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周组织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变化,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加速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对6例慢性创面患者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d,对创周组织取材、匀浆、离心后得到创周组织的蛋白溶液,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和Kodak Digital Science ID软件系统观察和分析PDGF及TGF-β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创周组织中PDGF及TGF-β表达较少,治疗后两者表达逐渐增多,治疗后第3天起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提高慢性创面创周组织中PDGF及TGF-β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2.
异种神经基膜管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索经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支架用于异种移植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SD大鼠 3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制作预溃变2周(溃变支架桥接组)和新鲜的兔胫神经进行化学萃取,形成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支架(异体支架桥接组),兔新鲜胫神经束(异种神经移植组);切取自体神经15 mm原位移植(自体神经移植组),修复大鼠坐骨神经长15mm 的缺损.坐骨神经切断后不作移植修复,为对照组.术后6个月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和疼痛试验,用美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吻合口、移植体中央和远侧神经段的再生神经纤维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对再生有髓纤维的数量、直径及髓鞘厚度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仅有溃变支架桥接组、支架桥接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动物患肢行走逐渐恢复.6个月时,针刺患足可引起背部肌肉收缩和下肢屈曲反应;术后6个月行SFI检测,溃变支架桥接组为-36.2%±9.7%,支架桥接组为-30.7%±6.8 %,自体神经移植组为-33.9%±11.3%,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见溃变支架桥接组与支架桥接组移植体中央横切面再生神经呈微束状分布.透射电镜观察见再生神经纤维具有正常的形态和结构.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溃变支架桥接组再生有髓纤维的数量和直径均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组的水平(P>0.05);但溃变支架桥接组再生纤维的髓鞘厚度明显小于自体神经移植组(P<0.05).结论用化学方法萃取的兔神经基膜管支架能移植于大鼠,成功桥接周围神经缺损,为应用动物神经修复人体周围神经缺损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周组织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变化,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加速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对6例慢性创面患者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d,对创周组织取材、匀浆、离心后得到创周组织的蛋白溶液,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和Kodak Digital Science ID软件系统观察和分析PDGF及TGF-β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创周组织中PDGF及TGF-β表达较少,治疗后两者表达逐渐增多,治疗后第3天起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提高慢性创面创周组织中PDGF及TGF-β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4.
从手术后瘢痕预防谈整形外科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瘢痕形成机制、手术后瘢痕预防措施和整形外科教学等方面,呼吁全体医务人员应注重手术瘢痕问题,并从医学生教学培训开始就重视手术瘢痕的预防。  相似文献   
55.
下肢体外超声吸脂的疗效及操作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体外超声吸脂术治疗下肢大小腿脂肪堆积的疗效、安全性 ,以及对操作技巧进行总结。方法 接受吸脂者共 81例 ,根据其要求 ,分别对大腿部 (6 0例 )以及小腿部 (2 1例 )进行体外超声吸脂术 ,记录所注入的麻醉药量和吸出的纯脂肪量 ,以及吸前和吸后 1~ 3个月的腿围变化。结果 大腿部人均吸出脂肪量 36 73ml,最高吸出量 6 10 0ml;大腿正中围缩小 (4.6 5± 1.10 )cm ,最大缩小 12 .5cm。小腿人均吸出脂肪量 6 5 0ml,最高吸出量 12 0 0ml;小腿正中围缩小 (3± 1.0 2 )cm ,最大缩小 9cm。吸脂疼痛程度较轻、出血量少、吸后皮肤平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反弹迹象。在操作过程中 ,熟知腿部脂肪分布特点 ,注射麻醉药量充分、均匀 ,超声时间适度 ,吸刮层次准确是手术成功的根本保障。结论 体外超声吸脂用于腿部脂肪堆积的治疗 ,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医师的熟练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术对人慢性创面创缘组织中金属基质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s,MMPs)MMP-1,MMP-2,MMP-8,MMP-9,MMP-13以及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TIMP-1,TIMP-2蛋白的影响。方法:①选取2001-12/2003-01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慢性创面(创面形成1个月以上而无愈合倾向,应用保守治疗无效)患者9例,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医用海绵孔径400~600μm,调整负压为-15.96kPa,连续吸引,在吸引后1,4,7d更换敷料。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7d切取创面创缘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MP-1,MMP-2,MMP-8,MMP-9,MMP-13,TIMP-1,TIMP-2的蛋白表达及分布,并进行动态比较。结果: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总体上随封闭负压引流作用时间延长,MMP-1,MMP-2,MMP-8,MMP-9,MMP-13的含量降低,而TIMP-1和TIMP-2水平增高。封闭负压引流后MMP-1在表皮角化层含量增加,真皮层变化不很显著;在炎细胞周围和表皮中均发现MMP-8染色,治疗前后变化不很明显,真皮染色渐淡;治疗前表皮角化层有MMP-13的染色,治疗后不仅表皮染色消失,而且主要是真皮弥漫性分布变淡,越近创缘染色越浅;MMP-2在角化层染色变淡,基底层染色加深;MMP-9则表皮在7d时染色加深明显;TIMP-1,TIMP-2在治疗前基本无染色,治疗后表皮真皮均出现染色,最深在颗粒细胞层,血管壁周围染色加深。结论:①封闭负压引流通过抑制MMP,促进TIMP分泌使胶原蛋白水解受到抑制。②MMP-1,MMP-2,MMP-9共同在封闭负压引流促进表皮迁移中起作用,MMP-8与MMP-13则主要是参与了封闭负压引流后的肉芽组织重塑。③TIMP-1和TIMP-2主要由表皮细胞分泌,封闭负压引流后不仅抑制了MMP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血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7.
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纤维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两种电生理技术,评价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神经的功能。方法:取兔(新西兰兔15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每组5只)耳大神经移植体作为受神经。与对侧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并植入皮瓣。用神经单纤维放电引导电生理技术检测皮瓣内再生放电纤维数量、分布、感觉类型。同时以免(新西兰兔16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10,20,30周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4只)2条耳大神经作端侧吻合模型,用RM-6280多道智能生理记录及分析处理系统测定再生纤维动作电位幅值恢复率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植入皮瓣的受神经在术后4个月可再生触、压、痛、温冷觉末梢,使皮瓣初步建立神经再支配。受神经内再生纤维的动作电位幅值恢复率10,20,30周时分别为(53.0&;#177;3.7)%,(66.8&;#177;5.5)%,(88.8&;#177;2.3)%;神经传导速度10,20,30周时分别为(42.4&;#177;1.6),(55.6&;#177;1.2),(57.2&;#177;1.6)m/s,随时间延长逐步增加。术后30周受神经近端再生纤维幅值恢复率和传导速度分别达到正常的88.8%和94.38%。结论: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能再生有功能的神经纤维。再生速度稍慢。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清楚,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右耳用创面多孔闭合敷料,并给予负压引流,为治疗组;左耳创面不作封闭负压引流,其余处理同治疗组,为对照组。在治疗后第2,4,6,8天分别利用干湿法检测对照组和治疗组创周组织的含水量,同时用伊文氏蓝渗出法检测创周组织的血管通透性。结果封闭负压引流组创周组织含水量在2,4,6,8d均低于对照组(P<0.05);伊文氏蓝含量在第2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4,6,8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创周水肿、降低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59.
电损伤除表现为皮肤烧伤外,易引起人体内脏损害,临床上以心脏损伤最多见且为电损伤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1].我们对本院近几年住院治疗的47例电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研究,初步探讨电损伤导致心肌损害的规律.  相似文献   
60.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0(男2,女18)例,年龄20—55(平均35)岁.均为本院2005-01/2008—12腰腹部二次手术患者.10例应用被动防护法保护切口,10例应用主动有序防护法保护切口.13例选用原脂肪抽吸切口,7例因原切口设计不合理,重新设计切口,其中9例附加脐周切口.共有切口49处,被动保护组23处,主动有序防护组26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