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肝癌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二大死因,据统计,每年新增的肝癌患者中45%发生在中国大陆。近年来,随着放疗介入生物技术及相关科学的发展,使肝癌的预后有明鼎的改善,但术后复发率仍高达60%,严重影响疗效。其原因之一就是肝癌细胞极易侵入门静脉系统,形成门脉癌栓PVTT,使门静脉压力升高,腹胀腹水加重,易发生消化道出血,是肝癌患者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2.
刘香琴  李志欣  梁学刚 《当代医学》2010,16(17):365-366
目的分析双介入联合放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护理情况;方法分析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综合护理效果,以期更好的总结临床护理的重点及要点,提高护理质量;做好心理护理及时有效沟通,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制定完整系统的护理方案及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双介入联合放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术后康复。结论全面精心、高质量的护理可以提高双介入联合放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3.
报告7例病理学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与CT表现。7例中A期2例,B期1例,C期4例。CT表现为鼻腔上部密度均匀性软组织肿块,可伴有骨质破坏,多侵入筛窦及筛板。本文对该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4.
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封闭股动脉穿刺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的临床经验.方法 78例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闭合股动脉穿刺点,16例患者在同一穿刺部位多次使用闭合器,观察其止血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2 min内完全停止渗血的病例,设定为止血成功,渗血时间超过2 min需要徒手压迫止血的病例,则设定为止血失败.结果 闭合器的平均操作时间为(30±10)s,平均止血时间为(12±11)s.止血成功率为96%,在同一穿刺部位多次使用闭合器的止血成功率为100%.所有止血成功患者术后2 h身体无需制动.无任何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12 h发现穿刺点皮下少量渗血,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结论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可以安全、有效地闭合股动脉穿刺点,在同一穿刺部位可以多次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  相似文献   
45.
急性肢体动脉血栓的介入溶栓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急性肢体动脉血栓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治疗不及时易造成肢体缺血坏死,随着介入治疗工作的开展和普及,及时有效地进行介入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保住患肢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2年以来共用介入法治疗肢体动脉血栓21例,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5~72岁,股动脉血栓6例,髂总及髂外动脉血栓13例,锁骨下动脉血栓2例。临床表现:患肢剧烈疼痛,皮温低,苍白,感觉运动障碍,远端动脉博动消失。血管造影表现:患肢动脉腔内充盈缺损,管腔狭窄阻塞,远端分支不能显示。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置入5F导管鞘,将…  相似文献   
46.
通过回顾61例双介人联合放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护理情况,分析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综合护理效果,以期更好地总结临床护理的重点及要点,提高护理质量.认为做好心理护理及时有效沟通,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制定完整系统的护理方案及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双介人联合放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术后康复.提出全面精心、高质量的护理可以提高双介人联合放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7.
高清晰CT胸部低剂量筛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高清晰CT(HDCT)制订肺部低剂量筛查的扫描方案及可行性。方法 将150名胸部体检者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1、试验组2及对照组),应用HDCT,采用自动毫安调节技术行胸部CT扫描。试验组1、试验组2及对照组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22 HU、30 HU及15 HU,设置ASIR值分别为50%、50%和30%。记录三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采用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试验组1的CTDIvol为(3.00±1.41)mGy,试验组2为(1.48±0.53)mGy,对照组为(5.51±2.21)mGy。试验组1、试验组2的CTDIvol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45.55%和73.14%,DLP和ED分别减少了48.58%和73.72%。试验组2的ED降低至(0.71±0.28)mSv。三组图像的的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观察者间的评估具有一致性。结论 采用HDCT,可以在获得稳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更低剂量的胸部CT筛查。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对肺结节的检出价值.方法:选取48例肺结节患者,先后分别行DR、断层融合(DTS)及CT检查.将CT检查结果作为判断肺结节的标准,另选择两位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在已知每例患者CT所显示的结节位置后,分别观察胸片和数字断层融合图像上对相应部位结节的显示率,对结果进行x2检验.将结节依据直径大小分为3组(3~5 cm,5~10 cm和10~20 cm)后,对组与组之间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8例患者共发现结节59个,DR和DTS发现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47.46%(28/59)和88.14%(52/59),x2检验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节直径为5~10 mm组DTS较DR检出结节的敏感度最高.59个结节中,CT显示磨玻璃密度结节16个,其中,DTS可显示14个(14/16),DR显示2个(2/16),DTS较DR显示率明显高.结论:数字化断层融合较传统DR可显著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对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49.
50.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概述了X线、主动脉造影、CT、MRI、US及核医学在主劝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线种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初步诊断、确诊及随访均有一定价值。近年来,US、CT和MRI的诊断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