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59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81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457篇
综合类   579篇
预防医学   331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229篇
  1篇
中国医学   357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目的评价不同后囊膜切开大小对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视功能、视轴区混浊(VAO)的影响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年龄<8岁的儿童白内障患者58例(107眼)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记录患儿术前情况,包括视力、眼压、眼位、晶状体混浊程度、全身及眼部合并症、手术年龄。根据术中后囊膜切开直径的大小分成2组:A组为2~<4 mm,B组为4~<5.5 m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61.3±12.3)个月,A组20例37眼(单眼3例),B组26例46眼(单眼6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A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31±0.21,其中6眼BCVA≥0.5(16.2%),具有融合功能的6例,具有立体视功能的4例。19眼(51.4%)在术后7~24个月发生不同程度的VAO,其中6眼因严重的VAO再次手术切除,其余13眼给予YAG激光切开术。B组BCVA为0.48±0.26,其中24眼BCVA≥0.5(52.17%),具有融合功能的8例,具有立体视功能的8例。6眼(13.0%)发生不同程度VAO,其中2眼行YAG激光切开术治疗,且有2例随着术后双眼视功能的建立,眼球震颤减轻甚至消失。术后5年,A组平均眼轴长度较术前增长(2.30±2.06)mm,B组较前增长(2.13±1.53)mm,2组患者在BCVA、VAO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5;P值均<0.05),在眼轴增长长度、双眼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837,0.296;P值均>0.05)。结论儿童白内障摘除后房型IOL植入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后囊膜切开范围为4~<5.5 mm时不但可以安全植入IOL,便于术中前部玻璃体的有效切除,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视觉质量并减少VAO的发生。  相似文献   
72.
心率变异性(HRV)的检测具有无创和操作简便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而越来越多的针刺研究也将HRV作为重要的观察指标。本文在介绍HRV的定义、由来、分析方法及各项参数意义的基础上,回顾并分析了近年来HRV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主要从针刺与假针刺、不同的针刺方法、针刺不同的穴位等方面分析了对HRV的影响,肯定了HRV在反映针刺效应中的作用。但是,由于HRV检测干扰因素较多及数据分析方法多样,导致对HRV的实验结果报道差异比较大,对参数的解读也存在明显的分歧。因此,在今后以HRV为观察指标的针刺研究中需谨慎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73.
<正>肛管腺癌是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1%,占肛管恶性肿瘤的5%~19%。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及效果等问题仍不十分清楚。另外,文献报道其延误诊断率很高,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5年生存率低于20%,预后很差。因此,我们回顾性地分析1985年1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肛管腺癌共54例的临床资料,以总结分析这组肛管腺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管理对妊娠结局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产科进行登记的96例孕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上的口头指导,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制定好的饮食食谱。两组患者全部由营养医师与产科大夫进行随访,直到胎儿成功分娩出,对母婴的结局进行观察。结果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对于血糖的控制以及出现的并发症情况:48例观察组患者中,加用胰岛素的有3例,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的有11例,出现巨大儿的有3例,出现小儿龄儿的有1例,没有出现羊水过多的患者;48对照组中,加用胰岛素的有9例,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的有6例,出现巨大儿的有14例,出现小儿龄儿的有1例,没有出现羊水过多的患者。②两组孕妇进行分娩的方式对比:48例观察组患者中,有37例患者为剖宫产,有11例患者为阴道分娩;48例对照组患者中,有41例患者为剖宫产,有7例患者为阴道分娩。③两组新出生婴儿的体重对比:48例观察组患者中,新生婴儿的出生体重不超过3800 g的有43例,3800~4300 g之间的有5例,平均体重为(3218±401.3)g;48例对照组患者中,新生婴儿的出生体重不超过3800 g的有37例,3800~4300 g之间的有3例,超过4300 g的有8例,平均体重为(3447.8±637)g。④新生婴儿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合并症:观察组、对照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6.3%、22.9%,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孕妇的体形情况以及饮食习惯,由医院营养医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饮食食谱,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降低巨大儿、并发症的发生,剖宫率显著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5.
76.
慢性荨麻疹属于临床多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西医治疗运用抗组胺药,病情控制差且较易反复,而中医辨证施治结合患者体质特点,治疗效果确切。笔者运用葛根芩连汤合乌梅丸治疗慢性荨麻疹1例,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正外科指南共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广泛被外科医生接受、认同及应用。进入21世纪,随着云计算、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移动终端、数据储存及计算方式的改变,数据及信息以爆炸式方式增长,标志着大数据(Big Data)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正对诸多行业带来重大影响,包括对医疗行业及外科实践的影响。本文将浅谈外科指南共识与大数据的意义。1外科指南共识的发展及意义  相似文献   
78.
目的根据网络直报系统信息分析四川省人群棘球蚴病(包虫病)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优化本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即网络直报)系统2007~2012年上报的四川省包虫病病例,用SPSS18.0和Excel20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该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2年四川省包虫病累计报告10 037例,年平均患病率为55.91/10万;从年龄分布看,包虫病发病主要集中在25~65岁人群,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现象(χ2=4544.23,P<0.01);从性别分布看,包虫病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22(χ2=49.12,P<0.05);从职业分布看,牧民所占比例最大,为84.64%(χ2=5841.57,P<0.01);从地区分布看,包虫病患者主要分布于甘孜州(9127例)和阿坝州(807例)。结论四川省包虫病流行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包虫病流行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应继续加大本病的防控力度并探索更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9.
80.
瘤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microRNA(miRNA)对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包括调节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调控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等,通过与靶基因mRNA互补位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miRNA在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