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2 毫秒
91.
异丙酚全麻下瑞芬太尼在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麻醉药)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的临床药代动力学。方法选择24例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麻手术患者,以不同速度0.50,0.75,1.00μg·(kg·min)-1输注瑞芬太尼,取桡动脉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瑞芬太尼浓度,用DAS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瑞芬太尼符合二室模型,3组患者的t1/2α、t1/2β、V1、V、C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UC(0-∞)、V、t1/2β和CL的RSD分别为33.42%,67.38%,51.22%和68.10%。结论瑞芬太尼不同输注速率对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但应注意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92.
何洹  施冲 《广东医学》2008,29(10):1708-1709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对Narcotrend脑电监测分级及指数的影响。方法 50例ASA1~2级,行下肢手术患者,不用术前针,随机分为5组(I~V),每组10例,对应不同的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1,2,3,4 ng/ml)。所有患者常规监测HR,MAP,RR及Narcotrend指数(NT),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给布比卡因10 mg,控制麻醉平面T8以下,平面固定后开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I~V组分别设定瑞芬太尼血药浓度为0,1,2,3,4 ng/ml。分别记录给药前(T1)、血药浓度于效应室浓度平衡后5 min(T2)、10 min(T3)、30 min(T4)时的HR,MAP,RR,NI及OAA/S评分,比较组内给药前后及各组是否有差异。结果III~V组HR,OAA/S评分,IV~V组的MAP与给药前相比明显下降, IV~V组的NI与用药前比也有明显差异,但没有影响Narcotrend分级。结论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临床常用浓度下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但不会影响Narcotrend对麻醉深度的分级。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效应室浓度 Narcotrend  相似文献   
93.
目的测定复合右美托咪啶和芬太尼时七氟烷抑制切皮体动反应的呼气末肺泡50%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in 50%,EC50)和95%有效浓度(EC95)。方法选择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病人,输注右美托咪啶0.5 mg/kg后8%七氟烷和芬太尼3 mg/kg诱导,病人意识消失后七氟烷浓度降至5%,同时给琥珀胆碱1~2 mg/kg肌松人后的行呼气末管七内氟插烷管浓。度七为氟1.烷5%和。右七美氟托烷咪最啶低0肺.2泡mg有(/效kg.浓h)度维(M持A麻C醉)按,七改氟良烷序呼贯气法末增浓加度或稳减定少100.2m%in。后用开概始率手单术位。回第归1法个病计算七氟烷抑制切皮反应的EC50、EC95及相应的95%可性区间(CI)。结果七氟烷抑制切皮体动反应的EC50为0.94%,95%CI为0.76%~1.07%;EC95为1.23%,95%CI为1.09%~2.05%。结论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和芬太尼时,七氟烷抑制切皮体动反应EC50为0.94%和EC95为1.23%。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氧化-抗氧化失衡对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GIR)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3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前30 min、GIR后3、6、24、48 h和72 h共6组(每组6只),采用夹闭肠系膜前动脉(时间60 min)技术复制GIR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各时相点血浆中谷胱苷肽(GSH)、维生素C(VC)和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C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以及肺组织中GSH、VC和MDA的含量,T-AOC、GSH-PX活力的变化,同时观察组织湿干重比值(W/D)的变化.结果:成功复制了大鼠GIR模型,GIR损伤可引起,(1)再灌注后各时相点血浆GSH和VC含量明显下降,T-AOC和GSH-PX活性呈显著降低,血浆MDA水平显著上升,与缺血前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1);血浆SOD的活性有上升,但与缺血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肺组织的GSH和VC含量的下降、T-AOC和GSH-PX活力的明显下降,而MDA明显增加,与缺血前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3)组织W/D均显著高于缺血前水平(均P<0.01).(4)血浆抗氧化系统损害与肺抗氧化系统损害关系密切(P<0.05~0.001),肺W/D的变化不仅与血浆抗氧化系统损害如MDA、GSH、VC、GSH-PX(P<0.05~0.001)密切相关,并且与肺抗氧化系统损害如VC、GSH-PX、MDA(P<0.05~0.001)也密切相关.结论:大鼠GIR后,全身性抗氧化系统紊乱导致肺抗氧化系统损害及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的失衡在肺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3例因车祸致重度创伤性休克、严重双下肢毁损伤患者的成功救治和麻醉管理体会。方法:(1)尽量缩短手术等待时间包括病人的搬送、麻醉和监测时间;(2)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其中包括深静脉置管、快速扩容,维持最低有效灌注压,缩短低血压时间,尽可能不用或少用缩血管活性药;(3)麻醉要求诱导占时短,循环干扰少,又可主动管理呼吸和提高动脉血氧合,同时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瓜和消除病人的精神紧张和不安,避免或慎用有循环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和扩血管药;(4)手术开始前使用足量广谱强效抗生素,必要时重复使用;(5)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6)气管拔管前彻底吸尽口咽部和气管内分泌物,消除抑制呼吸诸因素,并积极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咳痰和早期活动。结果:3例病人的抢救、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我们所采取的系列措施是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6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镇痛组(B组,n=20)、罗哌卡因镇痛组(R组,n=20)和镇痛对照组(C组,n=20)。术后C组患者按常规每天1—2次肌注哌替啶60—80mg止痛;B组及R组分别先给0.15%布比卡因和0.15%罗哌卡固10ml负荷剂量行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接着以5ml/h速度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后0,2,4,6,8,12,16,24,36,48h进行VAS记分,B组和R组在术后4h还采用文献[2]方法进行感觉和运动阻滞强度描述。结果:B组及R组镇痛效果均佳(VAS<3),又明显好于C组(P<0.05),B组与R组之间镇痛效果及感觉和运动阻滞强度无明显差别。结论: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中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用0.15%罗哌卡因与0.15%布比卡因5ml/h的镇痛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98.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 ̄4m g/L和2 ̄5μg/L,间断追加维库溴胺。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性降低(P<0.05),心率减慢(P<0.05),气管插管、切皮前后无明显改变,手术结束后睁眼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麻醉恢复时病人苏醒较快,自觉舒适,无呼吸再抑制现象。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停药后清醒快,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在唤醒开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需行脑功能区手术病人随机等分为监测组与非监测组,监测组病人监测Narcotrend分级(NT)及指数(NI),非监测组不进行Narcotrend监测。麻醉方法均选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监测组至NI≤46、非监测组当病人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术中监测组维持NI≤46,非监测组根据血流动力学调整丙泊酚浓度维持麻醉。处理硬脑膜时,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开始减量,病人呼唤睁眼后,拔出喉罩。记录置入喉罩时和唤醒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置入喉罩前1min、即刻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监测组NI及减浅麻醉至呼唤睁眼时间,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监测组诱导所需丙泊酚浓度小于非监测组,P〈0.05。监测组唤醒时间(10.3±3.0)min明显短于非监测组(14.6±3.0)min,P〈0.01。置入喉罩前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波动不明显,NI与丙泊酚浓度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唤醒开颅时,在Narcotrend指导下,可以显著降低丙泊酚所需靶浓度,增加唤醒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00.
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脑功能区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技术进行功能解剖定位,要求肿瘤切除过程中病人处于完全清醒状态,麻醉过深或过浅均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唤醒麻醉用于脑功能区手术已有多年历史,主要包括局部麻醉联合镇静或真正的术中唤醒全麻技术.术中唤醒全麻使得存术中评价病人清醒状态下的神经功能成为可能:本文就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的方法和监测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