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延迟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LDVC)技术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纳入2011年1月—2015年6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泌尿外科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7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年龄49~74岁,平均63.7岁;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平均13.0 μg/L,活检Gleason评分平均6.8分,前列腺体积平均56.8 mL,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评分均≥15分。TNM临床分期cT1期49例、cT2期 26例。根据住院号的奇偶分为DLDVC组(33例)和标准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SLDVC)组(42例),两组术前PSA、活检Gleason评分、性功能IIEF-5 评分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行LRP治疗,其中DLDVC组33例术中采用DLDVC技术,SLDVC组42例术中采用SLDVC技术。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后控尿率和IIEF-5 评分。结果 DLDVC组和SLDVC组手术时间[(240±87)min、(220±74)min]、术中失血量[(410±92)mL、(370±79)mL]、术后住院时间[(9.2±1.1)d、(9.4±1.3)d]、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手术切缘阳性率[21.2%(7/33)、16.7%(7/4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平均随访21(6~53)个月。术后拔除尿管即刻及1、3、6个月控尿率DLDVC组分别为60.6%(20/33)、78.8%(26/33)、87.9%(29/33)和93.9%(31/33),SLDVC组为23.8%、54.8%、71.4%和90.5%,其中早期(拔尿管即刻及1个月)控尿率DLDVC组高于SLDVC组(P值均<0.05),后期(拔尿管3个月及6个月)控尿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6、12个月IIEF-5 评分DLDVC组分别为(8.4±7.2)、(9.1±7.3)、(14.4±7.1)分,SLDVC组为(7.3±6.1)、(7.4±6.7)、(11.1±9.3)分;术后12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患者比例两组分别为38.1%(8/21)和16.7%(5/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2, P>0.05)。结论 LRP中,DLDVC能早期恢复控尿功能,对术后早期性功能的恢复优势不明显,但不影响肿瘤学的手术切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实施个体化神经保留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2018年6月,121例前列腺癌患者经多学科讨论,建议行神经保留手术。临床分期cT1期49例,cT2期72例。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3.3~20(11.3±6.1)μg/L。活检Gleason评分5~8分,平均6.1分。先采用腹腔镜下完全筋膜内技术,再根据术前和术中快速病理结果,改行筋膜间或筋膜外技术。结果完全筋膜内技术101例(83%);由于术中见前列腺与周围筋膜粘连,可能存在肿瘤包膜外局部浸润而行冰冻切片检查20例,切缘阴性改为筋膜间技术13例(11%),切缘阳性转筋膜外技术7例(6%)。术后8例(7%)手术切缘阳性。随访6~71个月,平均33.6月,术后8~41个月生化复发15例(12%)。控尿率:术后拔除尿管即刻控尿85%(103/121),18例尿失禁患者术后6个月全部恢复。术后3个月、6个月勃起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分别为42%(51/121)和57%(69/121)。结论腹腔镜实施个体化保留神经的LRP是安全可行的;根据术前和术中的临床评估,采用渐进式筋膜保留方法,能使肿瘤学和功能达到较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二氨基乙氧基双苯萘酯(2-aminoethoxydiphenyl borate,2-APB)对豚鼠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将豚鼠膀胱按解剖标志划分并切取不同部位组织块,制成逼尿肌肌条,置Kreb液孵育,通过离体逼尿肌肌条实验观察2-APB对豚鼠逼尿肌收缩活动频率、幅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应用2-APB后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抑制程度不同,顶部抑制程度最高,体部次之,颈部最弱。结论膀胱逼尿肌不同区域兴奋性不同,可能与不同区域ICCs样细胞的分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豚鼠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的兴奋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豚鼠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的兴奋性。方法将豚鼠膀胱按解剖标志划分并切取不同部位组织块,制成逼尿肌肌条,置Kreb液孵育,通过体外肌条收缩实验和肌电位记录观察豚鼠逼尿肌收缩活动频率、幅度的变化以及肌电位频率、幅度的变化。结果同等张力条件下,不同区域的离体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各不相同,膀胱顶部肌条收缩的频率和幅度较大,其次为体部,颈部最弱。不同区域的离体逼尿肌肌条静息电位频率无明显差异而幅度不同,膀胱顶部肌电位幅度较大,其次为体部,颈部最弱。结论豚鼠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的兴奋性不同,提示膀胱中可能存在兴奋的最高控制点,即膀胱起搏点,膀胱顶部可能为膀胱的潜在起搏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中盆腔不同清扫范围内淋巴结的清扫数目作为衡量盆腔淋巴结清扫(PLND)手术质量标准的可行性。方法 在19具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行超扩大PLND术,并将范围分为标准、扩大、超扩大3级及10个解剖区域,对每个区域淋巴结分别清扫及计数。计算超扩大、扩大和标准清扫解剖区域之内清除的淋巴结总数目及其变异系数(CV)。结果 超扩大PLND术产生的淋巴结数目29~72个,平均(46.1±12.5)个;扩大清扫为23~69个,平均(41.3±10.8)个;标准清扫为18~39个,平均(28.9±7.2)个;CV分别为27.2%、26.2%与25.1%。结论 盆腔各解剖区域淋巴结数目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应用最低淋巴结计数作为衡量PLND手术质量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徐礼臻  朱再生  周鹏飞  刘全启  徐旻  胡亮 《浙江医学》2023,45(15):1609-1614,1625
目的 探讨驱动蛋白(Eg5)小分子抑制剂SB-743921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迁移的影响以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CRPC细胞株DU145,设置对照组、NC小干扰RNA(siRNA)组、Eg5 siRNA组、SB-743921(4 nmol/L)组、SB-743921(8 nmol/L)组。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PI单染实验、划痕实验检测SB-743921对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迁移的影响;进一步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SB-743921对细胞中c-Myc、SP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Eg5 siRNA组、SB-743921(4 nmol/L)组、SB-743921(8 nmol/L)组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G2/M期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细胞迁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Eg5 siRNA组、SB-743921(4 nmol/L)组、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