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直肠癌术前TNM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直肠癌患者101例行手术治疗,对术前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I对肿瘤T分期评估总准确率为60.4%(61/101),对肿瘤T分期评估的过度分期率与分期不足率分别为17.8%(18/101)及21.8%(22/101);对肿瘤N分期评估总准确率分别为72.3%(73/101),对肿瘤N分期评估的过度分期率与分期不足率分别为17.8%及19.8%。以淋巴结最长径>5mm为标准评估淋巴结转移阳性具有诊断意义(P<0.01),其评估的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73.3%。结论 MRI检查是一种较为准确的直肠癌术前TNM分期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实施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入选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拟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ERAS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常规组,ERAS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53.77±23.53)和(64.24±22.44)h]、首次排便时间[(60.92±22.15)和(75.10±22.25)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8.77±3.27)和(26.67±4.29)h]、首次经口流质饮食时间[(22.26±9.64)和(89.47±13.39)h]、肠外营养时间[(5.43±1.57)和(7.46±1.45)d]、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4.90±1.24)和(6.60±1.04)d]和住院时间[(8.73±1.80)和(10.83±2.07)d]短,术后住院费用[(5.35±0.58)万元和(6.06±0.65)万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相比常规组咽喉疼痛[7.5%(3/40)和27.5%(11/40)]、切口疼痛>Ⅱ级[5.0%(2/40)和20.0%(8/40)]、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Ⅰ级[17.5%(7/40)和37.5%(15/40)]发生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可降低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Ⅰ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对胃周围血管鞘的影响,为胃癌的外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47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其中包括血管鞘的胃左和(或)胃右动脉标本90份,采用冷冻切片,并经HE染色及免疫组积化学染色.结果 Ⅰ期胃癌未发现癌细胞转移至血管鞘内.共有10例25份标本血管鞘内和(或)鞘上发现转移的癌细胞,其中Ⅱ期胃癌有1例2份标本,Ⅲ期胃癌有3例8份标本和Ⅳ期胃癌有6例15份标本.各期胃癌的角质蛋白(CK)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Ⅱ期以上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需要采用鞘内分离以彻底清扫动脉周围淋巴结.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7版分期标准下超声内镜(EUS)检查用于胃癌术前TNM分期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行胃癌根治性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EUS检查对肿瘤侵犯深度(T)、淋巴结转移(N)的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EUS对肿瘤T分期评估准确率为86.4%。在T1期78.6%(11/14),T2~3期83.3%(10/12),T4期89.6%(43/48)。②EUS对肿瘤N分期评估准确率为70.3%。在N0期77.4%(24/29),N1期60%(9/15),N2期56.2%(9/16),N3期(10/14)。结论 EUS检查在UICC第7版分期标准下借鉴该研究拟定的判定标准,对胃癌术前的TNM分期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如何在新版标准下进一步提高评估的准确率尚需探讨。  相似文献   
27.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的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对机体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直肠癌39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19例)和开腹手术组(20例),分别在术前1d和术后1d及5d取外周血,测定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及CD3 、CD4 、CD8 等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开腹组术后第1d,IL-6、TNF及CRP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术后第5d,IL-6、TNF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P下降缓慢,两组仍有差异(P<0.01)。开腹组术后第1d、5d,CD4 、CD8 细胞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而腹腔镜组术后第1d,CD4 、CD8 细胞下降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第5d,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全身炎性反应较开腹手术者轻,且具有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之优势。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究回肠双腔造口对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转流性结肠炎的发生及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2011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预防性回肠造口和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根据造口方式分为单腔造口组(101例)和双腔造口组(122例),收集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分析造口后3~4个月和造口还纳术后6个月结肠镜结果及临床症状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转流性结肠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腔造口组肠道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双腔造口组(P<0.05);造口术后3~4个月,单腔造口组转流性结肠炎中、重度及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双腔造口组(P<0.05);造口还纳术6个月后,单腔造口组转流性结肠炎严重程度、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双腔造口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口方式的不同是影响回肠造口术后发生转流性结肠炎及转归的危险因素。结论 回肠双腔造口能够降低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转流性结肠炎的发生率,并促进转流性结肠炎的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