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婉秋  吴玉 《临床荟萃》2004,19(7):376-37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因高血压是其最早出现,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故临床常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我院1999年6月至2003年5月共诊治原醛症22例,其首诊全部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介入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52例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单纯弹簧圈组)56例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支架辅助组)9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治疗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复发率及预后。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支架辅助组NIHSS评分低于单纯弹簧圈组,GCS分数高于单纯弹簧圈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支架辅助组复发率及mRS评分低于单纯弹簧圈组(P<0.05)。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在弹簧圈栓塞的基础上联合Neuroform自膨式支架可明显提高疗效,同时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7年以来,我们应用复方丹滴丸治疗冠心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冠心病,符合1979年全国冠心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住院病人40例;门诊病人6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47~78岁,平均64.2岁。合并高血压46例,心绞痛34例,陈旧心梗4例。所有病人治疗前均做12导联心电图检测:其中ST-T有明显改变的60例,左心室肥大15例,束支传导阻滞12例,各种类型早搏40例,心房纤颤7例。治疗组52例,男36例,女17例。对照组48例,男32例,女15例。两组临床表现与心电图表现无明显差异。1.2 方法治疗组:口服天津天使力联合…  相似文献   
14.
李婉秋 《中外医疗》2010,29(20):126-127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12周后观察2组血压,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组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h、日间、夜间动态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异常患者与对照组血脂异常患者治疗前后相比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有明显的协同降压作用,尤其适用于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  相似文献   
15.
JAK-STAT即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s sing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transcrip tion,JAK-STAT),是近些年发现的一条应激反应信号通路,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过程,是众多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外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发现JAK-STAT通路参与了心肌缺血、血管内再狭窄、心肌细胞肥大、心力衰竭以及心肌保护.为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研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结果经酪氨酸激酶阻断剂(tyrphostin A23和genistein)、3-磷脂酰肌醇激酶阻断剂(wortmannin和LY294002)、磷脂酶Cγ阻断剂(U73122)预处理,能阻断bF-GF诱导的[Mg2+]i增加。但经磷脂酶Cγ阻断剂无活性的类似物(U73343)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阻断剂(SB202190和PD98059)预处理,不能阻断bFGF诱导的[Mg2+]i增加。结论bFGF通过酪氨酸激酶/3-磷脂酰肌醇激酶/磷脂酶Cγ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放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i。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在动脉-动脉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探讨晨峰高血压与颈动脉溃疡斑块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入组120例经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诊断为动脉-动脉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利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颈动脉彩超分别监测晨峰血压及颈动脉溃疡斑块。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晨峰血压与颈动脉溃疡斑块的相关性。 结果 1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6±12.8)岁,女性占36.8%。晨峰高血压组(n=48)溃疡斑块的检出率与无晨峰高血压组(n=7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31.3% vs 30.6%,P=0.84)。进一步将溃疡斑块按照检出部位(出现在卒中病灶同侧颈动脉或对侧颈动脉)进行分类发现,晨峰高血压组病灶同侧溃疡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晨峰高血压组(27.1% vs 19.4%,P=0.008)。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之后,晨峰高血压与病灶同侧溃疡斑块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dds ratio,OR):1.4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4.22)];进一步校正其他危险因素之后,两者相关性仍存在(OR 1.23;95%CI 1.02~3.46)。 结论 在动脉-动脉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晨峰高血压与卒中病灶同侧颈动脉溃疡斑块的检出率具有相关性,提示过高的晨峰血压可能是颈动脉溃疡斑块脱落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型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因子1(IGF-1)和一氧化氮(NO)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发生左室肥厚(LHV)的影响。法对大连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的35例患者(EH组)和2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IGF-1浓度,用硝酸盐还原法测定NO浓度。结果EH组IGF-1浓度明显高于25例对照组(14.11±2.46nmol/l Vs10.77±3.27nmol/l,p〈0.05),EH组NO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70.15±15.08umol/l Vs79.35±17.10umol/l,p〈0.05);EH并发LVH患者IGF-1浓度明显高于无LVH患者(15.05±3.73nmol/l Vs10.97±4.01nmol/l,p〈0.01),而NO浓度低于无LVH患者(55.80±15.35umol/l Vs69.38±17.87umol/l,p〈0.05)。结论EH患者IGF-1浓度明显升高,而NO浓度降低,尤其是并发LVH者。IGF-1和NO两者失衡可能参与EH及并发LV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单纯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较常见。目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静脉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分别单纯高脂饮食、高脂饲料+脂肪乳灌胃以及高脂饲料+小牛血清白蛋白3种不同的方法喂养兔构建动脉硬化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结果与结论:各组兔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单纯高脂组可出现高脂血症,未发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高脂+脂肪乳灌胃组可形成纤维斑块;高脂+小牛血清白蛋白组可形成较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证实,高脂饲料加静脉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可形成较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可导致多种心血管事件,严重危害健康。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而干细胞作为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的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