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评价夹心植骨法防止骨劈开后唇颊侧骨壁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上颌前牙缺失,缺牙区牙槽嵴宽度2~4 mm,有足够骨高度患者,采用骨劈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共植入植体40枚。将36例患者的40个种植牙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个种植牙位。观察组在骨劈开术植入种植体后,将唇侧骨板向唇侧撑开,与种植体唇侧面间形成大于1 mm的间隙,间隙内填入颗粒状骨移植材料(夹心植骨)。对照组唇侧骨板与种植体唇侧表面紧密相贴,覆盖海奥修复膜或Bio-Gide膜。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翻瓣检查种植体唇侧骨质状况和计算唇侧骨壁高度丧失值。结果对照组20枚种植体唇侧骨壁有1~3.4 mm吸收,平均吸收(2.2±1.2)mm。观察组20枚种植体唇侧骨壁骨吸收0.42~0.6 mm,平均(0.5±0.08)mm,所有种植体均被骨质完整覆盖,唇侧骨壁厚度大于1 mm。两组间唇侧骨壁骨吸收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劈开术中在唇颊侧骨瓣和种植体表面之间夹心植入颗粒状骨移植材料,能有效地防止唇侧骨壁吸收,保证种植体唇侧有足够厚度的完整骨质覆盖。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真核表达型载体,并利用其与壳聚糖制备纳米复合体。方法 体外利用双酶切法将pMD18T-hBMP2-His质粒与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pIRES2-EGFP-hBMP2-His真核表达载体;采用5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及脱乙酰度的壳聚糖,通过去溶剂法在不同N/P比(壳聚糖中的胺基含量与质粒中磷酸基含量的摩尔比)情况下制备壳聚糖/pIRES2-EGFP-hBMP2-His纳米复合体。ZetaPALS电位及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复合体的粒径大小、分布及Zeta电位,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及荧光分光法评定壳聚糖对pIRES2-EGFP-hBMP2-His纳米复合体的包裹情况,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粒径形貌。结果 1)成功构建pIRES2-EGFP-hBMP2-His真核表达载体,并经酶切、测序证实;2)成功制备壳聚糖/pIRES2-EGFP-hBMP2-His纳米复合体,壳聚糖对pIRES2-EGFP-hBMP2-His质粒具有包裹作用;3)制备的壳聚糖/pIRES2-EGFP-hBMP2-His复合体呈球状,粒径为111.7~3 214.2 nm,Zeta电位为4.93~16.79 mV。结论 壳聚糖可与pIRES2-EGFP-hBMP2-His复合形成纳米微粒。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不同制备条件下形成的可切削渗透陶瓷(MIC)复合体断面显微结构,从显微结构层面提供与陶瓷强度相关的证据。方法制备氧化铝基体,将可切削渗透云母玻璃渗透其中并晶化,根据烧结时间和渗透时间制备条件的不同分为:充分烧结渗透组、烧结时间不足组和渗透时间不足组。制作试件,测定其三点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体断面。结果渗透时间不足组及烧结时间不足组的三点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均低于充分烧结渗透组,并可在断面显微结构上找到典型的结构缺陷。氧化铝中玻璃渗透锋面和玻璃与氧化铝复合体界面分析显示:未渗透玻璃的氧化铝基体断面较已渗透的复合体断面整齐;单一玻璃内部有大而长的裂纹,复合体内则没有。结论足够的烧结和渗透时间是保证MIC材料均一性和强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多孔海绵状纯钛种植材料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具有连续多孔立体结构纯钛种植材料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对3种不同孔隙直径的多孔钛材料进行成骨细胞复合培养,在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及孔隙中的生长情况,利用MTT法评价不同孔隙直径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成骨细胞在试件表面生长良好,成功长入连续孔隙之中,并以多突触的方式生长,在钛珠之间形成细胞桥;细胞增殖度检测显示多孔立体结构对成骨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0μTI孔径的作用最明显。结论:多孔立体结构能促进成骨细胞在纯钛种植材料表面和孔隙中的生长。  相似文献   
35.
目的:使用一种自动计划评估软件系统,以该评估系统分析两种技术在直肠癌病例中的剂量学差异,为完善自动计划流程建立基础。方法:选取20例已批准的临床直肠癌计划,其中10例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10例应用旋转调强放射治疗(Rapid arc)技术。将病人计划数据导入PlanIQ软件,将RTOG协议和TG报告文件作为参考,创建多重计划质量度量标准,标准包括靶区覆盖率,均匀性指数,适形度指数,股骨头、小肠、膀胱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将计划质量度量标准整合建立一个直肠癌计划质量评价系统。利用建立好的评估评价系统分别对两组病例进行评价打分,并进行相应的剂量学参数对比。结果:对比两种技术的剂量学参数,Rapid arc病例组靶区覆盖率和剂量热点要优于IMRT组,剂量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apid arc组除小肠外的危及器官受量要优于IMRT组,其中小肠V_(45)、D_(max),股骨头V_(40)、D_(max),膀胱V_(40)、V_(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靶区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通过质量评估系统得出的总分数,Rapid arc优于IMRT,且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标准计划质量评估系统能有效地对计划进行评价,减少计划审查的工作量,可为自动计划的数据库提供优质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Olympus Crystaleye分光光度计比色仪测色结果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方法使用Crystal-eye分光光度计对固定在模拟暗盒的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A1色片、VITAPAN 3D 1M1色片、1颗离体左中切牙以及常规测试条件下1名志愿者的左中切牙的切端、体部、颈部3个部位进行重复测色20次,分别记录其L*、a*b、*值,并计算L*、a*、b*平均值。次日用相同方法再重复测量20次,同一测试对象再次测量结果与前次计算的L*、a*、b*平均值进行比较,计算各组平均色差值△E,评价比色仪的可重复性。用两种比色片3个部位、40次重复测量得到的120个测色结果与实际比色片色调间的符合率来评价比色仪的准确性。结果模拟暗盒的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A1色片、VITAPAN 3D 1M1色片、1颗离体左中切牙以及常规测试条件下1名志愿者的左中切牙的切端、体部、颈部3个部位平均色差值△E范围为0.45~0.82,均小于可辨色差1.70。VITAPANclassical比色板A1色片、VITAPAN 3D 1M1色片颜色匹配的准确率分别为95.85%、9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05)。结论 Crystaleye分光光度计比色仪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37.
研究背景:当牙槽嵴尤其是上颌前牙区牙槽嵴宽度不足时,采用骨劈开同期种植体植术能获得可靠地临床效果。然而许多研究和作者本人的临床观察均发现,采用该手术后常见种植体唇侧骨壁部分吸收,致种植体唇侧上、中部多个螺纹暴露于骨面,其表面仅有软组织覆盖,当患者的附着龈较薄时甚至会透出种植体的颜色,这种状况无疑将对种植义齿的长期美观效果和寿命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研究目的:评价"夹心植骨"法防止骨劈开后唇颊侧骨壁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上颌前牙缺失区牙槽嵴宽度2~4mm,有足够骨高度患者,采用骨劈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共植入植体40枚,其中16枚种植体唇侧骨瓣较稳固,可与种植体紧密相贴,直接采用颗粒骨移植材料(天博骨粉或Bio-Oss)和胶原膜覆盖(海奥修复膜或Bioguide膜),作为对照组。将24枚种植体唇侧骨瓣撑开,在种植体唇侧面与骨瓣之间形成1mm左右的间隙,间隙内填入颗粒骨移植材料(天博骨粉或Bio-Oss),使种植体唇侧骨质总厚度大于1mm,覆盖胶原膜(海奥修复膜或Bioguide膜),无张缝合创口。6个月后行Ⅱ期手术,翻瓣检查种植体唇侧骨质状况和骨壁厚度。结果:对照组16枚种植体唇侧骨壁均有不同程度吸收,种植体上部有3~5个螺纹暴露于骨面;24颗采用夹心植骨的种植体唇侧均有坚实的骨质,未见骨吸收和螺纹暴露,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均大于1mm。结论:骨劈开术中在唇颊侧骨瓣和种植体表面之间夹心植入颗粒状骨移植材料,能有效地防止唇侧骨壁吸收,保证种植体唇侧有足够厚度完整的骨质覆盖。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及喷砂酸碱处理钛表面在不同时相对原代成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抛光处理纯钛钛片(P组)、喷砂酸碱处理纯钛钛片(S组),取新生第一天SD大鼠颅骨进行原代成骨细胞培养并分别接种于玻片(G组)、P组钛片、S组钛片表面,培养72h后,置于流体加载系统中,在0dynes/cm2(静止组)和12dynes/cm2(受力组)大小的流体剪切力下分别作用0h、0.25h、0.5h、1h、2h、4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5,LRP5)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3种表面受力组LRP5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水平均比静止组高(P<0.05)。LRP5的mRNA表达水平在S组最高(P<0.05);细胞受力时G组在1h、P组和S组在0.5h时LRP5的mRNA表达量达到最高峰。β-catenin的mRNA表达水平在S组最高(P<0.05);细胞受力时表达量最高峰在3种表面均出现在0.5h。结论适宜大小的流体剪切力以及喷砂酸碱处理钛表面均能促进成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并且喷砂-酸碱处理钛表面提高了成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流体剪切力刺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估金铂合金基核表面不同全瓷冠各部位的色度学参数及其与目标色片色差。方法按照全瓷冠基牙预备体要求制作金铂合金基核,分别戴入Procera氧化铝、Procera氧化锆、Lava氧化锆、IPS E.max高度不透明压铸陶瓷底冠,分光光度仪分别在底冠的颈1/3、体1/3、切1/3随机取点测色。4种底冠烧结体瓷后戴入金铂基核,分光光度仪测色,以Vitapan比色板A2体瓷色片为对照,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4组底冠均提高基核的L*值,高于A2;a*值明显下降,低于A2;b*值较基核正负方向变化不一致。烧结体瓷后,各组L*值均下降,且低于A2。a*值和b*值均明显呈红黄色轴方向上升,各组a*值低于A2;b*值与A2接近,与A2色差减小。结论 4组全瓷冠对金属基核都有较好遮色性,但各组冠明度略低于对照A2,彩度偏绿,色差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但人眼可分辨,仍需进一步减小色差,提高颜色匹配度。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利用多叶准直器(MLC)日志文件验证鼻咽癌患者动态调强放疗的累积剂量,分析MLC叶片位置偏差与剂量学关系。方法 跟踪记录5例鼻咽癌患者的28个分次动态调强放疗,共计1 400个日志文件。通过Argus软件解析和提取MLC叶片的实际位置信息,并与MLC叶片的计划位置信息比较,计算每个MLC叶片的位置偏差和所有患者的整体平均叶片位置偏差。将MLC文件导入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剂量重建计算,分别比较和分析每个病例重建计划和原计划的28次累积剂量差异及单次相对剂量差异。结果 单个叶片位置偏差<0.50 mm约占90%,0.50~1.00 mm之间的占4%~11%,1.00~1.50 mm约占8‰,整体平均叶片位置偏差为0.16 mm。与原始计划累积剂量相比,重建计划的叶片位置偏差导致靶区累积相对剂量差异<±0.1%,危及器官的累积相对剂量差异<±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原始计划的单次剂量相比,重建计划的靶区和脑干、脊髓和右眼晶状体单次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4.61和4.46、-4.51、2.07, P<0.05)。结论 基于动态调强日志文件的分次累积剂量验证,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单次MLC叶片位置偏差对剂量的影响,验证结果可更加精确地反映患者的实际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