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6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42篇
内科学   18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1010篇
预防医学   266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172篇
  1篇
中国医学   483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探讨网络健康管理平台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自我行为管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以新疆地区某三级甲等医院入住康复科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健康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健康管理平台对其实施6个月的健康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自我行为管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自我效能得分、自我饮食控制能力得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2.68,P=0.01;t=2.49,P=0.02;t=2.82,P=0.01)。结论网络健康管理平台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饮食控制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作为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健康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2.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是生物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保护机体免受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还具有介导催化、凋亡、免疫调节活性、促进伤口愈合和促成骨等作用,是钛金属内植物表面抗菌涂层研究的热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应用于钛金属内植物表面的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加载方式和应用现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在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普罗布考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要求为明确诊断为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有高血脂的患者,62例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患者给予降血糖、眼部对症治疗,而观察组36例患者则在降血糖、对症治疗的同时服用普罗布考,用量为3片/次,2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眼底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的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对比则差异不明显。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T总抗氧化能力(AOC)显著上升,而丙二醛(MDA)下降,相对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较小,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能够有效的改善眼底情况,有效率高达68.06%,而对照组仅有38.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布考对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有很明显的提高作用,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改善情况显著,而对照组基本无改变,对比治疗后两组的血脂情况可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控制血脂作用和抗氧化能力是普罗布考作用价值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地区住院患儿EB病毒(EB virus,EBV)感染的情况,为临床EBV感染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1364例住院儿童进行EBV血清IgM、IgG抗体以及IgG抗体亲合力检测,并对EBV感染患儿的诊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儿童EBV感染率为89.7% (1224/1364),近期感染率为15.5% (221/1364).EBV感染患儿相关疾病诊断包括:支气管肺炎42.1% (93/221)、肺炎25.3%(56/221)、贫血17.2% (38/221)、肝炎综合征或黄疸14.5% (32/221)、上呼吸道感染10.4% (23/221)、化脓性扁桃体炎3.6% (8/22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2% (7/221)、病毒性脑炎3.2% (7/221)、病毒性心肌炎2.7% (6/221)、疱疹性咽峡炎1.4% (3/221)以及其它6.3%(14/221).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住院儿童EB病毒感染多见,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相关疾病多为呼吸道感染、肝炎综合症、贫血等.EBV血清IgM抗体以及IgG抗体亲合力检测是辅助诊断EB病毒感染的必要实验室手段.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健脾燥湿法治疗痰湿阻络型脏躁(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睡眠门诊就诊的痰湿阻络型脏躁(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n=30)、帕罗西汀组(n=28)和舒肝解郁胶囊组(n=30)。中药组患者给予健脾燥湿法治疗,帕罗西汀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舒肝解郁胶囊组患者给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3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周末及2周末记录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分,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548,P=0.461)。治疗前3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末及2周末中药组和舒肝解郁胶囊组患者HAMA评分低于帕罗西汀组,治疗后1周末及2周末中药组患者HAMD评分和PSQI评分低于帕罗西汀组,治疗后2周末舒肝解郁胶囊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中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帕罗西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舒肝解郁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6,P=0.290)。结论健脾燥湿法治疗痰湿阻络型脏躁(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帕罗西汀和舒肝解郁胶囊相当,但健脾燥湿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歪鼻整形术后疗效的综合评估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整形科和耳鼻喉科需手术治疗的176例歪鼻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应用VAS主观评估鼻外形满意度及鼻塞情况、鼻外形分度、鼻阻力测定、外鼻相关指标测量的方法对该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76例患者术后鼻外形满意度为96.02%,100%患者鼻塞改善。从鼻外形分度来看,92.04%患者鼻外形恢复正常,100%的患者治疗有效。鼻阻力测定术后鼻腔0~5cm容积较术前明显增大;术后阻塞侧鼻腔的鼻气道阻力较术前也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鼻相关指标的测量,鼻长、鼻深术后较术前有所增加,鼻背坡长、鼻面角、鼻额角、鼻翼角术后较术前有所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内镜下鼻中隔-歪鼻整形术后疗效的评估,建议运用综合的评估方法,包括主观鼻外形满意度、鼻塞改善程度,鼻外形分度,鼻阻力测定,外鼻相关指标测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和-137G/C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IFN)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年9月23日至2012年8月20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9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另选取18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199例患者均采用普通IFNα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2组人群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 C/A及-137G/C位点的基因型,采用x2检验分析-607C/A和-137G/C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以上两个位点的SNP与IFN治疗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之间的关系.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中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G基因型和-137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x2 =6.612和6.476,P=0.010和0.011),而-137GC基因型分布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x2=5.548,P=0.019).-607位点为AA基因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IFN治疗后获得SVR率显著高于CA和CC基因型患者(x2 =4.195和5.230,P=0.041和0.022),且-607位点为A等位基因的患者获得SVR率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的患者(x2 =5.903,P =0.015).-137位点为GC基因型的患者获得SVR率显著高于GG基因型患者(x2 =5.869,P=0.015),且-137位点为C等位基因的患者获得SVR率显著高于G等位基因患者(x2=3.885,P=0.049).结论 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位点G等位基因可能与HCV的遗传易感性有关.-607AA和-137GC基因型患者容易获得SVR,-607位点A等位基因及-137位点C等位基因有助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IFN抗病毒治疗后获得SV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