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3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316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 分析单侧与双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K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2年5月至2007年6月,采用KP治疗并且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41例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按手术是单侧或双侧进行分组.单侧手术组17例40个椎体,其中男性3例,女性14例;年龄52~91岁,平均70.4岁.双侧手术组24例53个椎体,其中男性4例,女性20例;年龄61~87岁,平均72.4岁.所有患者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手术.术后观察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后凸矫正、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86±32)min,平均每椎体注射骨水泥(3.9±1.6)ml,术后平均随访(32.5±17.2)个月;双侧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20±26)min,平均每椎体注射骨水泥(5.4±2.1)ml,术后平均随访(30.7±14.3)个月.疼痛VAS评分:单侧手术组术前为7.4±2.1,术后为2.7±1.9,末次随访为3.1±2.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手术组术前为7.9 ±2.1,术后为2.3±2.5,末次随访为2.7±2.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均比术前有显著增加,且维持至末次随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单侧手术组平均矫正7.2°±4.9°,双侧手术组平均矫正7.3°±5.9°,各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SF-36生命质量调查表8个领域中有6个显著提高.41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肺栓塞1例.结论 单侧或双侧K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2.
羟基磷灰石是一种脆性材料,强度较低,只具有骨引导作用.为提高力学性能以及加快新骨形成,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引入其他物质对其改性以制成各种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1].我们以成年山羊为动物模型.使用羟基磷灰石-蚕丝蛋白纳米级复合材料(HAp-SF)作为骨移植替代物行椎体间融合,观察其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73.
LISS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LISS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7例39处股骨远端骨折行LISS钢板内固定术,其中18例骨缺损较大者行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观察,通过摄片及HS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7例均获随访,时间3—2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时间3—8个月,对位对线佳。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21膝,良10膝,可8膝,优良率为79.5%。结论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Nogo受体拮抗剂NEP1-40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创伤对照组、NEP1-40治疗组。建立大鼠中段胸部脊髓后半部横切模型。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实验组采用NEP1-40治疗。分别在术后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术后第1、3天及1、2、3、4周对动物进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脊髓损伤3周后,NEP1-40组行为学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NeuN/NF-200阳性染色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EP1-40治疗脊髓损伤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恢复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75.
目的:确定枢椎椎弓根的最狭窄部位并观察其内部结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32例经GE 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扫描的成人图像.扫描完成后行内插重建为层厚0.625mm、层距0.3mm,在ADW4.2软件上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在椎弓根狭部复合体内倾中轴线做内倾纵向切面,于纵向切而上确定椎弓根上倾中轴线,沿该上倾中轴线做上倾斜向切面,在该上倾斜面上的最狭窄部作垂直切面即椎弓根的最狭窄部位.结果:如果不考虑上关节突皮质骨,典型椎弓狭部的皮质骨轮廓形状近似钩状,钩身为椎弓狭部的内侧壁,钩尖为椎弓狭部的外侧壁部分,髓腔形状多呈竖置的椭贺形,内侧壁厚度(2.4±0.53)mm明显大于外侧皮质骨厚度(1.2±0.76)mm.椎弓狭部上方骨皮质厚度(2.7±0.76)mm明显小于下方部骨皮质厚度(3.2±0.92)mm,P<0.01.结论:椎弓狭部中段的外侧皮质骨厚度呈菲薄样,经椎弓根狭部复合体螺钉的方向以偏内偏上的安全系数高;对于国人来讲,枢椎的椎弓根内固定螺钉直径多以3~3.5 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6.
背景:已有的研究证实在磷酸钙骨水泥中添加适量的丝素蛋白能增加其抗压强度同时仍保持其可注射性,但制备的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是否仍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尚不确切。 目的: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共培养,评价该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体外实验,于2007-09/2008-0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磷酸钙骨水泥由上海瑞邦公司提供。丝素蛋白由苏州大学材料学院提供。 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优化分离培养。浸提法制备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及磷酸钙骨水泥的浸提液。用MTT法测定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及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力,绘制生长曲线、计算第1,3,5,7天的相对增殖率并进行毒性分级;流式细胞仪检测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及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培养第4天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倍体情况;扫描电镜观察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第1,3,5,7天细胞的黏附及增殖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毒性分级。②细胞周期。③细胞黏附、增殖情况。 结果: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及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活力,其毒性分级均为0或1级;流式细胞仪检测见两组细胞均为二倍体细胞,未见异倍体细胞,两组G0/G1期、S期、G2/M期及细胞增殖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扫描电镜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上能黏附、生长,并随时间的推移材料表面的细胞数呈增长趋势。 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体外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椎体前方形态对L5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弓根穿刺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选取正常胸腰椎(T8~L5)CT图片120椎,借助计算机软件GSP4.06测量椎体前1/4侧距与中央横径的比值(QT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②2002年10月-2008年10月,开展146例后凸成形术中21例L5椎体穿刺,术前采取CT平扫并测量QT比值,以此推算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弓根穿刺内倾角,指导术中穿刺,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L—L4椎体QT比值为0.40(0.40±0.02),且不因椎序的递增而改变(P〉0.05);L5椎体QT比值为0.38(0.38±0.02),与其它椎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5椎体的QT比值与椎弓根内倾角呈直线关系(P〈0.01),且呈负相关,当QT=0.40时,最小椎弓根内倾角为20°,当QT比值减小0.01时,植钉角应相应增大2°,反之亦然。临床应用21例中,经术前QT比值测量,4例骶椎腰化,3例腰椎骶化,14例正常腰椎,分别根据其QT比值调整方向,均顺利获得穿刺成功。结论QT比值是描述胸腰椎椎体前方形态的重要参数,是椎弓根技术的个体化指标;正常椎体的QT比值恒定,在T5—L4为0.40,L5为0.38;QT比值偏大应减小内倾角,QT比值偏小应增大内倾角;研究表明,应用QT比值指导术中穿刺方向,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不同植骨材料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对111例新鲜下肢长管骨粉碎性骨折或存在骨缺损的骨折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的同时采用不同植骨材料植骨(金骨威、固骼生、同种异体骨),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及植骨部位组织反应情况,每隔4周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3种植骨材料在骨折愈合方面的疗效。结果111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但植骨材料不同,内固定方法不同,骨折愈合时间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相容性等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植骨材料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明确、可靠,植骨材料不同的特性影响患者预后;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仍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9.
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4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42例96椎,男14例,女28例;年龄56~91岁,平均72.5岁.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手术,包括通过工作通道放置球囊,扩张球囊复位骨折和形成空腔,以及骨水泥充填.观察术后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后凸矫正情况,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平均随访31.4个月.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1±2.4)分降低为术后的(2.7±1.3)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分别由术前的(1.8±0.5)cm、(1.6±0.6) cm增至术后的(2.3±0.6) cm、(2.2±0.7)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后缘高度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无明显变化.每个椎体后凸角平均矫正9.2°.随访过程中矫正度无丢失.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8个分项维度中包括机体机能、独立能力、躯体疼痛、活力、情感和精神状态6个维度明显提高.42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未出现临床症状;肺栓塞1例,经治疗症状消失.结论 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测试骶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经前皮质固定技术比较。方法取17具新鲜成年男性骶骨标本,两侧分别采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和经前皮质固定技术。经前皮质固定的螺钉指向前内侧,平行于终板;经上终板固定的螺钉指向前内侧,矢状面上向头侧成30°~35°角,钉尖对向S1上终板的前部。植入螺钉时测定最大扭矩;通过模拟生理应力进行疲劳试验,测定固定刚度变化和拔出力。结果经上终板固定组螺钉最大扭矩为(3.18±0.49)Nm,经前皮质固定组为(1.98±0.76)Nm,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经上终板固定组比经前皮质固定组高60.6%; 经上终板固定组拔出力为(1457±276)N,经前皮质固定组为(1122±364)N, 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经上终板固定组比经前皮质固定组高29.9%;在循环负载过程中,两组刚度在负载早期(前5000个循环)均明显下降,然后趋于平稳,经上终板固定组的最后刚度高于经前皮质固定组(P< 0.05)。两组中螺钉的最大扭矩与拔出力均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5(P< 0.01)。结论骶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技术与经前皮质固定技术相比有一定的力学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