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2002年5月至2005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ICU住院的76例ARDS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行CVVH治疗,每次治疗至少持续24h。CVVH治疗前后监测病情及动脉血气的变化,并测定血中内毒素。结果CVVH治疗后患者气促、发绀等症状明显缓解,低氧血症及酸中毒纠正,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下降。CVVH治疗6h后,血中的内毒素明显下降。结论在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ARDS的同时行CVVH治疗,有利于低氧血症的纠正和病情的缓解。  相似文献   
52.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TINU)是一种以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合并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疾病,其全身表现主要有发热、体重减轻、乏力、厌食、关节痛和肌痛,葡萄膜炎在肾脏病发生后出现,通常间隔1年,但也有可能在肾脏损害前发生,肾脏病往往是自限性,而葡萄膜炎则可以持续或复发。虽然眼部疾病的活动可以持续数月,但给予局部及全身免疫抑制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3.
王兴  杜晓刚 《中医学报》2020,35(2):232-235
中医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主要症状为发热,同时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各种其他证候类型的一类疾病群。这类疾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为急性传染病,包括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由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各类疾病。通过文献梳理不难看出,《黄帝内经》作为第一个里程碑奠定了中医外感热病学理论基础。张仲景《伤寒论》的问世便是第二个里程碑。明清时期温热病学说的成熟则为第三个里程碑,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为《温病条辨》。这期间中医对于外感热病诊断和治疗一直在不断完善,从刚开始认为其病因为"伤寒之类也",到论述狭义伤寒和广义伤寒的区别,从六经辨证的出现、完善到提出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从《黄帝内经》《伤寒论》时出具系统化的伤寒治疗体系,到明清时期温病独立成科。中医学基本思想为辨证论治,近年来各种亚型流感频发,中医可以在明确致病因素前采用对症治疗,解决了西医治疗的后发性缺点,在疾病的初起阶段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在酵母多糖所致大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中,NFκBp65的活性与肾小球损伤的关系。方法:将2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MOF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通过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石蜡油悬液建立模型。24h后,取血检查肝、肾功能及进行血气分析,并处死大鼠,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PAS染色、PASM染色及Masson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染色和ELISA法检测肾小球中NFκBp65的活性。结果:MOF模型组血PO2、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LT和sCr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观察显示,MOF模型组大鼠的肾小球呈明显的增生性改变,部分肾小球硬化,肾小球及其周围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球内NFκBp65的活性明显增强,且与肾小球内的细胞数、基底膜系膜区的面密度呈正相关;而与毛细血管袢的面密度呈负相关。结论:酵母多糖所致大鼠MOF中肾小球的损伤可能与NFκBp65的活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已经确诊的46例PN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NC)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所有实验对象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SN)、C—肽(FCP)、血脂及肾功能,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NS组与NC组间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急者的舒张压(DBP)、FBG、FISN、FC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尿酸(U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PNS患者存在IR,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血压升高、血脂和尿酸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56.
张岩  甘华  杜晓刚 《重庆医学》2003,32(6):669-671
目的 探讨继发于慢性肾脏疾病高脂血症患者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脂蛋白脂酶(1ipoprotein lipase,LPL)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继发于慢性肾脏病的高脂血症患者18例,其中慢性肾小球疾病组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组9例,非肾脏病高脂血症组11例,正常对照组10例素食后采静脉血,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外周血白细胞LPL mRNA的表达,同时测定其血脂水平。结果 慢性肾小球疾病组、慢性肾功能衰竭组、非肾脏病高脂血症组血浆T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均能检测到特异的LPL mRNA RT-PCR产物,各组间该产物光密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浆TG升高不伴外周血白细胞LPL mRNA表达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57.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脏病(cKD)的一个早期并发症。过度升高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可促使CKD患者心肌肥厚,心肌、瓣膜及血管钙化,导致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异常,甚至会影响血脂及血压,是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目前,主要有使用饮食控制、含磷螯合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和手术等多种治疗方法。此外,Velcalcetide(AMG416),一种最新发现的长效钙敏感受体激动剂,在有效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新型药物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舒洛地特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缬沙坦治疗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效果.方法 将54例Lee氏分级在Ⅱ~Ⅳ级之间、尿蛋白定量<3.5 g的IgAN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组:舒洛地特+ARB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 mg+静脉注射舒洛地特600 LSU 4周 ,序贯口服舒洛地特250 LSU 8周)和ARB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 mg共12周),随访3个月,观察2组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①舒洛地特+ARB组和ARB组尿蛋白定量下降率分别为48.46%和24.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洛地特+ARB组肾小球积分≥7分者总有效率为88.24%,而ARB组中肾小球积分≥7分者总有效率为45.4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ARB组比较,舒洛地特+ARB组血浆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③ARB组治疗后血肌酐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舒洛地特+ARB组治疗前后血肌酐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舒洛地特联合缬沙坦治疗IgAN安全有效,尤其对Katafuchi IgA肾病积分系统提示活动性病变者作用更显著,疗效优于单用ARB者.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PDE4活性与TNF-α/IL-10平衡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ALI)中相互关系,探讨选择性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吡拉米司特(piclamilast)对ALI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脂多糖(LPS)诱导大鼠ALI模型,设对照组、模型组、吡拉米司特组(1、3、10mg.kg-1)和地塞米松组(1mg.kg-1),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比色法测定BALF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酶(MPO),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和IL-10含量,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肺组织中PDE4活性。结果①吡拉米司特(1、3、10mg.kg-1)灌胃给予能够抑制BAL中MPO、O2.的增加,改善LPS诱导的大鼠ALI模型BALF中的炎症细胞聚集和肺水肿程度,②吡拉米司特可抑制LPS诱导的大鼠ALI肺组织TNF-α上升(P<0.05~0.01),并能明显提高LPS引起的大鼠ALI肺组织IL-10分泌下降,③大鼠ALI模型肺组织中PDE4活性明显上升(P<0.01),吡拉米司特预处理可抑制PDE4活性的上升,而且其对PDE4活性抑制性变化与TNF-α/IL-10比值的变化基本一致。地塞米松1mg.kg-1也能降低TNF-α和升高IL-10水平,调节TNF-α/IL-10平衡关系,但DXM不能抑制PDE4活性的升高。结论TNF-α/IL-10可能是ALI病理生理学的一对重要的平衡性细胞因子。吡拉米司特可能通过抑制PDE4活性,调节TNF-α/IL-10平衡改善LPS诱导的大鼠ALI。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磷酸二酯酶4(PDE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炎症细胞浸润在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肺组织PDE4活性、ELISA法检测TNF-α含量,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测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的浸润变化。结果气道内滴入LPS,1 h后肺组织中PDE4活性开始增加,6 h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P<0.01),24 h后开始回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的变化与PDE4活性变化相关(r=0.83,P<0.05),2 h后开始增加,6 h达到峰值,48 h后回落接近滴入LPS前。肺组织匀浆的TNF-α含量在LPS滴入后迅速上升,2 h达到峰值,24 h后开始回落,其上升先于前两者。在LPS滴入6 h测定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酶(MPO)水平也明显上升。给予PDE4抑制剂RP73-401(piclamilast)后,肺组织中PDE4活性与TNF-α含量均下降,肺部炎症也得到改善,与损伤后6 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气道内滴入LPS后肺组织中PDE4活性迅速上升,并与TNF-α上升有一定的相关性,运用PDE4抑制剂后,二者水平均明显降低。PDE4和TNF-α升高可能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和过氧化反应的因素,提示PDE4抑制剂可能是一个治疗ALI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