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本研究在于观察人参皂苷Rg3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把120患者随机分为Rg3联合化疗组(46例)和单纯化疗组44例,及单纯口服Rg3组30例,观察三组1、2、3、5年生存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用ELLSA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并观察其与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Rg3联合化疗组1、2、3及5年生存率均高于其它两组,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单纯化疗组稍高于单纯Rg3组,但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低于IIIa期,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g3联合化疗组和单纯Rg3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Rg3可能通过抗肿瘤血管生成达到抗肿瘤作用。结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单药应用人参皂苷Rg3治疗具有抗肿瘤作用,尤其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有提高长期生存期的优势,可能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颖的、有前途的方法;其机制可能与Rg3抗肿瘤血管生成等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研究心肌微环境因素对S180细胞的影响,探讨心肌内转移瘤罕见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MTT法分析心肌细胞条件性上清液(CMCM)对S180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以顺铂作为CMCM的阳性对照,以正常细胞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为阴性对照。采用胰酶消化法,热灭活法初步探讨心肌细胞培养液的理化性质。结果:S180细胞与CMCM共同培养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DMEM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对正常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DDP对S180细胞和正常细胞均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0.05)。心肌细胞培养液经胰酶消化后活性仍然存在,而经热灭活后活性消失。结论: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清液可选择性的抑制S180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与化疗药物顺铂作用机制不同。心肌微环境中可能存在某种抑瘤物质,是心肌转移瘤罕见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预防含顺铂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人选62例接受含顺铂联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病人于化疗前使用托烷司琼止吐,对照组30例病人使用昂丹司琼。观察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托烷司琼和昂丹司琼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完全控制率托烷司琼优于昂丹司琼(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托烷司琼能有效预防含顺铂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4.
小剂量顺铂和氟尿嘧啶方案同步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小剂量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同步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门诊收治中晚期食管癌190例,随机分为单放组(92例)和放化组(98例)。放疗采用常规分割,1.8~2.0Gy/次,5次/周,总剂量60~70Gy,6~7周完成。放疗同步使用顺铂4~6mg/m2+生理盐水200ml先行静脉滴入,氟尿嘧啶160mg/m2+5%葡萄糖注射液滴注6~8h,5次/周,连用4周。28d为1个周期,重复2~3个周期。结果单放组与放化组有效率分别为72.8%、82.7%,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4.8%、55.1%,部分缓解率分别为38.0%、27.6%;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与82.7%、22.8%与37.8%、9.8%与17.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7、14.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发生急性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下降等高于单放组,多数为1~2级。结论小剂量顺铂、氟尿嘧啶滴注方案联合放疗方案安全、费用低、疗效好,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35.
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将1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仅给予TACE;观察组64例,先行TACE后给予3DCRT,观察疗效及生存率,并以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治疗后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观察组为89.1%(57/64),对照组为71.7%(43/60),1、2、3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0.6%、53.1%、26.6%,对照组分别为66.7%、46.7%、18.3%。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分级、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数目及总剂量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结合3DCRT是治疗PHC的有效无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满足入组条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疗。60—65Gy/30—33F/6—6.5W,放疗前接受NP方案化疗2周期,放疗后再接受1—4周期化疗;治疗组放化疗同对照组,放疗后1h内接受热疗,共6次-13次(中位热疗次数9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1年局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 VS 53.3%,P〈0.05;83.3% Vs 56.7%,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相似,患者均可耐受。结论: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和对恶性胸腔积液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结果34例患者中12例行全胸膜肺切除术,术后生存期为14~26个月;9例行胸腔镜下胸腔积液清除、胸膜固定、胸腔内化疗,术后生存期为12~18个月;13例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及胸腔内化疗后胸膜固定,生存期为13~16个月。结论对于以恶性胸腔积液为首要表现的肺癌可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一侧全胸膜肺切除术或胸腔镜下胸腔积液清除、胸膜固定、胸腔内化疗,胸腔镜下胸腔积液清除、胸膜固定、胸腔内化疗或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及胸腔内化疗后胸膜固定可作为晚期恶性肿瘤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38.
归脾汤配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放化疗已成为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其显著的毒副反应使许多患者难以耐受,生活质量反而下降,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提高患者耐受性,保证治疗计划顺利完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此问题,我们对2002年2月~2004年5月收治的8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前瞻性研究了归脾汤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所选病例为我院肿瘤科2002年2月~2004年5月间住院的食管癌患者,常规行消化道造影、胃镜、CT等检查,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其中,男性57例,女性29例;年龄45~74岁,平均63…  相似文献   
39.
柯克亚凝析气田西河甫组西七二段是岩性和构造双重控制的层状凝析气藏, 该气田目前已处于开发后期, 对油气层的精确识别至关重要, 需要确立该区油气层识别的标准。基于大量试油和生产数据分析, 发现储层伤害和管外 水窜是误导建立该区测井解释油气层标准的两大因素。去除受这两大因素影响的数据, 以有效的试油和生产数据为基 础, 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处理, 优选自然电位、深感应电阻率和声波时差这3 个主要测井参数, 建立西七二段油气层 识别标准, 气层声波时差和电阻率下限值分别是223. 0μs/ m 和3. 5Ω·m。新标准的建立, 消除了原解释中油气水关系 不合理的矛盾, 识别出一批措施潜力层, 对该段下步调整措施挖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放射性食管损伤的临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放射性食管损伤的原因和寻找减轻食管放射性损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7例食管癌放疗患者,分别采用同步放化疗(同步组)、化疗后放疗(交替组)、单纯放疗(单放组)的方法,对放射治疗过程中厦以后出现的放射性食管损伤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后发生Ⅰ-Ⅳ度放射损伤分剐是:383倒(31.2%)、54例(4.4%)、18例(1.5%)和12例(1.0%);同步组、交替组、单放组引起重度(Ⅲ-Ⅳ)损伤的比例分别是:5.4%、1.1%、4.7%;交替组与其两组相比,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就可以将相对严重的放射性食管损伤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