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5 毫秒
21.
目的探讨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科在1999年1月~2004年12月以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42例,随访时间15~75个月,平均37个月。按Kuderna改良Merled’Aubigne与Postel评分法评价疗效,优20例(47.6%),良17例(40.5%),可2例(4.8%),差3例(7.1%)。优良率为88.1%。结论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好、并发症少,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2.
背景硬膜外阻滞(epidural block,EB)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和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多次EB治疗后,对椎管内局部组织的结构有何影响,已有学者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目的了解E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对椎管内局部组织有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非随机化同期对照观察.单位一所大学的附属医院及病理教研室、电镜室.对象1992-05/1997-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选择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EB治疗无效,并行后路突出间盘切除的40例;以及同期非EB治疗而做手术切除的20例作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手术中切取椎管腔面的黄韧带和间盘组织共120个标本做光镜检查,并从中选取EB组12例、非EB组10例的部分黄韧带和间盘组织制作44个电镜标本,分别送本校病理和电镜教研室专人制作及观察.主要观察间盘和黄韧带组织的外膜反应增生和炎症反应情况,次为纤维环、髓核、黄韧带组织内的超微结构变化情况.通过EB组40例、非EB组20例的黄韧带及间盘组织的组织学观察,以及前者12例、后者10例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椎间盘组织和黄韧带组织的椎管腔面外膜情况、炎症反应情况.②次要结局超微结构.结果光镜见黄韧带及间盘组织的腔面外膜光滑程度和炎症反应情况,EB组与非E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电镜下观察上述两种组织的纤维成份和排列以及细胞的超微结构,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组患者实施腰椎EB后与椎管内瘢痕粘连形成无关,并对椎管内局部组织的超微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因两组部分患者的黄韧带和间盘组织内有慢性炎症反应存在,故应做好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DASRR程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作者将ADFR方案改进成DASRR,程序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观察其疗效。方法应用DASRR程序对照治疗102例患者。DASRR组按程序先用二膦酸盐2周,以抑制骨吸收活动,然后用氟化物一个月,以刺激骨形成,用维生素D3及钙剂2个月以加强成骨,停药一个月自发诱导下一个骨代谢周期。对照组只用维生素D3及钙剂。结果经两个重复程序(8个月)治疗,DASRR组骨密度多增加,其中腰椎骨增加4.26%(P<0.05),85%以上患者的骨痛能缓解。结论DASRR方案具有强的增加骨密度的能力,比ADFR方案在理论更符合骨质疏松代谢规律,在实践上更易实施并取得可靠疗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总结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手术治疗髋臼骨折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31岁.受伤距手术5~14 d;常用手术入路为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结果]23例随访,优15例,良5例,可3例.[结论]及时手术、解剖复位、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5.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原则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高龄患者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高龄患者身体机能较弱,常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和严重骨质疏松,治疗难度大。近年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手术治疗的优点已得到大多数医师认同,其安全性也大为提高[1]。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分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类,经典的手术方式是内固定。内固定器材很多,其中加压滑动鹅头钉又称R ichards钉和动力髋螺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金标准,任何新的治疗方法必须与其进行对比[2]。这些固定材料对于稳定型骨折均能取得较…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30年来所施行的初次骨病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 4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类手术病例的一般特点.方法 筛选出1973年1月~2009年7月30日30年间初次骨病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分析患者及病种构成情况,手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和疼痛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病例共计1 459例,男584例,女875例,双侧置换者104例,合计1 563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22例,共424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 037例,共1 139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例以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主(365例,占86.49%).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以股骨头坏死并骨性关节炎(322例,占31.01%)为主.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和疼痛缓解显著(100.0%)、并发症少(3.3%),未见感染.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为治疗严重髋部疾患的确切有效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用以评价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干骺端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 20只 5月龄雌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术后 12周, 对全部大 鼠进行股骨骨密度和股骨远端骨组织计量学测定。所有大鼠取一侧股骨行中段三点弯曲试验, 另一侧 股骨行干骺端弯曲试验, 测定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屈服载荷、刚度)。对各生物力学指标和骨密度 及骨组织计量学指标行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去卵巢组股骨骨密度、骨组织计量学指标(骨小梁面 积百分比、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生物力学参数(最大载荷、屈服载荷、刚度)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 低。在股骨干骺端弯曲试验中, 两组最大载荷和屈服载荷的差值明显大于三点弯曲试验所得的相应差值。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骨生物力学各参数与骨密度、骨组织计量学指标均呈正相关, 且股骨干骺端 弯曲试验的生物力学参数与骨密度、骨组织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股骨干三点弯曲试验。结论 建立了新型骨质疏松大鼠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即股骨干骺端弯曲试验, 可用来评估去卵巢骨质疏松 大鼠股骨干骺端生物力学性能, 与股骨干三点弯曲试验相比, 其敏感度更高, 与骨密度和骨组织计量学 参数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28.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是老年人致残甚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2].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内科合并症的的增多及重要脏器功能的减退使承受麻醉和手术的能力下降,手术风险增大,故围手术期的处理尤为重要,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相似文献   
29.
背景:目前使用的保留前后叉韧带的假体仍存在诸多问题。改良和设计保留前后交叉韧带膝关节假体相关的形态测量,特别是胫骨近端未曾见到过详细的报道和研究。目的:通过对正常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相关的胫骨近端形态学的分析,从而为改良和设计保留前后交叉韧带人工全膝关节假体提供参考。方法:4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膝关节的CT及MRI扫描,然后将膝关节CT、MRI断层影像数据导入Mimics10.01进行图像分割与三维重建,重建出完整的膝关节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后再导入GeomagicStudio11,在膝关节模型上测量前后交叉韧带在胫骨近端解剖参数,模拟截骨后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的解剖参数。结果与结论:前后交叉韧带总的宽度为(14.94±2.56)mm,性别间比较提示男性需适当增加横向的截骨宽度以避免损伤前后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顶部的长度为(8.02±1.03)mm,底部的长度为(15.19±1.71)mm,截骨后高度(9.13±0.88)mm,而且此梯形结构位于前后径48%-82%。胫骨截骨面内侧的内外径短于外侧的内外径,内侧前后径大于外侧的前后径,因而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假体更需要非对称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30.
徐栋梁  谭本前 《广东医学》2004,25(6):629-63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已近百年。自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在Charnley等的努力下 ,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逐步制定和完善了手术标准。 80年代起 ,生物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同时骨水泥技术亦不断得到改良。人工髋关节从材料到手术技术均有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