MODS的ARF患者应进行早期预防性及充分透析治疗 ,可改善ARF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