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4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233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364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1054篇
内科学   539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222篇
特种医学   2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46篇
综合类   2154篇
预防医学   1152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983篇
  7篇
中国医学   942篇
肿瘤学   183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例初治及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含有硼替佐米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统计有效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4例,接近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达65%,死亡3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变及感染,均经对症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结论 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和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和(或)升主动脉置换手术后,主动脉根部-右心房耳分流术患者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主动脉根窦部手术且同时行右心房耳人工造口分流术的87例患者,术后采用电子束CT(EBCT)或16、64层CT扫描机行非心电门控连续容积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水平至左、右髂动脉分叉处.86例患者于术后2~20d内行首次CT检查,1例术后15年行CT检查.结果 87例患者CT均明确诊断主动脉血管吻合口漏,异常血流经右心房耳口引流入右心房.少量分流25例,中量分流47例,大量分流15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15年升主动脉周围大量对比剂外溢,右心房、室明显增大).术后复查CT超过2次的患者37例,其中10例随访期内见少至中量分流漏口消失,8例少量分流较前减少,14例少至中量分流较前无明显变化,5例中量分流者3个月后复查分流较前增加.结论 右心房耳分流术患者CT为首选检查手段,可明确分流情况且定量分类,根据其影像特点可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亦是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长期高强度噪声环境对军队机务人员血压的影响。方法:观察组为708名机务人员,对照组为356名男学员,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差异;观察组按工作年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①观察组平均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舒张压、高血压检出率、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77.9±7.8 vs 75.8±6.9;5.1%vs1.4%;9.7%vs 4.8%;P<0.05);②观察组亚组之间平均收缩压无明显差异,舒张压、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期高强度噪声暴露对机务人员血压有不利影响,以舒张压升高为特点。  相似文献   
994.
刘强  苏白海 《华西医学》2014,(9):1787-1790
透析膜性能是影响血液透析安全与疗效的核心因素,透析器膜材料的研究进展推动着整个血液净化领域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性能优越的透析膜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改善了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然而目前的血液透析相较于天然肾脏,仍存在中大分子毒素及蛋白结合毒素清除不足、生物相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成为近年透析器膜材料研究的焦点。现就近年高性能透析膜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 比较临床常见黑甲性疾病的皮肤镜表现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行皮肤镜检查的4种常见黑甲皮损皮肤镜图像特征。结果 共纳入266例黑甲性皮损,其中甲黑素瘤64例(24.1%),甲母痣52例(19.5%),甲下出血89例(33.5%),甲真菌病61例(22.9%)。甲黑素瘤及甲母痣多发于指甲,甲黑素瘤发生于拇指甲的比例高(62.8%),甲母痣则更多发生于2 ~ 5指甲(73.9%);甲下出血及甲真菌病多发于趾甲,其中甲下出血51例(57.3%),甲真菌病46例(75.4%)。甲黑素瘤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49例,76.8%),其余3组疾病则多见于40岁以下患者。甲黑素瘤皮肤镜表现主要为纵向规则条带(35例,54.7%)或不规则条带(25例,39.0%),87.5%的病例色素带宽度大于3 mm, 36例(56.3%)Hutchinson征阳性, 15例(23.4%)破溃,颜色以黑褐色为主;甲母痣表现为单一规则色素带结构(52例,100%),36例(69.2%)色素带宽度小于3 mm,26例(50%)Hutchinson征阳性,无破溃病例;甲下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斑疹(74例,83.1%),85例(95.5%)见暗红色或黑色出血小球结构;黑甲性甲真菌病表现为黑褐色纵向不规则条带(54例,88.5%)。结论 皮肤镜下,甲黑素瘤可表现为纵向规则条带,条带宽幅大于3 mm,甲母痣多表现为纵向规则条带,甲下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污斑,甲真菌病可表现为纵行不规则条带。皮肤镜可用于鉴别黑甲性皮损,为甲黑素瘤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 对近5年失神经肌萎缩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失神经肌萎缩领域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 5.8.R3软件分别从年发文量、被引频次、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2017年至2021年共检索到516篇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被引频次逐年增加。美国、加拿大及英国为高影响力国家,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为领先机构,作者孙华林发文量最多,作者Bodine S C和Sandri M为主要影响人物。基于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形态学的生理病理机制,以及物理因子疗法、药物、运动锻炼等防治措施,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预测以活性氧为靶点,以寻找多靶向蛋白水解系统药物为目标,探究有效的失神经肌萎缩防治措施,可能成为前沿趋势。结论 该可视化分析总结了失神经肌萎缩领域研究趋势和发展,并预测潜在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998.
支淑华  郭慈娟  李艳梅 《护理研究》2013,(12):4057-4058
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病情危重,留置多种管路,病人常有意或无意地拔除治疗或监测管道,给治疗带来严重干扰,甚至造成病人及医护人员伤害、公物损害,故对危重病人合理有效的约束十分必要[1].单独使用约束工具,部分约束未能起到保护性约束作用,甚至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损伤.为此,护理人员不断寻找有效的方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2010年11月-2011年4月我院ICU应用改良约束法配合镇静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医院船海上救护演练排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医院船演练过程中,运用弹性排班对医院船62名护士进行日常排班和紧急突发事件排班。结果在医院船演练中应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共救治伤员300名,配合医生进行动物手术73台;承担各类重症伤员的救治和手术,包括危重伤员30名、烧伤伤员90名、重伤伤员60名、轻伤伤员120名,负责转运和后送伤病员30名。结论医院船可配置的护士数量有限,因此通过精细化排班管理,在护士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可满足批量伤员救治需要。  相似文献   
1000.
当前提高结肠癌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肠镜是检出早期结肠病变的最佳手段,但早期结肠病变的形态往往缺乏特异性,尤其是平坦型和微小型病变容易漏诊.色素内镜能发现平坦型、凹陷型腺瘤和早期癌的工具,是一种简单、安全、快速、适用范围广和价廉的检查手段.目前国内外有关普通肠镜发现可疑病灶后加用靛胭脂喷洒于局部病变黏膜从而进一步判断病变性质的报道较多,而常规采用全结肠靛胭脂染色内镜在筛查早期结直肠病变中研究较少.我们针对大肠癌高危人群常规采用全结肠染色肠镜检查与普通肠镜检查,并对结肠病变检出率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