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 探讨3.0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在脑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GE Signa HDX 3.0T iMR系统行脑肿瘤手术患者43例,其中胶质瘤23例,垂体瘤12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3例,脑膜瘤2例,转移瘤2例,神经鞘瘤1例.分析其对手术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结果 43例患者术中,iMR扫描1~3次,平均1.3次,共有16例发现有肿瘤残留,其中13例行再次手术达到完全切除,全切除率由63%(27/43)提高至93%(40/43).无iMR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3.0T高场强iMR为脑肿瘤手术提供精确定位、实时导航,提高脑肿瘤全切除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度,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中颅窝底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CT特点,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注意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24例外伤性中颅窝底硬脑膜外血肿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4例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实际血肿量大于估算量;术后恢复良好14例,中残1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和死亡各2例。结论急性中颅窝底硬脑膜外血肿病情发展迅速,CT估算血肿量往往少于实际血肿量,临床应放宽手术标准,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53.
MRA、CTA、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2006年2月,我科收治63例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病人,现对其MRA、CTA和DSA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价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囊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囊性病变的手术方法 、有效性及优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12月至2009年11月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29例颅内囊性病变患者(病灶37个)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咽管瘤11例,胶质瘤5例,转移瘤3例,脑脓肿10例.18例肿瘤患者行Ommaya囊置入及32P内放疗[32内放疗剂量根据囊性病变体积,平均为800 μCi(500~1500 μCi)],1例单纯抽液后外放疗;10例脑脓肿患者置管引流8例,穿刺冲洗2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出血及死亡患者.患者随访1~60月,平均10.6月,4例因无法联系而失访.11例颅咽管瘤患者(病灶11个)经32P内放疗症状稳定无复发.8例其他肿瘤患者(病灶12个)中有5例控制症状5~48月,3例无效(转移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10例脑脓肿患者(病灶14个)经穿刺引流症状消失治愈.2例颅咽管瘤患者32P内放疗后出现一过性尿崩、低热及呕吐. 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对于脑脓肿、囊性颅咽管瘤、体积不大的深部胶质瘤及转移瘤而言,较传统开颅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对体积较大、难于短期控制瘤液分泌的囊性转移瘤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反义重组腺病毒AdE5对乳腺癌细胞移植瘤的作用。方法: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接种于裸鼠右侧背部皮下形成肿瘤后,以AdE5、空病毒载体AdCO1瘤内注射,每只109pfu/100μl。共注射2次。定期测量肿瘤体积,计算相对生长率。肿瘤组织HE染色后做组织学观察,以免疫组化分析K i-67表达。结果:AdE5瘤内注射可抑制肿瘤生长(相对生长率<1)。组织学研究显示肿瘤内坏死明显,免疫组化分析发现AdE5治疗后肿瘤K i-67指数显著低于AdCO1及PBS组。结论:以腺病毒载体介导的EGFR反义RNA转导可有效地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在体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后颅窝硬膜外血肿伤情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7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变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组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GCS)评分:轻型(13~15分)25例,中型(9~12分)22例,重型(3~8分)10例.本病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及头颅CT扫描提示有无脑积水密切相关,小儿患者的预后好于成年患者.结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相对少见,入院时GCS评分对于判断病情、及时诊治有重要意义,评分较高者可以暂时选择保守治疗.小儿患者预后好于成年患者,头颅CT扫描提示脑积水者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57.
58.
背景: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发生血管再狭窄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动态表达在早期血管再狭窄发生中的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2/2007-12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完成.材料: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1只,体质量3.0 kg左右,其中36只用于制备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方法:将41只新西兰兔分为2组,对照组(n=5):不做任何干预.实验组(仃=36):于造模后4 h,1,3,7,30,90 d 6个时间点各取6只,以40 g/L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材,行常规病_理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实时定量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术前即刻、术后1,3,7 d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在早期血管再狭窄过程巾的表达变化.结果: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内膜修复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血栓形成阶段,炎症反应阶段,内皮修复阶段,血管平滑肌增殖阶段,基质形成、堆积阶段.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水平在术后1 d开始表达,术后3d达峰值,术后7d显著回落.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早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介导的局部血管重建和再塑,对血管再狭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此类均使用动态颅内压监测技术。结果颅内压监测5~13d,平均7.1d,未发现导管放置引发的颅内血肿。颅内感染2例,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8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治疗中,使用动态颅内压监测技术,可减少脱水药物的过量使用,早期发现术后再出血和脑梗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