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使“病毒性出血热”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本文简介病毒性出血热的定义、分类、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特征等。  相似文献   
12.
邻水县位于川东北华莹山脉南麓,自1963年临床首次证实有流行性出血热(EHF)后,病例逐年增多,至1979年发病率高达55.6/10万,是达县地区近几年高发县之一,现将该县1982年EHF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六○年,四川省南充地区经临床和病理学证实有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二十余年来,疫区不断扩大,故对 EHF 病毒株的分离工作已刻不容缓。国内外学者先后用黑线姬鼠、大自鼠和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和适应传代病毒获得成功,为我省EHF 防治工作提供了经验。我们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T)检查了疫区黑线姬鼠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主要有二种不同流行病特点,临床表现,动物宿主和抗原性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一种是由黑线姬鼠分离到的病毒,以A9株为代表,称野鼠型EHF病毒;一种是由褐家鼠分离到,以R_(22)株为代表,称家鼠型EHF病毒。用动物免疫血清和人恢复期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无法将其区别,用中和实验法鉴别达二种病毒,相当费力费时。我们用杂交瘤技  相似文献   
15.
16.
用特异的超薄切片酶标记IEM技术对多种HFRSV感染系统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①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不同类型HFRS,其病原形态相似,都是布尼雅病毒样颗粒;②从免疫学和形态学的结合上证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的HFRSV之间关系密切;③酶标记IEM能使HFRSV及感染细胞内病毒抗原成份清晰显露,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是研究HFRSV形态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用黑线姬鼠分离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 A_9株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中盲传至第3代培养39天后,开始在细胞核及胞浆内查到对 EHF 患者血清的免疫荧光反应。第4代后,感染细胞出现以细胞纤维收缩、细胞核折光增强、随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国SEO型汉坦病毒L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各基因型或亚型病毒生物学表型研究打基础,对疫苗的选择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获得SEO型病毒分离、MCABS分型RT-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首次测出我国SEO型病毒部分L基因核苷酸序列,并与76-118、C4、L99、Seoul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进行比较,分别为70.8%、72%、95.3%、95.9%及75.6%、751%、97.7%、97.3%。结论:病毒基因组间的重排不是造成发病高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