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SFI)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及其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SAP组(n=18),采用逆行十二指肠胰胆管注射50%牛磺胆酸钠溶液制备SAP模型;SAP+SFI组(n=18),建模前2 h给予SFI 10 mL/kg(体质量)预处理.假手术(SO)组(n=6).建模成功后3,6,12 h,分别取下腔静脉血液、胰腺和肝脏组织,并记录腹水量.光镜下观察肝胰病理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淀粉酶和ALT水平;半定量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的表达;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结果 SAP组肝胰病理改变严重程度、腹水量、血清淀粉酶和ALT水平随时间推移不断升高,显著高于SO组(P<0.01);肝脏TNF-α mRNA表达明显升高,术后6 h最显著,均显著高于SO组(P<0.01或P<0.05);肝脏NF-kB活性明显增强,术后3h最显著,均显著高于SO组(P<0.01或P<0.05).与SAP组相比,SAP+SFI组各时点肝胰病理改变程度、腹水量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液淀粉酶和ALT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肝脏TNF-α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或P<0.05),NF-kB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 SFI对大鼠SAP具有防护作用,并能减轻其肝损伤.保护肝脏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活化进而下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口径(7.5号)肛管引流减压在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施行的346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5例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其余161例未放置大口径肛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9例(5.59%),二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6, P=0.004).其中8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行近端肠造瘘粪便转流术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能够有效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TME观念的推广、手术技术和相关吻合器械的发展,中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率有所提高.但同时,遵循TME原则的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风险亦有增高趋势[1].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连续185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预防吻合口瘘,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效果理想.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TME观念的推广、手术技术和相关吻合器械的发展,中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率有所提高。但同时,遵循TME原则的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风险亦有增高趋势。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连续185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预防吻合口瘘.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效果理想。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腔镜辅助下与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腔镜辅助下(video-assisted thyroidectomy,VAT)与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tot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TET)的手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骨切迹上径路颈部小切口VAT 65例和胸前壁径路TET 5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120例手术成功,4例(VAT和TET组各2例)中转开放手术.VAT组和TE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4.15±12.11)min和(115.42±28.36)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9.54±4.21)mL和(20.68±7.40)mL,疼痛评分分别为3.62±0.93和5.37±0.9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31±0.86)d和(5.31±0.79)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4%和15.25%,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术后均无继发出血、永久性声嘶、低血钙等并发症.随访3~37个月,平均17.17个月,复发3例,其中VAT组1例,TET组2例,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均安全有效.与TET相比,VAT技术难度较低,并发症较少,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是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肝间叶性错构瘤(Mesenchymal hamartoma of the liver,MHL)为多发于小儿的罕见肝脏良性肿瘤,约55%MHL出现在1岁以内小儿,约85%发生在2岁以内。我院2002年6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例MHL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腹腔镜(双镜)手术在早期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间应用双镜手术治疗55例早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成功实施内镜定位、腹腔镜游离结肠肠段切除术,根据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结果追加腹腔镜根治术11例;2例(3.6%)内镜定位后因小肠胀气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90(55~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0~200)ml.51例(92.7%)术后2~3 d肛门排气,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2~15)d,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42(3~72)个月,除1例死于心肌梗死外,其余存活至今,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内镜辅助腹腔镜手术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是早期结肠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120例乳腺癌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VPA和PICC,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相关并发症。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率:VAP组为100%, PICC组为66.7%;留管1年以上:VAP组为59例,PICC组4例;并发症:VAP组为1例,PICC组9例。结论VPA是乳腺癌静脉化疗的理想通道,可减轻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25d。因发现腹部肿块24d,于2006年12月19日入院。患儿母孕期体健,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否认家族性病史。体查:腹部膨隆,左上腹可触及一实性肿块,大小约70mm×80mm×90mm,质稍硬,边界清晰,无明显触痛,可随呼吸上下移动,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1 025ng/mL;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