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缺乏高质量直接证据是中医药快速动态指南推荐意见形成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间接证据的补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提出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应明确所需证据的类型,包括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并通过设定“先直接,后间接”的证据筛选原则,规范并加速指南制定流程。建议在进行证据整合时,若直接证据充足,可直接形成推荐意见;当直接证据不足时,则需要通过整合间接证据来补充和完善推荐意见。此外,当证据体中包含多来源证据时,应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证据进行评级。最后在形成推荐意见时,应将证据体级别、安全性、经济性等作为推荐强度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62.
为完善应急情况下的证据转化和临床实践的指导工作,提升中医药在应急治理中的参与度,需要制定中医药快速动态指南。明确中医药快速动态指南的制定流程,分为准备、快速制定、动态更新3个阶段,将“制定快速”“高质量”“动态更新”与中医药优势相结合。对比中医药快速动态指南和标准指南制定中制定团队的构成、人员数量、组建时机、沟通模式,以及构建临床问题的内容和数量方面侧重点的不同,重点阐释准备阶段中组建“小而尖”的指南制定团队的要求;从利益冲突管理、工作模式及沟通方式等方面实施快速高效的团队管理,加快指南制定进程;构建“重而精”的临床问题及动态更新临床问题的要点,以期为中医药快速动态指南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肺小结节(SPN)对精准切除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90例行VATS切除孤立性SPN患者的资料.其中45例患者术前行微弹簧圈定位(A组),45例患者未行术前定位(B组).统计分析两组VATS肺叶楔形切除时间、转开胸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微弹簧圈定位病灶的成功率、并发症等,评价术前微弹簧圈定位病灶的安全性及其对VATS术的增益价值.结果 A组VATS术成功率100%;SPN病灶定位成功率95.6%,术后出现气胸5例、肺表面出血6例、弹簧圈脱落2例等并发症.B组VATS手术成功率84.4%,中转开胸率15.6%.A组VATS手术时间(17.7±2.8) min、术后住院时间(6.2±1.7)d及中转开胸0例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可辅助VATS快速、精确切除肺内小病灶,能有效降低中转开胸率、缩短VATS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4.
丹参酮对血瘀证乳腺癌P53基因、mdm2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惠  郭少贤  常靖  李安  夏欣欣  王瑞  华莎 《陕西中医》2011,32(12):1666-1667
目的:观察丹参酮对血瘀证裸鼠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s,种植给血瘀证裸鼠,并采用丹参酮灌胃干预,以Elisa法测定裸鼠血清中的p53、mdm2的含量。结果:丹参酮组裸鼠血清中的p53、mdm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瘀证与肿瘤的突变型P53基因、mdm2基因存在着密切关系,丹参酮显著抑制突变型P53基因、mdm2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三丫苦对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三丫苦组、罗格列酮组,建立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TC、TG、FBG、FINS等指标的变化,清醒状态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检测葡萄糖输注率,进行口服糖耐量测试和胰岛素耐量测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C、TG、FBG、FINS均升高(P<0.01),葡萄糖输注率降低(P<0.01)。给予三丫苦后,大鼠TC、TG、FBG、FINS降低(P<0.01或P<0.05),GIR水平升高(P<0.05),与罗格列酮组比较,TC和TG降低(P<0.05)。口服葡萄糖30min后,模型对照组血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三丫苦和罗格列酮均可降低血糖(P<0.01)。皮下注射胰岛素30min后,模型对照组血糖下降程度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三丫苦组大鼠30min血糖显著升高,60~90min后血糖下降到给药前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丫苦对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血脂、血糖代谢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比较千伏级CBCT引导下鼻咽癌IMRT中不同图像配准方式对配准结果的影响。方法 搜集2012—2013年24例鼻咽癌IMRT患者560次治疗前初次摆位的千伏级CBCT图像做离线配准分析。分别选取骨与灰度的平移误差加旋转误差配准方式(BoneT+R与GreyT+R),以及单纯灰度平移误差配准方式(GreyT),并对配准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 BoneT+R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靶区中心平移误差与旋转误差分别为(-0.11±1.35)、(0.40±2.09)、(0.95±1.56) mm与1.06°±0.67°、0.01°±1.28°、0.92°±1.00°;GreyT+R的平移误差与旋转误差分别为(-0.02±1.06)、(0.68±1.92)、(0.81±1.46) mm与0.85°±0.61°、-0.05°±1.32°、0.91°±0.72°;GreyT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58±1.02)、(0.52±1.89)、(0.44±1.43) mm。除BoneT+R与GreyT+R旋转误差在上下、前后方向上相近外(P=0.05、0.62),其余均不同(P=0.00~0.01)。结论 用千伏级CBCT引导鼻咽癌IMRT时,在三维方向上的配准结果因图像配准方式不同而有差别。选择自动配准方式时,若要纠正旋转误差建议选择GreyT+R方式;不纠正旋转误差时建议可先选择GreyT+R方式观察有否旋转误差>2°或3°(视各放疗中心要求而定),若有则需重新摆位,若无则重新选择GreyT方式,必要时辅以手动修正。  相似文献   
67.
p16基因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它以缺失﹑突变或甲基化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多种肿瘤中,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p16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口腔肿瘤中的研究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高危儿童应用氨苯砜预防麻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麻风病人在院内生育的76名子女,应用氨苯砜(DDS)作预防用药,并与治愈出院病人在院外生育的87名子女用维生素B1作安慰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20年的观察,药防组未见发病者,而对照组先后有8人发病。结论:DDS预防麻风显示有效,且具有近、中期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合并肺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SLE合并肺损伤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12岁女童,病程约1月,临床表现除呼吸增快,反复干咳,肺部斑片状阴影和结节影外,伴有口腔溃疡、脱发、颜面皮疹、血尿、三系细胞减少等,SLEDAI 2000评分25分,系SLE(重度),给予甲泼尼龙冲击、免疫球蛋白及环磷酰胺等联合、序贯治疗,好转出院。结论 SLE合并肺损伤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及时发现并干预,短期效果较好,联合、序贯治疗可显著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70.
汤胜君  陶峰  李安  郭金枝  郜素琴  汪洁 《安徽医学》2012,33(11):1482-1485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及丙泊酚在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结肠镜下治疗患者总共23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麻醉组152例,普通组86例,麻醉组在肠镜检查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及丙泊酚,比较2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及到达盲肠的时间,记录检查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麻醉组在进镜时间、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及满意度方面均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及丙泊酚在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基层临床医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