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71.
新冠疫情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治理体系是一次大考。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新冠肺炎暴发早期,各地中医药应急管理的速度、参与率和治疗效果依旧具有一定的差距,其原因可能与中医药尚未被全面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有关,并且由于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导致无法高效顺畅地进行应急响应以及处置。本文以新冠疫情为例,基于整体性视角,构建了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体—策略—环境”三位一体框架,旨在建立健全科学、高效、合理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框架,加强中医药的应急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372.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患者被确诊胃癌时疾病常处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其预后和生存率不佳。因此,预防胃癌的发生至关重要。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可通过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如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空泡化细胞毒素A等导致Correa级联反应,这一过程中包括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最终发展为胃癌。但关于根除HP是否能够逆转胃癌前病变从而预防胃癌发生,目前存在争议。本文就根除HP预防胃癌发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3.
<正>子宫动静脉畸形(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UAVMs)是一种子宫动脉与静脉间形成的未经过正常毛细血管网的异常连接[1,2]。其实际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在文献中多为一些个案报道[3]。1926年Dubreuil等[4]首次对UAVMs进行了描述。UAVMs按病因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UAVMs是由于胚胎时期原始血管分化异常所致,往往有多条动静脉相通,  相似文献   
374.
目的:探讨Revoluntion宽体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优化对比剂注射时间与不同管电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拟诊冠心病并行Revolution 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受检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30例),管电压为120 kV;B组为试验组(30例),管电压为100 kV。对比剂注入时间均为8 s,按照25 mgI/(kg·s)碘流率计算打药药量,迭代重组(ASIR-V)权重80%,联合冠脉冻结技术(SSF)重建图像。分别测量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以及左回旋支(LCX)近段管腔和其周围脂肪组织CT值,计算血管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由两名具有心血管影像高年资医师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改良分段法(分16段)及远端分支运用5分法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应用Kappa检验判断观察者间一致性。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指标及ED。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造影剂用量、主观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相似文献   
375.
目的:评价3D打印导航式鼻窦精准给药器在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术后的疗效。方法:收集鼻内镜术后病理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 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导航式鼻窦精准给药器行鼻用糖皮质激素局部给药治疗。对比分析术后1、3、6个月及1年时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分级、22项鼻腔鼻窦结局试验(SNOT-22)量表评分。结果:两组间鼻息肉大小、鼻黏膜水肿及鼻漏评Lund-Kennedy评分分级在术后1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个月、1年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术后1个月时SNOT-2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1年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用药1年时检测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正常,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打印导航式鼻窦精准给药器在控制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术后复发及提高...  相似文献   
376.
目的 分析寿胎丸对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肾虚型PCOS不孕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寿胎丸组62例,前者采用来曲唑口服治疗,后者在其基础上联合寿胎丸方剂优化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对比两组排卵率、妊娠率、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 (1)寿胎丸组治疗后总周期数、排卵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2)寿胎丸组治疗后卵泡直径、成熟卵泡个数及优势卵泡个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5)。(3)寿胎丸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Em)大于对照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数(RI)低于对照组(P <0.05)。(4)寿胎丸组治疗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素(FSH)、内脂素(visfatin)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5)寿胎丸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寿胎...  相似文献   
377.
目的探讨组织驻留CD8+T(CD103+CD8+T)细胞在食管癌组织中的浸润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数据, 分析食管癌组织中CD103+CD8+T细胞与经典1型树突状细胞(cDC1)、经典2型树突状细胞(cDC2)、3型树突状细胞(DC3)浸润程度的关系。通过上海芯超生物芯片有限公司收集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78例食管癌患者的78份食管癌组织和75份癌旁组织的组织标本, 通过电话随访患者临床资料, 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7月。采用多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和多光谱组织成像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的浸润分布。比较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浸润数量, 以及CD103+CD8+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百分数(以下简称为CD103+CD8+T/CD8+T)的差异。通过R语言"survminer"程序包绘制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不同程度组织浸润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获得最佳临界值。分别比较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高度浸...  相似文献   
378.
目的探讨调节过程中儿童眼与老视眼不同部位睫状肌厚度的变化。方法纳入志愿者共37例,分为儿童组(21例42眼)及老视组(16例32眼)。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分别对调节前后的两组巩膜突后1、2、3 mm(CM1、CM2、CM3)处睫状肌厚度及垂直于巩膜面的睫状肌最大厚度(CMm)进行测量,比较两组睫状肌厚度的变化。结果两组调节状态及非调节状态比较,在CM1及CMm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M2、CM3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前后睫状肌厚度的变化中,两组均表现为CMm、CM1增厚,CM3变薄(P<0.05);儿童组调节前后CM2变薄(P<0.05),老视组在CM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调节时前部睫状肌增厚,前部睫状肌的收缩在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相比于儿童眼,老视眼的前部睫状肌厚度变薄,前部睫状肌厚度的下降可能与老视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379.
目的 探讨交趾黄檀提取物对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所致急性心肌缺血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雄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可地尔(3 mg·kg-1)组、交趾黄檀提取物组(1.5、3和6 g·kg-1),每组10只,通过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造模24 h后给药,连续10 d每天给药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蒸馏水,末次给药1h后进行观察和取材。PowerLab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动脉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平均血压(mean blood pressure, MBP)、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 LVSP)、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maximal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rising rate,±dp/dtmax);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生化...  相似文献   
380.
实验以穴位联合外敷凝胶贴膏的给药形式,建立川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PK/PD拟合模型。首先利用卵蛋白诱导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并采用微透析技术提取家兔的关节腔液,经UPLC-MS/MS分析川芎在家兔关节液中的药动学过程,建立药动学模型;经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分析川芎对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所产生的药效作用,建立药效学模型,拟合药动学与药效学数据得到了PK/PD模型。药动学结果说明洋川芎内酯A经典型穴位足三里给药后在关节腔中的药物质量浓度较阳陵泉高,体现典型穴位优势,而川芎嗪则是经阳陵泉给药后在关节腔中的药物质量浓度较足三里给药高,与传统穴位理论有出入。药效学结果说明药物存在滞后效应。拟合数据构建PK/PD模型,当IL-1β为药效指标时,川芎在典型穴位足三里组、非典型穴位阳陵泉组、非穴位组的PK/PD模型分别为E=115.28Ce/(3 316.72+Ce),E=108.73Ce/(2 993.47+Ce),E=101.34Ce/(3 028.51+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