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6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了解和掌握江苏省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订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第三次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对江苏省未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村,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在全省1040个未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村,抽样调查了13个村,抽样人口比例为1.17%。全省未达传播阻断地区的加权平均感染率为0.131%,推算粪检阳性病人约为3026人。流动人群粪检阳性率为4.95%。结论江苏省未控制的江滩地区和局部内陆通江河道地区,居民感染率仍相对较高。和第二次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相比,未控制水网地区疫情下降明显,而未控制江滩地区疫情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这两类地区是江苏省当前血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2.
中国香港和深圳地区相继出现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孳生地; 在我国援非项目和赴非务工人员数量剧增的同时, 赴非洲回国人员中感染曼氏或埃及血吸虫的报道亦逐渐增多;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环境下, 非洲血吸虫病会否在中国境内传播或流行, 再度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生物学和流行病学角度, 就其传播风险作一剖析, 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痕量检测日本血吸虫毛蚴的PCR方法。方法取感染6~8w日本血吸虫的小鼠肝脏,碾磨后沉淀,孵化并利用间接连续离心法富集毛蚴,采用蛋白酶K-苯酚法提取毛蚴基因组DNA。登陆GenBank查询获得日本血吸虫保守序列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脱氧核酸(18SrDNA)基因,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Premier5.0和Oligo6自主设计一对引物,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毛蚴的PCR方法。梯度稀释血吸虫毛蚴基因组DNA进行PCR方法的灵敏性试验,设置阴性对照,PCR产物通过电泳鉴定。结果 PCR扩增日本血吸虫毛蚴得到特异性DNA片段,片段长度为463bp,阴性对照组无扩增产物。PCR法可检测出日本血吸虫毛蚴DNA的最低浓度为62.5pg/μL。结论建立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毛蚴PCR方法灵敏、特异,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04.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以及动物等真核生物中的一种自身防御反应,可以在线虫和植物体内传播[1]。自从1998年Fire和Mello[2]描述了秀丽隐杆线虫的RNAi现象至今,RNAi技术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应用反向遗传学来探索基因功能的方法[3]。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医学原虫、医学蠕虫等寄生虫对人和动物的生命与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由于缺乏相应的疫苗,抗寄生虫药便成为了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建立曼氏裂头蚴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并观察感染后小鼠血常规及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变化。方法 从青蛙体内检获曼氏裂头蚴,以口服灌胃法感染昆明小鼠25只(3条/只)。于感染前2 d和感染后第2、7、14、21、28、35、42、49天采集小鼠血液,检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及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ELISA法);于感染后第49天处死全部小鼠,解剖并仔细查找小鼠体内的曼氏裂头蚴。结果 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白细胞总数在第2天明显升高;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于感染后第14天开始检出,于第21天从全部小鼠检出。在小鼠多个组织器官检出曼氏裂头蚴,其中以皮下肌肉多见。结论 成功建立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动物模型,该法造模简单、经济。白细胞及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作为曼氏裂头蚴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悬浮剂(SCN)对光滑双脐螺的杀灭效果。方法用SCN、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和氯硝柳胺原药分别配制成药物有效浓度为1.000、0.500、0.250、0.125 mg/L和0.063 mg/L的溶液,在实验室浸泡光滑双脐螺成螺,计算LC50。采用上述3种剂型的氯硝柳胺分别配制成药物有效浓度为0.500、0.250、0.125、0.063mg/L和0.032 mg/L的溶液,浸泡螺卵,计算LC50。结果将成螺浸泡在SCN、WPN和氯硝柳胺溶液中,24 h LC50分别为0.218、0.218 mg/L和0.203 mg/L;48 h LC50分别为0.189、0.203 mg/L和0.189 mg/L;72 h LC50分别为0.165、0.218 mg/L和0.177 mg/L。将螺卵浸泡在SCN、WPN和氯硝柳胺溶液中,24 h LC50分别为0.153、0.173 mg/L和0.171 mg/L;48 hLC50分别为0.085、0.096 mg/L和0.155 mg/L;72 h LC50分别为0.077、0.097 mg/L和0.087 mg/L。结论SCN对光滑双脐螺成螺和螺卵均具有与WPN和原药相同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07.
江苏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健康教育中期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江苏省实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以来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做法与效果.方法 针对不同人群制作和发放实物类、印刷类和声像类健康教育材料,并开展相关的血防健康教育活动,采用现场问卷方法,随机抽查测试五年级1个班学生和整群抽查沿江30~50户居民,统计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判断正确率,评估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2004~2007年全省共举办培训班2 287期,培训人员111 273人次,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活动7.77万次,制作和发放血防健康教育宦传材料456.97万件,累计受血防教育4 226.40万人次.2007年调查17个县34所学校学生1395人,平均得分为84.59分,知晓率为93.05%,行为判断正确率为86.09%;调查10个县15个沿江村居民468人,血防知识平均得分为81.79分,知晓率为89.10%,行为判断正确率为57.91%,居民血防行为正确率普遍较低.结论 江苏省血防健康教育培训到位、材料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促进沿江居民血防正确行为的形成是提高血防健康教育水平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8.
109.
三峡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开发治理长江的综合性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多项效益,它的建成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但国内外的一些水利工程建成后都不同程度地对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影响,造成血吸虫病的蔓延,三峡建坝与血吸虫病关系如何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基因(18S-rRNA)序列的同源性及采用该基因建立PCR法检测水体中低密度血吸虫尾蚴的可能性。方法提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检测上述基因组中同一目的DNA片段,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以经沸水加热处理、氨水处理及NaOH、HCl、乙醇沉淀处理和未经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比较对单个尾蚴的检出率。结果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和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均能扩增出长度为469bp的DNA片段。经氨水处理和NaOH、HCl、乙醇沉淀法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PCR方法均能扩增到目的基因。在未经处理或沸水加热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中,仅有50%标本能扩增到目的基因。结论血吸虫不同种株间18S-rRNA基因具有广泛同源性。经氨水处理或NaOH、HCl、乙醇沉淀法处理的标本,采用PCR法对低密度尾蚴的检出率高于未经处理或经沸水加热处理的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