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CEUS)和彩色多普勒(CDFI)监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血流灌注的比较,探讨这2种监测手段的优劣。方法建立兔肾IRI模型,于缺血前及缺血再灌注后24h分别进行CEUS和CDFI检查,比较CEUS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各参数和肾椎体两侧缘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舒张末期流速(ED)和阻力指数(RI)的变化,并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兔肾缺血前肾皮质TIC快速上升,快速下降,上升支斜率(Grad)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24h时,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rea(Area)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24h时。灌注峰值强度变化A(A)无明显改变。肾髓质与肾皮质TIC相比,上升较缓慢,下降也相应减慢。肾髓质TTP、AT缺血前较缺血再灌注24h时明显降低,而A、Area、Grad没有显著变化。兔肾叶间动脉PS、ED、RI在缺血再灌注24h后变化明显。结论 CEUS的定量指标较CDFI更敏感地反映肾IRI血流灌注状态的变化,为临床无创定量评价肾IRI相关疾病的血流灌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江晓宁  李明星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28-2629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中以非脊髓灰质炎病毒(NPEV)最为常见,2009年7—10月,同心县发生一起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脑膜炎暴发,  相似文献   
83.
彭莉晴  李明星  邹庆伟 《西南军医》2010,12(6):1061-1063
目的 探讨在三维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对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的临床资料,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以及术前、术后两周的肝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共行36次PTCD,其中1例首次穿刺失败,首次穿刺成功率97.22%(35/36) 置管成功率100% 术后2周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表现为黄疸减轻,皮肤瘙瘁缓解,情绪好转,食欲增加,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103.4~621.7μmol/L降至术后两周的22.6-201.2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三维超声下导向穿刺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降压药、利尿药、激素等);治疗组36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雷公藤多甙片、金水宝胶囊、复方三七胶囊等中成药,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同时给予中药辨证治疗(主要分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4型).治疗60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24h尿蛋白定量均有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均有所升高,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而对照组的降脂作用和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的升高作用均不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5.
目的建立SD大鼠焦虑型心理应激-失眠模型并进行评价,探讨其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14只采用不可逃避性足底电击方法建立焦虑型心理应激-失眠模型(选用25 V电压,通电与间歇1∶5的电击量,每天不定时剥夺大鼠睡眠时间2 h,共21 d),空白组12只正常喂养。21 d后观察2组大鼠体征、自主活动及学习记忆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身皮毛疏松散乱、发黄,眼色暗红,易激惹,且实验1,2,3周大鼠体质量均明显低于同期空白组(P均0. 05);自主活动测试中,模型组的垂直得分和水平得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 05),修饰次数明显多于空白组(P 0. 05);跳台测试中,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明显长于空白组(P 0. 05),错误次数明显多于空白组(P 0. 05)。结论电击法建立SD大鼠焦虑型心理应激-失眠模型方法简便、可靠、高效,可同时对多只大鼠进行模型建立,该造模方法可应用于探究焦虑型失眠的病因病机研究及焦虑型失眠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86.
背景:既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生化检查及病理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能无创快速动态显示肾缺血再灌注后肾血流的变化。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兔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探讨其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大白兔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右肾切除;对照组不作手术处理。前两组按照不同时间点再分为3个亚组进行观察。 结果与结论:随着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各级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血清尿素氮和血肌酐逐渐增大,24 h达高峰,叶间动脉最先出现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其中阻力指数是反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最敏感指标。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评价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7.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原癌基因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够作用于Her2过表达的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等生理活动,降低肿瘤的转移风险,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8.
圆针和鍉针是古代九针中的两种针具;其共同特点是球形针尖不入皮肤,不同点在于大小。据此,我们自制了一种新型针具圆鍉针;一端为鍉针,一端为圆针。用来治疗腰扭伤和落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腰扭伤61例,多为男性,年龄为18~79岁。发病1~4天者53例,5天以上8例。治疗,循经取穴或取阿是穴,以迎随补泻法揩摩点压,得气后持续2分钟;每次2~3穴,每日1次。结果全部治愈:1次治愈者38例:2次治愈者19例;3次治愈者3例;4次治愈者1例。  相似文献   
89.
90.
圆(金是)针是古代“九针”之一,它以针头圆钝、点压施治不入肌肤但与毫针感应相同为特点,没有出血、创伤等副作用,故为病家乐意接受。急性胃脘痛是内科常见病,我们本着急则治其标,止痛为先的原则,使用圆(金是)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临床资料 108例患者中,男性86例,女性22例。年龄13—65岁,平均35.6岁。病性:疼痛0.5—2小时者48例,3—4小时者36例,5—6小时者24例。诊断标准: 参照1986年全国中医治疗急性胃脘痛协作组的诊断标准。患者有胃脘部疼急性发作外,尚兼有表情痛苦,面色苍白汗出,被动体态等症状。其中82例胃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