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60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81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459篇
综合类   580篇
预防医学   331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229篇
  1篇
中国医学   358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克州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和发病特征。 方法分析我院近3年收治的VT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与住院及手术相关,分为医院相关性VTE(HA VTE)和社区相关性VTE(CA VTE)。调查患者的VTE危险因素,分析不同部位类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或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81例VTE患者,其中CA VTE 63例,HA VTE 18例,前者是后者的3.5倍。CA VTE的危险因素以肥胖(28.57%)、创伤或骨折(19.05%)、卧床(17.46%)为主,尚有15.87%的病例未能明确危险因素。HA VTE的危险因素以外科手术(66.67%)为主,其中又以骨科(6例)、妇产科手术(2例)最为常见。左下肢、右下肢、双侧下肢DVT的构成比分别为62.96%、34.57%、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合并PTE的概率,双侧下肢DVT为100%,右下肢为32.14%,左下肢为1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克州地区CA VTE较HA VTE常见,前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肥胖、创伤或骨折、卧床,后者为外科手术,并以骨科、妇产科手术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2.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造瘘术,由于它具有简单易行、经济实惠、安全快捷等优点,近年来,国内也日益推广应用,已部分地替代了手术胃造瘘术,我院自1998年以来先后为27例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的患者施行了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998年2月至2001年1月住院患者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18~79岁,平均51岁,所有病例均为心脑疾病造成昏迷或神志不清者,在行PEG之前大多…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 探讨一种动力型髋离断假肢控制方法提升佩戴者步态对称性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九轴姿态传感器采集健康人体下肢步态运动学信息,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穿戴髋离断假肢截肢者健侧-假肢侧运动学映射模型。将截肢者健侧腿的运动学信息实时传入该映射模型,生成髋离断假肢运动的目标轨迹,结合下肢假肢动力学模型,通过PID算法控制髋离断假肢电机运动,实现截肢者的实时步态分析和假肢的实时控制。记录截肢者穿戴动力髋离断假肢行走实验中的步长、步频及最大髋关节角度等数据,并结合步态对称性指标SⅠ、RⅠ、RⅡ对假肢控制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BP神经网络建立的截肢者健侧和假肢侧的运动学映射模型,综合关联度达到98.7%。相对于传统髋离断假肢,动力髋离断假肢髋关节的最大屈曲角度提升了105.5%,截肢者的步态对称性指标SⅠ和RⅡ分别提升了74.2%和72.2%。 结论 动力型髋离断假肢控制系统能提高假肢穿戴者的步态对称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Eriksen Flanker任务的结合,探讨青少年吸烟者的认知控制能力是否存在异常。方法:采用被试者包括吸烟者19名(n=19),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与之相匹配的健康非吸烟者19名(n=19),比较两组的错误相关成分错误正波及其行为学任务表现。结果:与健康非吸烟者相比,吸烟组的错误数明显增加(F=5.133,P=0.030)。同时,青少年吸烟者的错误正波Pe的波幅有明显降低(P<0.001)。结论:青少年吸烟者存在错误处理缺陷,错误处理能力的降低可能与吸烟有关。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 2A 催化亚基(PP2Ac)下调是否参与人tau蛋白积聚引起的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及功能失衡的机制。方法 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转染mito-dsRed质粒和人tau40质粒48 h后,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线粒体分布,免疫印迹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PP2Ac 及PP2A 调节亚基 b(PP2Ab)表达水平;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野生型 HEK293 细胞(293wt)共转染siPP2Ac-EGFP质粒和mito-dsRed质粒48 h后,检测线粒体形态和分布;293wt细胞共转染siPP2Ac质粒和mito-Dendra2质粒40 h后,实时观测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293wt 细胞沉默 PP2Ac表达后,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水平及细胞膜电位和细胞活力;稳定表达人tau的HEK293细胞(293htau)共转染PP2Ac-EGFP质粒和mito-dsRed质粒48 h后,分析线粒体分布和形态及功能。结果 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表达人 tau 蛋白引起突起线粒体分布下降并伴有PP2Ac水平显著下降(t=4.814, P=0.0086)。下调PP2Ac表达引起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HEK293细胞线粒体变长并异常分布于细胞核周围;引起293wt细胞线粒体融合明显加速(t=2.857, P=0.0074);使293wt细胞融合蛋白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t=6.768, P=0.0025)、MFN2(t=3.121, P=0.0035)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水平显著升高(t=3.775, P=0.0199),动力样蛋白1和Fis1水平不变;使HEK293细胞线粒体相对膜电位(t=2.300, P=0.0270)和细胞活力(t=6.249, P<0.0001)显著降低。上调PP2Ac表达可减轻293htau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及功能异常。结论 PP2Ac表达下调参与了人tau蛋白引起的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HEK293细胞线粒体形态分布异常及细胞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及其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0.2、0.5、2、5、10 mg/mL)处理P. gingivalis W83(实验组),用未加药物的P. gingivalis W83作对照(对照组),采用荧光法检测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的作用。5 mg/mL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作用于P. gingivalis W83,Real-time PCR法检测毒力基因fimA、fimR、fimS、kgp、rgpA和rgpB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产生了抑制作用,当其质量浓度为0.2、0.5、2、5、10 mg/mL时,对唾液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11.4%、32.23%、40.21%、73.54%、84.3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5 mg/mL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处理)的fimA、fimR、fimS、kgp、rgpA和rgpB基因表达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可有效抑制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其抑制作用会降低细菌毒力基因表达,有望成为预防及治疗牙周炎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