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不孕症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7%~10%,其中女性因素约占40%,排卵障碍者占25%~35%[1]。卵巢功能异常的不孕症患者经间期顺利受孕不仅需要行经期除旧生新、经后期顺利阴长,更需要经前期阳长充足以养胎,故质量好的胚胎顺利形成需要4期时间。所以调周法[2]在不孕症中的应用较为重要。20世纪60年代夏桂成教授即对月经周期及调周法有所认识,70年代中期开始用中药周期治疗,80~90年代通过对调周法的运用和探讨不断深入,将月经周期分为行经、经后、经间、经前4期,直至后来的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排卵期、经前前半期、经前后半期、行经期,形成卓有特色的见解。张晓甦老师从事妇科临床30余年,在治疗卵巢功能异常不孕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注重心肝脾肾、用药归经、用药平和及根据患者体质用药等独到的调周用药特点。现将张老师的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普鲁卡因和安定在治疗宫颈水肿中的作用,寻找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将0.5%的普鲁卡因20ml和阿托品1mg注射于发生水肿的官颈,对照组注射安定10mg于宫颈,比较其疗效。结果注射普鲁卡因、阿托品组总有效率达到95.3%,显效率为73.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显效率为41.6%。结论普鲁卡因、阿托品治疗宫颈水肿效果显著,优于安定,且安全、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3.
〔摘 要〕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及血必净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7 月湖南 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 80 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 规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微循环变化,即总血管密度 (TVD)、灌注血管密度(PVD)和微血管流动指数(MF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微循环指标 TVD、PVD、MFI 均 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治疗 6 h、12 h、24 h 后微循环指标较 0 h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改善 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及血必净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微循环均起到一定影响, 可以改善患者微循环,但血必净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4.
徐艳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67-3468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定性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孤立性肺结节( SP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SPN 17例,炎性SPN 12例,恶性SPN 36例,所有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SPN行平扫和增强后15s、30s、60s、120s、180s、240s、300s等7个序列扫描,计算结节增强参数,统计各个期相的CT净增值与最大CT净增值的差异,观察结节形态学征象,计算多期动态扫描的△CT值对诊断恶性与非恶性SP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炎性、恶性组SPN增强后30 s、60s、120s、180s、240s、300s的CT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组( t=3.914、8.624、8.593、9.553、9.852、9.771和3.705、7.842、7.739、8.863、9.025、8.992,均P<0.05);炎性组SPN增强后60s、120s、180s、240s、300s的CT值明显高于恶性组(t=6.047、5.743、7.538、6.366、7.156,均P<0.05);炎性组中仅15s、30s期相CT净增值与最大净增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7、3.711,均P<0.05);恶性组仅15s、30s、60s期相的CT净增值与最大净增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1、3.954、3.677,均P<0.05),其余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恶性SPN诊断效能最高的是CT最大净增值15~60 Hu,其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86.21%,准确度为89.23%。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成像能够为恶性、良性、炎性SPN鉴别提供有利证据,可以同时观察结节的形态和强化特征,以CT最大净增值15~60 Hu作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阈值具有较高准确性,以增强后15s、30s、60s为扫描时间点。  相似文献   
65.
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白木香产生倍半萜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对白木香产生倍半萜的诱导作用。采用气质联用(GC-MS)对可可毛色二孢菌PDA发酵液进行检测,发酵液中检测到茉莉酸类化合物(jasmonates,JAs)。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检测发酵液处理后白木香愈伤中沉香倍半萜成分,发现其能够诱导白木香愈伤产生α-愈创木烯(α-guaiene),δ-愈创木烯(δ-guaiene),α-蛇麻烯(α-humulene)3种沉香倍半萜。推测可可毛色二孢菌可产生茉莉酸类物质,其作为伤害信号分子诱导白木香产生倍半萜。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筛查在胎儿颅脑畸形的应用价值,研究超声筛查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间进行超声筛查胎儿颅脑畸形的孕妇5430例,采用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对胎儿颅脑进行筛查,对于超声诊断颅脑严重畸形的胎儿,进行中止妊娠。结果超声筛查检出19例胎儿颅脑畸形,经产后证实检出率为100%(6/6)。在进行超声筛查胎儿颅脑畸形的过程中,检出心脏畸形18例,唇腭裂12例,羊膜束带综合征1例,先天性膈疝3例,先天性肺囊腺瘤2例,四肢短小3例。结论超声筛查在胎儿颅脑畸形的应用价值巨大,对胎儿颅脑畸形的检出率高,同时可以检出胎儿自身患有的畸形,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下鼻甲重塑加鼻中隔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经药物或免疫治疗效果不佳,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后愿意行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实验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加双侧下鼻甲重塑,此后3个月、6个月、1年时随访,根据2004年兰州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判定及临床分析.结果 在48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对照组:术后3个月有效率为86.3%(19/22),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72.7%(16/22):术后1年有效率为63.6%(14/22);实验组:术后3个月有效率为96.2%(25/26),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2.3%(24/26),术后1年有效率为88.5%(23/26).结论 对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持续性变应性患者,鼻内镜下进行下鼻甲重塑加鼻中隔成形术手术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叶酸、维生素B12干预治疗是否能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以及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血浆Hcy水平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组(92例),干预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叶酸5mg.d-1和维生素B12500ug.d-1,其他两组仅予常规治疗。随访患者1年,观察血浆Hcy水平以及患者预后(NIHSS以及不良预后事件)。结果干预组Hcy水平显著降低(P=0.008),但是NIHSS评分较对照组无显著改善,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但是不能改善患者预后,考虑可能与维生素治疗不能改善炎症反应有关。维生素治疗能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复发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全脑全脊髓放疗对患者血象的影响,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4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在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期间血象变化,按照下降程度分为正常、轻度抑制(I/II)和重度抑制(ra/IV),分析性别、年龄、诱导化疗、1刀、脊髓剂量与血液学毒性的相关性。结果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为85.9%(55/64),血小板为62.5%(40/64),血红蛋白为29.7%(19/64),其中Ⅲ~Ⅳ级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为32.8%、9.4%、1.6%。68%的患者在放疗开始3周内出现白细胞减少,放疗3周后达到最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y刀、脊髓剂量与骨髓抑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诱导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较单纯放疗者重(P〈0.05)。结论全脑全脊髓照射期间出现骨髓抑制情况常见,诱导化疗可加重全中枢放疗骨髓抑制的程度,放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血象变化,发生血液学毒性时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国产沉香的源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AsCHS1编码区进行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方法:根据已报道的白木香伤害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获得1条具有查尔酮合酶保守结构域的CHS基因序列,采用RT-PCR技术,以不同伤害时间白木香木质部混合样品总RNA为模板克隆得到白木香AsCHS1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并对AsCHS1蛋白进行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预测分析。另外,采用qRT-PCR方法,以组蛋白(histones)为内参对AsCHS1基因在伤害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AsCHS1基因编码区开放阅读框(opening reading frame,ORF)长为1 194 bp,编码397个氨基酸残基,命名为AsCHS1。qRT-PCR实验证明该基因表达量在伤害后12 h最大,说明该基因能够在早期响应伤害胁迫。结论:白木香AsCHS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的分离克隆为进一步研究AsCHS1蛋白在白木香中黄酮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及表达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