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61.
2001年8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沿血肿长轴锥颅穿刺抽液加尿激酶注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梭形血肿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2.
二次多靶点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多靶点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失败的原因及二次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8例已行立体定向多靶点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精神病患者,手术效果欠佳,分析原因,结合第一次手术靶点及目前核心症状,再次在立体定向基础上,进行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隔核等多靶点组合,进行核团射频热凝手术治疗.应用CGI、WISC、BPRS、PNSS精神病评定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依据减分率标准,18例患者中,显著进步12例,进步5例,无变化1例.手术前后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无智商损害等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 多靶点定向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病失败后,再次手术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改良的Graeb评分法在脑室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评估,探索脑室出血的分级治疗方案。方法:应用改良的Graeb评分标准(增加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发病时间及高血压病史等因素)对562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评分,根据患者的评分值将其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和外科治疗组。观察其近期和远期疗效,应用χ2检验比较各评分点组治疗方法对病死率的影响,选择优化的治疗方案。结果:将所有脑室出血患者应用改良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4~8分共179例,内科治疗137例,病死率为2.19%;外科治疗42例,病死率为2.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9~14分共235例,内科治疗107例,死亡14例,病死率为13.08%;外科治疗128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5.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15~20分共148例,内科治疗79例,死亡14例,病死率为17.72%;外科治疗69例,死亡19例,病死率为27.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改良的评分标准,增加GCS评分、发病时间及高血压病史等因素可明显提高脑室出血患者选择治疗的针对性,根据改良的Graeb评分大小分为3种治疗方案;评分4~8分者行内科保守治疗;评分9~14分者可在有外科引流准备的条件下行内科保守治疗,积极者可直接行外科引流手术;评分15~20者应予以积极的外科引流。  相似文献   
64.
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难治性Ⅰ型精神分裂症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研究脑立体定向技术对难治性Ⅰ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手术方法和手术机理。方法  1998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0月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难治性I型精神分裂症 180例 ,随访最短 6个月以上。结果应用国际标准精神病评定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依据量表减分率评定标准 ,180例患者中 ,显著进步 92例 ,进步 6 8例 ,无变化 2 0例。手术前后量表评分有明显差异 (P <0 .0 5 )。术中、术后出血 6例 ,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 脑立体定向技术微创、安全 ,是难治性精神病治疗的有效补充方法 ,手术治疗后应注意药物等手段的综合康复。  相似文献   
65.
现代立体定向技术在难治性精神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立体定向基础上,应用CT、MRI、微电极和电阻值联合的多元化定位方法,对120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采用不同核团组合的双侧多靶点技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应用CGI、BPRS、PANSS等精神病量表进行术前、术后的对照分析,以探讨不同靶点组合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意义。经过量表述前、术后评估,评分差值P<0.05。依据减分率标准,120例患者中68例显效,45例有效,7例无效,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说明双侧多靶点组合的立体定向技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新的靶点组合与亚核团的准确定位,对提高疗效有效大意义。  相似文献   
66.
立体定向多靶点治疗难治性精神病术后问题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讨论多靶点组合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术后问题。方法:应用多元化的定位方法和不同组合的多靶点治疗技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86例,对术后发生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难治性精神病经手术治疗后,显效46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术后高热、小便失禁等并发症均为暂时性,术后应配合药物、心理支持等综合手段治疗。结论:多靶点组合的立体定向技术针对难治性精神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并结合药物、心理治疗等综合手段进行康复。  相似文献   
67.
1例39岁女性患者,因头痛、左侧肢体乏力伴头闷3个月余,恶心呕吐1天入院。入院查体:患者精神差,左侧肢体肌力4级,头颅MRI示:颅内多发囊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脑囊虫病,可见3个独立囊腔,位于右侧额顶部,累及皮层运动区。入院后行立体定向引导下一骨孔双Ommaya囊植入术,一管植入前额囊腔,另一管骑跨后额部两囊腔,术中抽出囊液30 ml,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术后间断抽吸3次,囊液逐渐减少,并给予口服吡喹酮抗寄生虫病治疗。术后随访1年,患者无不适,肌力正常,工作生活正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保守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解放军第九八七医院、宝鸡市高新人民医院及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共收治的116例行系统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A组),并与2012年2月—2015年2月三所医院共收治的122例行常规保守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B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经保守治疗成功、病情好转例数分别为104例(89.66%)、66例(54.10%),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8523.65±717.85)及(9723.26±1534.85)元,治疗满意度分别为87.07%(101例)、70.49%(86例)。其中两组患者治疗好转率及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提高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保守治疗的病情好转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满意度,并可降低平均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经Ommaya囊放液试验在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6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至少2次及以上Tap试验结果阴性,进一步行侧脑室Ommaya囊置入,并经Ommaya囊脑脊液放液试验或持续引流试验,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结果 9例单次放液试验后症状改善(20~30 ml/次),19例2~3次放液试验后症状改善(20~30ml/次),26例持续引流试验后症状改善(3~7 d,150~200 ml/d)。48例行分流术,术后恢复良好;4例定期经Ommaya囊抽液治疗;2例首次放液试验后症状明显好转,未进一步处理,随访2~4年,以较高生活质量生存。2例评估阴性,未进一步处理。结论 经Ommaya囊放液试验在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术前评估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可作为初步评估困难后的一种进一步评估、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仪弧弓引导在脑室置管术中的意义。方法对36例脑室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仪弧弓简易引导脑室置管手术。结果均一次穿刺成功,19例痊愈,10例生活自理,4例生活部分自理,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结论应用立体定向仪弧弓简易引导脑室置管手术,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与成功率,提高了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