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勇  杨特  沈怡 《重庆医学》2016,(36):5052-5055
目的:探究miR‐26a在ox‐LDL介导内皮细胞HAECs凋亡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体外作用于HAECs细胞,噻唑蓝(MTT)和TUNEL染色检测ox‐LDL作用HAECs后细胞的活性与凋亡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ox‐LDL作用HAECs后细胞中miR‐26a的表达水平。在HAECs中过表达miR‐26amimic,MTT和TUNEL染色检测ox‐LDL作用后细胞的活性和凋亡率。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MIR‐PTEN的3′UTR,利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鉴定miR‐26a的预测靶基因。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ox‐LDL能够介导HAECs细胞的毒性死亡和细胞凋亡,并且降低了HAECs细胞中miR‐26a的表达水平。过表达miR‐26amimic能够抑制ox‐LDL作用HAECs后细胞的毒性和凋亡。转染miR‐26amimic显著抑制荧光素酶的活性(P<0.05)。转染miR‐26amimic显著下调HAECs细胞中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miR‐26a能够抑制抑制ox‐LDL作用HAECs后细胞的毒性和凋亡,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下调了PTEN的表达。miR‐26a可能成为治疗凋亡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2组患者均按常规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运动反馈训练。治疗前后采用E—LINK评估系统评定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并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屈肘肌群及前臂旋前肌群肌张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屈肘肌群、前臂旋前肌群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反馈系统提供的寓教于乐的康复方法能提高训练的趣味性、积极性,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学科建设是医院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标,不仅是实现公立医院管理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更直接反映了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各方面的水平。通过SWOT分析对宁波地区市属公立医院进行学科发展的现状分析,利用差异化战略理论视角,从群众需求数据化调研、开展学科精细化评价、动态人才培养管理三个方面探索医院学科发展对策,以开辟促进市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高效途径。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5月18日~2017年7月17日期间收治的98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护理风险因素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49%(48/98)、出现18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8.4%;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98/98)、仅出现1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1/98)(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不安全的护理风险事件,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小儿胆石症的病因、诊断及相关因素。方法总结18例小儿胆石症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发病相关因素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儿中男8例,女10例,男女比例0.8∶1;年龄2个月~14岁,平均年龄(5.4±3.72)岁;有症状15例,无症状3例;16例为胆囊结石,2例为胆管结石,初诊误诊10例,误诊率为55.6%。16例胆囊结石患儿中药物保守治疗8例,6例结石完全消失;饮食干预5例,完全消失3例,2例缩小;未采取任何措施3例,自行消失2例,1例随访结石长期存在无增大,无临床症状;2例胆管结石患儿,1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随访3年无复发;另1例中药保守治疗,半年后结石消失无复发。结论小儿胆石症发病率低、缺乏典型症状,早期腹部B超检查可以减少误诊率;对于缺乏手术指征病例给于饮食干预及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6.
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中较为罕见的一种类型。由于病灶位于直肠阴道隔内,部位深,往往侵犯直肠壁并向肠腔突起,形成结节性肿块,临床上易误诊为“直肠肿瘤”。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直肠阴道隔内异症误诊为直肠癌的病例结合文献回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Aurora-A/STK1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显微切割法从石蜡切片上提取总RNA,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和29例正常卵巢组织中Aurora-A/STK15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其作为卵巢癌标志物的可行性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Aurora-A/STK15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60.5±74.2)对(2.19±1.4),P〈0.01],但mRNA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的分期和分级以及生存时间无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Aurora-A/STK1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87.3%对6.9%,P〈0.05),蛋白表达水平随病理分级和手术分期增加而增加,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而与手术分期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并行术后辅助泰素化疗的病例组,Aurora-A/STK15蛋白高表达预后好,总的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病例生存时间长(P〈0.05);在除泰素以外的铂类药物化疗组,Aurora-A/STK15蛋白高表达则与不良预后相关,高表达者总的生存时间短(P〈0.05)。结论Aurora-A/STK1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存在异常表达,且与卵巢癌的分化程度以及手术联合辅助化疗的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卵巢癌个体化治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协和医院妇产科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间的70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TLRH+LPL组),并与同期48例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ARH+APL组)的病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术式的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行腹腔镜手术的70例患者,有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2.9%.TLRH+LPL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和术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上与ARH+APL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同常规的经腹手术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为微创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及DNA分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前非创伤性诊断技术是国内外围生学关注的重要课题。近 10年来 ,由于相关分子生物学、流式细胞学技术的进展 ,人类对研究母亲外周血中胎儿细胞的工作迈进了一大步。但由于母血中胎儿细胞甚微 ,分离及纯化胎儿细胞的技术难点尚未解决 ,使该技术还无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索可靠稳定的分离胎儿细胞和DNA的方法 ,为产前诊断奠定基础。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来源 :(1)研究对象 :选择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6月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 15 3例。年龄 2 1~ 35岁 ,孕 5~ 41周 ,血红…  相似文献   
40.
1 H-1,2,3-三唑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勇  沈怡  钟裕国 《华西药学杂志》2001,16(4):273-273,275
目的:研究适宜大量制备1H-1,2,3-三唑的合成方法。方法:以邻苯二胺为原料,经重氮化、环合、氧化、脱羧,制得1H-1,2,3-三唑。结果:所得产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MS-EI确证,并且产物熔点与文献报道一致,总收率42.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适宜工业规模制备1H-1,2,3-三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