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3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热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力衰竭(AHF)继发于异常心脏功能,迅速发生症状和体征,常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疗.AHF可以是急性起病(先前不知有心功能不全的病史)亦或是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更为多见.AHF与收缩性或舒张性功能不全有关,也与心脏节律异常或前后负荷不匹配有关.  相似文献   
22.
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结合β肾上腺素能受体,竞争性、可逆性拮抗β肾上腺素能刺激物对各器官的作用,在心血管急症治疗(如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纠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此,本文作以简单总结,希望给各位同仁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老年人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并发症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横纹肌溶解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5岁)及老年组(≥65岁),对比两组患者病因分布情况、合并急性肾损伤(AKI)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老年组2种及以上病因导致横纹肌溶解患者(40.3%、48/119)明显多于非老年组(17.0%、16/94)(χ2=13.582,P=0.000)。两组患者的病因排序有所不同,老年组患者前5位依次为感染、肌缺血/氧、内分泌代谢异常、创伤、肌疲劳,而非老年组患者为肌疲劳、感染、内分泌代谢异常、药物/毒物、创伤。与非老年组48.9%(46/94)的患者出现典型横纹肌溶解临床表现相比,老年组患者32.8%(39/119)出现典型临床表现(χ2=5.067,P=0.024),反之,老年组患者有40.3%(48/119)表现新发意识障碍,而非老年组患者仅21.3%(20/94)(χ2=7.923,P=0.005)。老年组37例患者出现AKI(38.9%、37/95),其中死亡13例(35.1%);非老年组17例出现AKI(19.3%、17/88),其中死亡4例(23.5%);老年组更易合并AKI(χ2=7.545,P=0.006),且AKI与不良预后有显著相关性(χ2=7.196,P=0.007)。结论老年患者多病因共同导致横纹肌溶解较非老年患者明显增多,老年人横纹肌溶解病因分类与非老年组有不同之处,老年组患者较少出现典型横纹肌溶解临床表现,更易合并AKI,且老年横纹肌溶解合并AKI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4.
参附注射液是由红参、附片提取制成的中药注射剂,1987年获得上市许可,应用于临床已有30余年历史,临床上被广泛用于休克、心肺复苏、心力衰竭等急危重症,列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甲类品种。上市后再评价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安全性高,并且具有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因此,参附注射液被《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心肺复苏与中西医结合急救指南》、《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等多个国内指南和共识推荐.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呈增高态势。由于其相对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漏诊率仍然较高,而由此导致的短期内死亡风险及相关不良后果严重。本文对"误诊疾病数据库"2005—2012年与主动脉夹层相关的442篇中文误诊文献进行分析显示,主动脉夹层误诊文献总体误诊率38.96%,误诊为他病的范围非常广泛,有80余种之多,误诊疾病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和急腹症。经验不足、缺乏对该病认识为最常见误诊原因。因此,临床医师要突出"在胸痛患者中首先筛查危重症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思维方法,认真掌握本病相关知识,全面细致地询问病史和查体,及时正确地选择针对性检查手段,以减少误诊与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为观察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11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年龄和性别进行1∶1匹配,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完全正常冠状动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法分析基因型,部分样本基因型经基因测序核实。结果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的125Leu和563Ser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中显著升高(病例组∶对照组分别为51.7%∶39.7%和54.3%∶42.3%,均P<0.05);基因型125Leu/Leu 125Leu/Val和563Ser/Ser 563Ser/Asn病例组较对照组高(P<0.05),回归分析后发现Leu125Leu Leu125Val基因型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相关(P<0.05);两个等位基因有紧密连锁(D’=0.896);冠状动脉病变数目与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基因分布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第3外显子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过程中不稳定班块有关。  相似文献   
27.
乳酸酸中毒(LA)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代谢性酸中毒,起病急,病死率高。本文介绍1例严重乳酸酸中毒并休克的抢救与治疗。  相似文献   
28.
病例简介 男,63岁,汉族,主因“间断发热伴多关节肿痛、口腔溃疡3个月”于2008年3月4日入院。3个月前患者因受凉感右侧胸闷、心悸、全身疼痛、乏力、盗汗,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肌炎”,给予中药治疗(具体用药和剂量不详),症状略好转。此后患者出现间断发热,伴全身多关节疼痛,口腔多发溃疡,体温波动在36~38.7℃间,无畏寒。曾行超声检查示心包积液,给予2个月抗结核治疗(具体用药和剂量不详)。  相似文献   
29.
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自拟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61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都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提出的RA诊断标准,并另加以下条件:①停用皮质激素;②女性患者非妊娠期:③合并有其他器官系统病变者分在治疗组;④完成:半年治疗。  相似文献   
30.
晕厥(syncope)属常见急症,约占急诊病人的3%以上,它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缺血缺氧,进而突然发生暂时性意识丧失.且全身肌肉无力、姿势张力丧失、不能站立,在无任何医学干预下可自行完全好转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