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检测MRL/lpr狼疮小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及探讨霉酚酸酯(MMF)对其影响和相关机制,研究MMF对MRL/lpr狼疮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MRL/lpr狼疮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MCP-1、CD14和蛋白激酶C(PKC)等的表达以及尿蛋白、抗ds-DNA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小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组织MCP-1表达上调,CD14+细胞数明显增多,伴尿蛋白及抗ds-DNA抗体水平增加.治疗组小鼠肾组织MCP-1表达减少,CD14+细胞数减少,尿蛋白和抗ds-DNA抗体水平减少,且肾小球MCP-1与其PKC表达水平及肾小球CD14+细胞数、尿蛋白水平呈直线相关关系.结论:MMF对MRL/lpr小鼠自发狼疮肾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PKC通道激活减少小鼠肾组织MCP-1的表达,从而减少肾组织单核细胞的浸润,减轻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32.
周汉勇  张文成  杜晓刚  陈恩静  刘源 《四川医学》2006,27(12):1227-1227
患者,男,50岁。因无尿2d伴晕厥4次,于2005年8月13日入院。入院2d前,患者在高温作业时,感头昏、身软、乏力、烦渴、全身大汗、无尿,未予以重视。1d前,患者在高温作业时,仍有上述症状,起立时出现晕厥,伴意识丧失,约2min后,患者自行苏醒。当天晚上出现腓肠肌疼痛,仍然无尿,以后又反复出现直立性晕厥3次。无头痛、恶心、呕吐,无双眼凝视、口吐白沫,无舌头咬伤及大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视物旋转。测血压65/45mmHg,急诊收入我院内科。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口服免疫耐受大鼠脾淋巴细胞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中NF κBp6 5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 10只 6~ 8wk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5只。一组用Fx1A抗原灌胃诱导其产生免疫耐受 ,另一组用PBS灌胃作为对照组。 2wk后 ,杀鼠取脾、分离淋巴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制备免疫耐受大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 ,用夹心ELISA法测定其中IL 10的水平。将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用高水平的胰岛素 ,同时加入大鼠的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作用 2 4h。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夹心ELISA法检测系膜细胞中NF κBp6 5的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较 ,口服免疫耐受组大鼠抗原特异性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 ,其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 10的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在体外实验中发现 ,口服免疫耐受大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 ,可抑制胰岛素刺激的系膜细胞内NF κBp6 5的活性 (P <0 .0 5 )。结论 :口服免疫耐受大鼠的脾淋巴细胞 ,可能通过其分泌的IL 10抑制系膜细胞内NF κBp6 5的活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在口服耐受发生中的活性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①口服耐受组,用小剂量(每次8mg/2mL PBS)的Fx1A抗原灌胃。②对照组,用PBS2mL/次灌胃。观察大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进行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了解大鼠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免疫组化和ELISA法,检测大鼠淋巴组织中NF-κB p65的活性及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口服耐受组大鼠DTH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受抑制;肠黏膜Peyer’s淋巴结(PP结)中NF-κB p6S的活性及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加。脾淋巴组织中NF-κB p65的活性降低,但TGF-B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低剂量Fx1A抗原诱导的口服耐受的发生,可能与不同部位免疫细胞内NF-κB p65的活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ox-LDL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干预后,检查系膜细胞内总胆固醇(TC)含量,用原位杂交法测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ox-LDL与系膜细胞共同孵育后细胞内TC含量、TGF-β1mRNA表达与细胞对照比较,均明显增高;茶多酚干预后系膜细胞中TC含量下降,TGF-β1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茶多酚可抑制系膜细胞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TGF-β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6.
百日咳蛋白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百日咳杆菌蛋白对致敏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以及IFN-γ/IL-4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致敏小鼠,卵白蛋白反复攻击后静脉注射乙酰甲胆碱(Mch),测定气道反应性;收集支气管肺灌洗液(BALF),检测炎症细胞及IL-4、IFN—γ水平,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肌注或滴鼻给予百日咳杆菌蛋白,能抑制致敏小鼠肺阻力及肺动态顺应性变化,上调肺泡灌洗液中IFN-γ/IL-4比例,降低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并且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病理学检查显示,百日咳杆菌蛋白能够有效抑制致敏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及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结论:百日咳杆菌蛋白能有效抑制过敏性哮喘小鼠肺部炎症、改善肺功能,对防治哮喘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隐孔菌多糖(cryptoporus polysaccharide,CP)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LPS气管内滴入诱导小鼠ALI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隐孔菌多糖(1、10、30mg·kg-1)组和地塞米松(0·5mg·kg-1)组,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比色法测定伊文氏兰渗出量及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根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及肺湿重/干重比值改变,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和IL-10含量。结果隐孔菌多糖(1、10、30mg·kg-1)尾静脉给药能够抑制BALF MPO活性,改善ALI小鼠BALF及肺组织中的炎症细胞的聚集和肺水肿程度,降低肺组织中TNF-α水平及升高IL-10/TNF-α比值。结论隐孔菌多糖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黏附、趋化、减轻肺水肿等改善LPS诱导的小鼠ALI。  相似文献   
38.
口服免疫耐受属免疫耐受的一种 ,本文就口服免疫耐受机制及其应用于肾脏疾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9.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iopoietin-like,Angptl)是由Kim等于2000年首先发现的具有多功能的信号蛋白,与人血管生成素结构上具有相似性,但不能与酪氨酸受体结合。 Angptl4是Angptl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又被称为禁食诱导脂肪因子( fasting induced adipose factor ,FIF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 PPAR )调节靶标等, Angptl4以寡聚体、糖基化及各种亚型的形式存在,经细胞分泌后可直接进入血循环,在糖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管发生、细胞分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Angptl4也参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Angptl 4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肾脏损害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杜晓刚  陈雪梅 《重庆医学》2018,(15):2103-2105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在整个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核心目标[1].如何创造条件,在临床实践中引导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积极主动探索,采取多种创新性手段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是现代高等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要求和面临的课题.本文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标,对研究生和导师必备的素质要求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对于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