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优秀射击运动员应激状态下消化系统躯体化症状与ERP中P 300变化的关系。方法使用N euroScan 32Channel ERP System记录20名上海市优秀一线射击运动员应激前后P 300波幅、潜伏期,用SCL-90、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型诊断标准中消化系统躯体化症状条目对运动员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8项消化系统躯体化症状中,反酸、恶心、呕吐、腹泻有显著性差异。有反酸症状的运动员应激后P 300潜伏期(425.83±36.82)高于无反酸症状运动员(377.14±32.32);有恶心症状的运动员应激后P 300波幅(11.34±4.31)低于无恶心症状运动员(16.81±4.97);有呕吐症状的运动员应激前(9.82±3.25)及应激后(7.55±1.35)P 300波幅均低于无恶心症状的运动员应激前(15.91±3.74)及应激后(16.05±4.52);有腹泻症状的运动员应激后P 300潜伏期(363.00±6.59)低于无腹泻症状的运动员(410.92±41.54)。结论消化系统躯体化症状与P 300变化具有相关性,提示不同消化系统躯体化症状发生机理与认知加工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
本文作者以脂餐试验结合B超声检查,首次观察到6例正常人每隔1周皮下注射生长抑素激动剂SMS 201-995(SMS)50、25、12.5及5μg后,胆囊收缩功能被明显抑制至少6h。提示在SMS临床应用中要注意其抑制胆囊收缩功能的副作用;同时,为胆囊结石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24.
三维超声在妇科领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维超声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质量的改善,应用过程简化,三维超声作为二维超声的补充与完善,在产科领域的临床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多数超声医师与产科医师的认可,应用其评价胎儿正常与异常结构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目前,三维超声在妇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于羊水量正常时胎儿肾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于孕中晚期对羊水量正常胎儿中发现的单侧或双侧肾超声表现异常(包括大小、回声、形态异常,出现囊肿等)病例进行系统二维超声检查、孕期及生后随访观察、病理学检查等,并进行总结分析.仅有肾盂增宽的胎儿不包括在本组研究中.结果 发现羊水量正常但单侧或双侧肾发育不良的胎儿11例.其中单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5例,4例不合并其他异常,1例合并同侧手缺如;单侧肾缺如2例,其中1例不合并其他畸形,另1例合并多发畸形包括脑积水、骶尾部脊柱裂、同侧桡骨缺失及单脐动脉,符合VACTERL综合征;盆腔.肾1例,马蹄肾1例,生后超声证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1例,胎儿一侧肾可见多发囊肿,合并心脏横纹肌瘤,孕妇为双侧多囊肾;双侧肾发育不良1例,产前超声表现为双侧肾回声增强.结论 单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是羊水量正常时产前超声最常检出的胎儿肾发育不良性疾病.根据产前超声表现并结合家族史,能在大多数胎儿肾发育不良病例中进行病因学诊断并帮助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6.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5分评分法进行良、恶性诊断及ROC曲线分析,比较超声造影前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98.2%恶性病灶(56/57)超声造影动脉相表现为弥漫或环状增强,诊断敏感性98.2%,特异性82.6%;延迟相,82.5%(47/57)恶性病灶增强信号廓清,诊断敏感性82.5%,特异性84.8%。良性病灶中17.4%(8/46)动脉相弥漫增强;84.8%(39/46)延迟相持续增强。血管瘤呈向心性增强,诊断敏感性81.8%,特异性100%。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动脉相放射状增强,诊断敏感性66.7%,特异性99.0%。根据诊断评分,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91.3%,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其ROC曲线下面积(0.948)大于常规超声诊断者(0.811,P=0.000)。结论超声造影肝局灶性良恶性病变具有特征性表现,其诊断应用价值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27.
目的回顾性分析胎儿脑中线异常病例的产前声像图、胎儿MRI等影像学表现,探讨产前超声、MRI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在产前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中晚孕系统超声检查检出胎儿脑中线异常如大脑镰缺如、透明隔缺如、侧脑室及丘脑融合、第三脑室扩张、小脑蚓部缺如、小脑延髓池增宽、脑中线囊肿、脑中线偏移等,同时检出其他颅内、外结构异常,必要时加用MRI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等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产前超声共检出脑中线异常胎儿14例,根据产前超声、MRI、染色体分析结果诊断为前脑无裂畸形3例,其中2例为18号染色体异常;脑积水4例,其中2例合并其他异常;小脑延髓池增宽4例,其中1例为经典型Dandy-Walker综合征,2例合并心脏异常,1例随访至1岁未见异常;脑中线囊肿2例;脑实质出血致脑中线偏移1例。结论脑中线异常是多种胎儿颅内病变的主要超声表现之一,通过超声观察分析不同脑中线异常的特征、并结合其他颅内外伴发表现,以及MRI、染色体核型分析等结果,有助于对胎儿颅内结构发育异常进行更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8.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arteritis,TA)颈动脉受累的声像图特点并评价超声在‘rA诊断及活动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TA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测量受累颈总动脉管壁厚度。将TA患者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两组,以5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比较各组问颈动脉管壁厚度的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管壁厚度对‘rA活动性的评估效果。结果58例TA患者共106条颈动脉受累,其中76条(71.7%)管壁超声表现为弥漫性、均匀性增厚,增厚管壁呈中等或中低回声。35条(33.0%)管壁呈通心粉征,67条(63.2%)呈靶环征。TA活动期组管壁厚度大于非活动期组,且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以管壁厚度来判断TA活动状态,最佳诊断阈值为2.25ram,敏感性为71.4%,特异性66.0%。按照有无管腔狭窄进一步分组,分别确立诊断阈值后,非狭窄组中特异性提高为81.5%,狭窄组中敏感性提高为90.0%。结论靶环征是TA受累颈动脉除通心粉征外的另一超声新征象,有助于TA的超声诊断。管壁厚度对于评估TA活动性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7月57例患者的57个甲状腺病变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并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其中14例获得手术病理,其余病例全部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5年至5年6个月。细胞学及组织学诊断结果分为四类:良性、恶性、可疑恶性及涂片不满意,将其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分析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的细胞学特征及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与常规细胞学涂片特征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背景血细胞明显减少、细胞量较多、集中,胶质量少或浓集、核较深染、细胞皱缩更常见、常见细胞质碎片及裸核。57个甲状腺病变中,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恶性6个,良性51个。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诊断良性48个(84.2%),恶性4个(7.0%),涂片不满意5个(8.8%)。该技术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66.7%,特异性100%,准确率94.5%,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6.2%。与常规细胞学涂片诊断结果相似。结论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细胞学特征与常规涂片有一定差异,诊断准确性与常规涂片相似,在甲状腺结节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总结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并被病理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的40例年轻患者(≤3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与超声影像资料。结果40例患者平均年龄(29.88±5.12)岁。14例患者(35%)有肿物短期内快速生长病史。3例患者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35例患者(共40个恶性病灶)接受超声检查,超声漏诊5个病灶,误诊4个病灶,31个病灶在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77.5%。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97.1%)、边界不清(82.9%)、内部回声不均匀(97.1%)、微小钙化常见(74.3%)、血流丰富(Ⅱ-Ⅲ级80.0%)。15例(37.5%)患者采用保乳术,4例(10.0%)采用乳房单纯切除术,2l例(52.5%)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占67.5%(27/40)。22例(55%)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对40例患者平均随访(64.08±5.87)个月,8例(20%)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17.17±12.02)个月。结论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复发率高,淋巴结转移率高,超声声像图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