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0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226篇
耳鼻咽喉   89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86篇
口腔科学   141篇
临床医学   1065篇
内科学   509篇
皮肤病学   73篇
神经病学   195篇
特种医学   2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847篇
综合类   2197篇
预防医学   957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945篇
  10篇
中国医学   855篇
肿瘤学   18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患者男,56岁.于2010年11月15日上海特重大火灾事故中被火焰烧伤.火灾现场浓烟弥漫,患者因大声呼救吸入较多浓烟.半小时后脱离火场,被送往附近医院行清创及气管切开术,当晚转至笔者单位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患者较烦躁,体温37.2℃,心率115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17/80 mm Hg(1 mm Hg=0.133 kPa);鼻毛烧焦,咳烟灰样痰,咽后壁水肿,双肺呼吸音清晰.诊断:(1)面部火焰烧伤,总面积1% TBSA,Ⅱ度.(2)中度吸入性损伤.(3)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报道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非神经损伤性屈肘功能的I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例上臂挤轧伤致肱二头肌及肱肌功能丧失的患者,应用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屈肘功能。结果本组7例功能重建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经18-24个月随访,均恢复屈肘功能,主动活动范围0°~135°.转位肌肉肌力恢复≥Ⅳ级,前臂旋前、旋后及屈腕功能均无明显影响,肘关节稳定,无明显疼痛,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2004年制定的肘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分13~16分.评定优,患者自觉满意,均能基本完成日常生活。结论对非神经损伤性的肱二头肌及肱肌功能丧失患者.选择应用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屈肘功能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单椎间隙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单椎间隙融合固定技术治疗的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观察两相邻椎体的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情况并进行评价. 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6~ 28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无内固定失败,椎间植骨融合及钛网位置良好.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两相邻椎体的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5,P=0.060),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848,P=0.072).术后12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评估,术后C级中的3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D级中的11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 采用单椎间隙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节段少等优点,能有效地防止复位丢失,神经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联合分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13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球囊扩张,其中53例行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31例因肝静脉闭塞,在介入治疗术后1周再行分流术,对治疗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腔内治疗后,本组患者的下腔静脉压均明显降低(P<0.01),下腔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右房压均明显增加(P<0.01)。13例患者出现轻度心功能不全,分流术后有3例出现胰腺炎,1例术后第10天死于上消化道出血。下腔静脉及分流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在介入治疗术后第3天起肿大的肝脾开始缩小(以锁骨中线与肋缘下交点至肝脏或脾脏远端的距离计),肿大的肝脏缩小2~7 cm(平均5.5 cm),肿大的脾脏缩小3~8 cm(平均5.8 cm),术后腹水消失时间为3~60 d(平均14 d)。1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个月至15年(平均3年),1例患者于2年后支架远心端出现狭窄,1例患者1年后肝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支架术后3年合并肝癌,1例患者1年后合并丙肝死亡,6例不孕症患者1年后5例得子。所有患者术后下腔静脉通畅,支架无移位,分流血管无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布-加综合征简便、安全,疗效较好,对肝静脉全部闭塞者需加行门体分流术。该方法为治疗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短段闭塞合并肝静脉闭塞的布-加综合征提供了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方法,但各种原因导致的移植物失功是肺移植临床面临的重大问题,再移植是提高该类受者长期生存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TACE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患者,对其TACE后出血改善情况、中远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止血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动脉压由术前的(72.74±18.20)mmHg上升至(92.40±17.89)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术后3、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71%(18/21)、71.43%(15/21)、61.90%(13/21)、19.05%(4/21)。结论 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首选有效方法,患者预后受肝硬化程度、肝功能分级、肿瘤范围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患者男,52岁,左下肢间歇性跛行2个月,左足趾静息痛3天,跛行距离150米;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吸烟30年,每日饮白酒300ml。查体:左足皮温减低,双股动脉搏动减弱,左腘、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甘油三酯2.66mmol/L。CTA:腹主动脉下段偏心性重度狭窄,局部管壁明显钙化,左股浅动脉远段闭塞,长度约17cm(图1)。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21例接受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的Graves病患者的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双侧甲状腺上动脉及一侧甲状腺下动脉栓塞术,栓塞剂为300~500μm的聚乙烯醇颗粒。分析术后6个月、1、3、5年的有效率(好转及治愈)、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6个月内有效率达100%,1、3、5年有效率分别为95.24%(20/21)、80.95%(17/21)、66.67%(14/21),复发率分别为4.76%(1/21),19.05%(4/21),33.33%(7/21)。术后1例1年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后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其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从每种心理状态程度来看,在“完全没有”选项中34.40%不孕症患者“担心医院是否为其保密”;在“有些”选项中45.90%不孕症患者“担心手术是否疼痛”;在“中等程度”选项中30.30%不孕症患者“担心促排卵有副作用”;在“非常明显”选项中81.10%不孕症患者“渴望怀孕”;单个项目内容分析结果显示“想知道什么时间能怀上孩子”、“渴望医院提供相关受孕知识”、“渴望怀孕”等6项在“非常明显”心理状态程度比例最高。结论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有必要有针对性采取心理护理,提高治疗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硬脑膜侧保留薄层颞肌的钛网板修补颅骨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额颞顶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钛网板颅骨修补术.根据术中应用不同的剥离皮瓣的术式分为三组,每组30例:完全剥离颞肌组于颞肌与硬脑膜(假硬脑膜)之间剥离皮瓣;完全保留颞肌组于帽状腱膜下剥离皮瓣;保留薄层颞肌组剥离皮瓣时硬脑膜上保留薄层颞肌.比较三组术后脑挫裂伤和出血、癫痫、皮下积液、头皮坏死,咀嚼不适感、外形不满意等并发症.结果 完全剥离颞肌组脑挫裂伤和出血、癫痫、皮下积液、头皮坏死、咀嚼不适感、外形不满意发生率分别为16.7%(5/30)、26.7%(8/30)、13.3%(4/30)、0、0、0,完全保留颞肌组分别为0、16.7%(5/30)、0、3.3%(1/30)、23.3%(7/30)、13.3%(4/30),保留薄层颞肌组分别为0、3.3%(1/30)、0、0、3.3%(1/30)、0.保留薄层颞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明显低于完全剥离颞肌组的56.7%(17/30)和完全保留颞肌组的5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脑膜侧保留薄层颞肌的钛网板颅骨修补术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