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数字化内固定植入方案的实施方法 及相应规范.方法 绘制重建钢板及螺钉Solidworks零件文件,制备标准件库.将1具成人尸体骨盆标本进行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以三维切割的方式按照AO分类进行髋臼骨折9个类型造模,虚拟复位后预设重建钢板的植入位置,进行长度及角度的三维测量,根据测量数据在Solidworks中预弯重建钢板并输出至Mimics,通过位移的方式将重建钢板植入至预设位置,测量钉孔至对侧骨面的距离,选择合适的螺钉,完成虚拟髋臼骨折内固定植入.结果 (1)完成髋臼骨折9个类型造模;(2)完成髋臼骨折9个类型的虚拟重建钢板及螺钉的内固定植入,全部重建钢板与骨面敷贴良好,所有螺钉均植入至对侧骨面.结论 多平面三维测量是实施髋臼骨折数字化内固定植入方案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运行Ansys命令流文件进行快速建立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一侧完整的新鲜成人尸体股骨标本,进行股骨标本初步处理、高速薄层CT扫描(层距0.625mm)、Mask文件编辑、初步三维重建、表面光滑处理、输出股骨三维模型至Ansys11.0,运行Ansys命令流文件完成网格划分,将股骨三维模型输出至Mimics10.01,按照经验公式赋予材料属性,输出已赋材料属性的三维模型至Ansys11.0,完成有限元建模、分析。结果快速完成股骨标本有限元建模并完成简易的有限元分析。结论使用Ansys命令流文件的方法可以提高有限元建模的效率,在完成有限元建模的同时可进行骨骼相关的数字医学分析。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保留黄韧带预防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的疗效。方法: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微创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区别在于黄韧带干预方式的不同。A:切除黄韧带组;B:保留黄韧带组。分别于术后3周、6周、1年进行随访。采用日本(JOA)标准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并行CT复查。结果:B组改善率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术后3周、6周、1年统计学t值分别为5.70、4.64、4.71;P〈0.05),均优于A组。结论:椎间盘镜下保留黄韧带能有效的预防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较切除黄韧带的方法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74.
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肝与筋的关系特别密切,筋的功能隶属于肝,从筋的功能活动可以反映肝脏功能的盛衰。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并将其运用于运动性疲劳的治疗中,现将其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B-flow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0例于本院接受皮瓣移植术的患者,术前分别用CDFI和B-flow检测皮瓣供区的穿支血管;比较两者检查耗时及显示穿支血管数目的优劣。并根据穿支血管的内径、走行、峰值流速、RI等指标选择最优穿支血管,术前分别用CDFI和B-flow定位并标记最优穿支的穿出点,术中分别测量其到术中确定穿出点的距离,分别计为AC值和BC值,比较AC值与BC值的差异。结果 ①B-flow检查耗时小于CDFI耗时(t=12.721,P<0.05)。②B-flow检测穿支血管优于CDFI(Z =-3.528,P<0.05)。③BC值小于AC值(t=3.328,P<0.05)。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基于CT值及三维切割的腰椎骨密度值快速求解方法.方法 采用20例成人尸体腰椎标本为实验材料.绘制三维切割工具的Solidworks零件文件.实验组按0.5mm层距进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将腰椎三维模型以切割工具分割成各个独立的椎体,构建相应的Mask文件后读取CT值数据.真实测量组的骨密度值与实验组的CT值均值进行相关回归分析,获得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函数计算出来的骨密度值与真实测量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腰椎椎体密度值与CT值均值的函数关系为Y=0.001X +0.1253,相关系数R2 =0.9132;骨密度计算值与真实测量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结论 根据CT值,以三维切割的方式可以快速求解腰椎骨密度值.  相似文献   
77.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大约有2/3的人一生中会受到腰痛的困扰。临床上引起腰痛的病因包括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间盘退变、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等。其中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被认为是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据报告,15%~45%的腰痛患者是由脊柱小关节退变引起的。脊柱小关节又称为关节突关节,在脊柱中与椎间盘构成“三关节复合体”,是脊柱中唯一的滑膜关节。脊柱小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等结构,在脊柱后部承重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参与脊柱屈伸和旋转运动。目前对于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模型研究上,通过动物模型模拟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疾病的发生发展。动物模型是研究脊柱骨关节炎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笔者就目前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探讨加压滑动鹅头钉加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5年6月采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加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4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Even分型:均为一类,其中Ⅱ型26例,Ⅲ型12例,Ⅳ型9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随访,参照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39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无死亡、髋内翻、患肢短缩畸形、内固定物断裂、螺钉切割及迟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压滑动鹅头钉加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加强了静压力和动压力的加压作用及抗扭转力,操作简单,使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部分负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国产解剖型钢板早期内固定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5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早期采用国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8~36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关节骨折愈合优良率100%,关节功能优良率92.3%。结论国产解剖型钢板早期内固定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