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LOLA)对肝癌合并肝硬化半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行半肝切除患者分为2组,仅治疗组于术后1~7 d静脉应用LOLA。全部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3、5、7、10、14 d抽外周静脉血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结果:治疗组术后1、3、5 d A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5 d A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7 d ALT恢复正常的比率高于对照组。LOLA对术后TB、DB无影响。两组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无差异(P=0.557)。结论:LOLA能促进肝癌肝硬化半肝切除术后肝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在精准肝切除手术规划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完成的95例精准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进行三维定量分析及模拟手术设计。结果95例患者经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重建,得到了清晰的肝脏、肿瘤和肝内脉管系统的三维图像并可任意角度旋转观看,可以显示距肿瘤2mm、5mm、10mm、20mm等不同肿瘤切缘时可能累及并需切除的主要血管及该血管支配的肝脏区域体积。全肝体积为(1776.4±998.5)cm3,拟切除肝体积为(1026.2±811.5)cm3,肿瘤体积为(589.3±496.8)cm3,功能性残余肝脏体积为(795.3±522.6)cm3。功能性残余肝脏体积与标准化全肝体积的比值为(58.2+25.1)%,其中无肝硬变患者其比值均〉30%,肝硬变患者其比值均〉40%。本组95例均实施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操作,根据残余肝体积量、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手术方案,其中9例缩小了切除范围,4例扩大了切除范围,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可精确定位肝脏肿瘤,计算残余的功能性肝脏体积,明确肿瘤邻近的血管解剖关系,最终辅助设计最优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从多角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分析以探讨患者精神病未治疗持续时间(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与临床结局间的关系。  方法  对85例患者及86例对照,进行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评估,通过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并采用free surfer分析提取脑区皮层厚度、表面积和体积等皮层结构值,基于患者组DUP的分布及中位数,以3个月、6个月、2年为界将患者分为4组,对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  结果  DUP与左岛叶、眶部和右海马旁回、额上回、额颞极的表面积有关联;与左后扣带回、中央后回,右外侧枕叶皮质、岛盖部、内侧眶额皮质和双侧中央前回的皮质厚度有关;对皮质体积,DUP主要影响左中央后回,右楔前叶、外侧枕叶皮质、岛盖部、舌回、颞上回,双侧半球的楔叶、距状旁回、中央前回、顶上小叶和岛叶;发病后前三月是脑皮层结构和临床功能恶化的关键期。  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DUP与颞叶、中央前回、眶额区皮质及枕叶内侧面的大部分脑区的皮质形态改变有关,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4.
劈离式肝移植可以有效解决供肝短缺的问题,但劈离式肝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syndrome,SFSS),应引起移植医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65.
目的为了评估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效果.方法肝移植后病人在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24个月后,停用乙肝免疫球蛋白2个月,分别在第0,1,2,6个月时肌接种基因重组疫苗,每次20μg.接种第2,6个月时检测血清抗-HBs水平.如不能达到10 IU/L,再行一轮接种.结果接种后患者反应率为56%(5/9).结论结果表明乙肝预苗可以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乙肝抗体,但其确切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供肝脂肪浸润程度与肝脏移植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2年1~12月间供体采用UW液灌注的首次肝脏移植病人71例,根据供肝脂肪浸润程度分为四组,比较各组问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ICU时间及1年移植物存活率等各项指标。结果轻度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的术后ALT、AST、ICU时间、1年移植物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中度脂肪肝组的术后ALT、AST、ICU时间均高于轻度及无脂肪肝组,但1年移植物存活率一致,三组均无移植物原发无功(PNF)发生。重度脂肪肝组只有2例,故未作统计学分析,其中1例发生PNF,于术后第2天行再次移植手术。结论轻、中度脂肪肝均可应用于l临床肝移植,对病人预后无影响;重度脂肪肝PNF发生率较高,不宜应用。  相似文献   
67.
我们2001-02~2004-12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护肝剂中马钱素、芍药苷、野黄芩苷、黄芩苷、黄芩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和熊果酸9种中药活性成分,为护肝剂的制剂质量提供保障。方法采用安捷伦Zorbax SB-C18(150 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36、280、210 nm;柱温30℃;进样量为5μL。结果马钱素、芍药苷、野黄芩苷、黄芩苷、黄芩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和熊果酸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2.0、2.60、5.75、9.75、14.39、19.06、14.90、15.63、16.08 ng;线性范围分别为583.33~18.229、916.67~28.65、541.67~16.93、416.67~13.02、500.00~15.63、458.33~14.32、625.00~19.53、458.33~14.32、1 000.00~31.25 mg/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51%、104.19%、95.16%、96.71%、105.61%、96.12%、97.09%、96.87%、105.90%;精密度RSD分别为1.25%、1.31%、1.91%、1.88%、1.95%、1.45%、1.66%、1.52%、1.33%;重复性RSD分别为1.39%、1.41%、1.87%、1.91%、1.79%、1.45%、1.32%、1.71%、1.49%;稳定性RSD分别为1.36%、1.22%、1.87%、1.91%、1.93%、1.56%、1.39%、1.78%、1.61%。6批护肝剂中含马钱素、熊果酸、芍药苷、野黄芩苷、黄芩苷、黄芩素、五味子甲素、乙素及丙素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在216.5~222.5、40.8~42.8、125.4~136.3、144.0~147.3、1 640.8~1 947.3、497.5~515.0、15.0~17.3、33.6~36.0、3.0~3.9 mg/L。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平均回收率高,是检测护肝剂中马钱素、芍药苷、野黄芩苷、黄芩苷、黄芩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和熊果酸的可信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新型橄榄油脂肪乳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对肝切除术后恢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拟行肝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4)和对照组(n=24)。试验组术前3 d给予口服肠内营养混悬剂TP-MCT,术后前3 d静脉输入新型橄榄油脂肪乳联合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混悬剂TP-MCT;对照组术前给予自由肠内营养,术后前3 d静脉输入大豆油长链脂肪乳的配制型肠外营养液联合术后早期给予口服肠内营养混悬剂TP-MCT。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指标,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肝功能、体液、细胞免疫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变。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恶心呕吐、腹泻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122、4.415、4.761,均P<0.05)。试验组术后7 d体重指数(BMI)和皮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t=2.860,P<0.05);术后第3天和第7天,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前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t=3.652、4.150,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乳酸脱氢酶(LDH)、直接胆红素(DBIL)、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存在差异性(t=2.312、3.165、4.178,均P<0.05);术后第3天及第7天,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LDH、DBIL、间接胆红素(IBIL)、APPT(t=1.450~6.152,均P<0.05)。术后第3天CD4+、CD8+T细胞在试验组中比例下降低于对照组(?字2=5.750,P<0.05)。结论:应用新型橄榄油脂肪乳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耐受性良好,有助于营养状况、肝功能指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炎症因子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70.
NFAT 蛋白的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对于细胞功能的调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对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转移、血管形成和肿瘤微环境的调节,同时,其在胚胎发育、器官发生、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NFAT 家族已被证明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调节功能,但由于其家族中不同亚型在不同细胞中起的作用不同,故进一步了解NFAT 家族在肿瘤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利于确定靶向NFAT 的肿瘤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