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和食管平滑肌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并在内镜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食管、胃黏膜下肿瘤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18/20)食管、胃黏膜下肿瘤内镜下完整切除,瘤体平均直径(14.8±7.6) mm,12例为胃间质瘤,其余6例为平滑肌瘤.1例发生术中穿孔经内镜下钛夹缝合保守治疗成功,无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平均随访(6.5±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食管、胃黏膜下肿瘤显示了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尚需要进行大规模临床研究及长期随访进一步明确其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血浆RNF18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和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RNF180甲基化状态和RNF180蛋白表达情况,并分别将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MSP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浆中RNF18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2.75%,健康者为21.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RNF180甲基化阳性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 < 0.05)。ELISA结果显示胃癌血浆RNF180蛋白水平(23.22±1.36) μg/mL明显低于对照健康组(34.25±2.44) 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胃癌血浆RNF180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胃癌患者血浆RNF180基因表达存在高甲基化率,而RNF180蛋白表达明显下降,提示血浆RNF180基因甲基化可作为一种微创的检测方法在临床胃癌诊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相应的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APAP+FGF1组、APAP组和正常对照组3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500mg/kg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24h后处死小鼠;收集3组小鼠血浆和肝脏组织。ELISA法检测血浆ALT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Western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相关蛋白GRP78、ATF6、PDI、XBP-1、Caspase-3和CHOP表达,以及自噬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TG7、Beclin-1、ATG5、LC-3I/II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GRP78、ATG7、LC-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AP组ALT水平上升(P<0.05),肝细胞损伤及肝索内出血更为严重,肝组织内质网应激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APAP组比较,APAP+FGF1组ALT水平明显下降(P<0.05),肝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肝组织内质网应激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和自噬途径在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且FGF1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自噬途径保护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34.
背景: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SFRP2和RNF18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早期筛查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67例胃癌患者和51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血浆中SFRP2、RNF180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患者血浆中SFRP2、RNF18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67.2%和53.7%,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的37.3%和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SFRP2甲基化率与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RNF180甲基化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1)。联合检测SFRP2、RNF180基因甲基化能提高胃癌临床诊断率,优于单一基因检测(OR=5.6,95%CI:2.1~14.8,P<0.01)。结论:联合检测胃癌血浆中SFRP2、RNF18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可提高胃癌检出率,是一种简单、非侵入的方法,可用于胃癌患者的临床早期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35.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调查,发现我省在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的栽培、收购和使用中时有伪品出现,其中较多的是草木犀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和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例如,50年代榆树县曾将草木犀根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味合奥美拉唑治疗难治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对HSP6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以越鞠丸加味治疗,西药组以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中西药组予越鞠丸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3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胃黏膜热休克蛋白(HSP60、HSP70)的表达。结果:溃疡指数,中西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均P〈0.01);胃黏膜HSP60、HSP70水平,中药组及中西药组显著高于西药组(均P〈0.01)。结论:越鞠丸合奥美拉唑治疗难治性胃溃疡有效好的疗效,可提高患者溃疡周边胃粘膜HSP60、HSP70水平。  相似文献   
37.
为进一步了解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现收集我院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及市肝病医院82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8.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四的恶性肿瘤。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引发抑癌基因甲基化表达沉默是CRC发生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粪便GATA5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CRC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4例健康体检者和43例CRC患者的血浆和配对的粪便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method,MSP)检测其血浆、粪便中GATA5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MSP结果显示CRC患者血浆、粪便中GATA5启动子甲基化率(60.74%、76.60%)高于健康者发生率(26.47%、3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 7,0.000 2)。CRC患者血浆甲基化发生率与临床分期(P=0.000 5)、淋巴结转移(P=0.020)密切相关,而粪便GATA5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粪便GATA5甲基化水平并辅以血浆GATA5甲基化水平可作为一种简单、非侵入、敏感及特异的方法应用于CRC患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健胃口服液对HP相关性胃炎伴胃动力障碍患者改善胃动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HP相关性胃炎伴胃动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健胃口服液(全瓜蒌、白芍、蒲公英、制半夏、郁金、柴胡、黄连、甘草);对照组口服“丽珠铋三联”加吗丁啉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空腹及标准餐后对照阻抗式胃动力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动力状况.结果:治疗组胃动力改善显效率56.7%,有效率28.3%,无效率15.0%;对照组胃动力改善显效率53.3%,有效率30.0%,无效率16.7%,两组疗效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6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胃口服液能明显的改善HP相关性胃炎伴胃动力障碍患者胃动力状况,毒副作用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主细胞为主型胃底腺型胃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 of chief cell predominant type,GA‑FG‑CCP)的临床、内镜与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3年5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和上海市东方医院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GA‑FG‑CCP的40例患者(41个病变)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内镜特征、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内镜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40例GA‑FG‑CCP患者中,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03岁,临床上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均无肿瘤家族史。除1例外,其余均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白光观察的内镜特征:①主要位于胃体上部(63.41%,26/41);②褪色/白色调(56.10%,23/41);③扩张的树枝状血管(78.05%,32/41);④背景黏膜无萎缩改变(100.00%,41/41)。窄带光成像放大观察:①无明显边界(85.37%,35/41);②腺窝开口部扩大(87.80%,36/41);③窝间部增宽(92.68%,38/41);④缺乏不规则的微血管结构(95.12%,39/41)。患者活检标本病理均证实为胃底腺型肿瘤。肿瘤主要由异型程度低、类似主细胞分化的细胞组成,但也有散在壁细胞,多呈不规则、融合性生长的腺管。40例患者中20例未接受内镜治疗。接受内镜切除治疗的20例21个病变中,12个浸润至黏膜下层(20~520 µm),9个为黏膜内癌。无淋巴管及血管浸润,水平及垂直切缘阴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蛋白酶原Ⅰ和MUC6阳性,H+‑K+‑ATPase散在少数阳性,Ki‑67肿瘤细胞增殖指数低,MUC5AC、MUC2和CD10均阴性。患者平均随访15.85个月,期间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GA‑FG‑CCP是一种分化非常好的罕见肿瘤类型,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内镜下有特征性表现,应用白光和窄带光成像放大观察可提高检出率,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